APP下载

技工是怎样炼成的

2020-06-21刘进

职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企业学生

刘进

摘 要:本文基于对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构成的理论分析和武汉技师学院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初步总结了实施“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模式、生产型实训以及“学生+企业”双本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开展这一探索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职业能力构成  “学生+企业”双本位  生产型实训

以前,“八级工”(1956年制定、后经过修订的企业八级技术等级制度中,八级工是最高级)是我们崇拜的对象,车间里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也为社会所推崇。而今,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技工荒”突显,“找回曾经的八级工”、培养造就一支强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给当下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2012年,经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1989年建校,属于技工学校)与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1963年建校,属于中专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技师学院,隶属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2015年5月,武汉技师学院领导班子正式成立。学院主要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型人才任务,兼有职业培训、职业鉴定、公共实训等功能。学院技工特色和轻工特色鲜明,开设机械类、机电类、汽车类、化工类、印刷类、学前教育类、眼视光类等12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000余名。

众所周知,昔日的“八级工”主要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经过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逐渐培养成的。在新型工业化时期,技工院校怎样才能在3~7年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近年来武汉技师学院通过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双证书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步探索了一条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企业”为本位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构成

从人的职业能力来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特定能力是表现在某一个具体的职业、工种和岗位上的特殊能力,更强调实际操作技能;通用能力是表现在某一个行业或相近工作领域的存在一定共性的能力。核心能力是存在于一切职业之中,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通常包括语言表达、数字计算、逻辑思维、信息及图像处理、想象创造等能力。

技能型人才是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显然,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构成中,特定能力是主导、比重更大、要求更高,其次是通用能力,最后才是核心能力。这与其他类型人才更强调核心能力(高层次人才、党政领导人才等)和通用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等)是完全不同的。

实际上,在我国乃至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教育途径和培养模式也是不同的。普通高等教育侧重学生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而职业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特定能力进行培养。例如,精密制造技术、传统工艺等都不能通过机器完成,更不能停留在理论原理和设计图纸上,它必须依靠技能型人才做出来,这就是特定能力。通俗地讲,特定能力就是“绝技”“绝活”。

我们必须承认,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终身从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而职业特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才是“临门一脚”,是它帮我们找到一个稳定的饭碗,解决起步阶段最基本的谋生能力问题。

二、创新三大模式,培养新型技能人才

(一)实施“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模式

“双证书”是指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同时获得两个证书才能毕业。“一体化”是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近年来,武汉技师学院大力推行“雙证书一体化”教学模式,相继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中专+中级工”“中专+高级工”教学计划指导意见,并举办学院技能节并使之常态化,支持师生参加高水平技能竞赛,制定出台《武汉技师学院教师企业实践试行办法》等,进一步凸显和夯实了“以技能为核心”这一人才培养理念。

“中专+中级工”班实训课与理论课比例为1︰1,“中专+高级工”班实训课比例达到70%。技能训练教学朝着“高级、高新、复合”方向发展,与企业最新技术工艺紧密结合,常年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和首席技师到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在课程内容和体系上,将“理论、设计、实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以《电子技术基础》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堂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实验室做实验验证原理及设计图。武汉技师学院在该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依照该课程在整个职业中的作用和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常见的电子产品——收音机的组装为向导开展课程学习,将课程内容分为元器件的基础认知、元器件的检测、电路设计、元器件的焊装、整机调试等环节,融入书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法,使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产工艺中技术难题和组织完成工艺革新项目的能力。

(二)开展“1+X”生产型实训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我国第一所技工学校是1868年沈葆祯在福建船政局设立的福建船政学堂艺圃,它是专门为培养造船修船的技术工人而兴办的,一开始走的就是国家兴办、实操为主、前厂后校、产学结合的道路。这一创举给予我国职业教育诸多启示。

学校要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建立与企业养成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基地。武汉技师学院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依照企业生产需要和岗位人才培训需求,利用世行贷款项目,专门购置了包括DMG五轴加工中心、瑞士Hauser坐标磨床、海克斯康三坐标测量仪等国内领先的以生产型为主的设备和测量仪器。

武汉技师学院建有14个校内实训基地、56个一体化实训室,总工位数达3000个。2017年以来还建成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改扩建了3D打印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实训室、数控铣实训基地等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基本能够满足2000余名在校学生的生产型实训需要。

学生技能训练教学实行“1+X”模式,“1”为国家技能等级考核标准,“X”为高新技术模块。高新技术模块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综合训练,把传统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训练相结合,把专业基本技能、职业资格技能和高新技能相结合,以实用型的工艺综合课题为主线,侧重高新技术与创新能力的训练,开设了一系列典型的工程技术案例专题、综合技能专题,进行研究、攻关和生产型实训,并辅以模拟、仿真、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三)创新“学生+企业”双本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及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决定了技工院校不能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理论研讨型教学模式,而应突出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知行合一。这就要反思、抛弃原有的学校本位、教师本位和学生单一本位培养模式,而代之以“学生+企业”双本位培养模式。要通过大量的“实景、实战、实效”的技能训练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三基”,培养工匠精神。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基本办学制度,校企联合育人机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目前武汉技师学院已与东风汽车公司、神龙汽车公司、中船重工461厂、武汉卷烟厂等1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正在开展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全面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三、实施四大工程,夯实学校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是个系统工程,要有基础、有制度、有保障。近年来,武汉技师学院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院工程、专业建设工程、技能竞赛引领工程和校企合作工程,进一步夯实了这一创新探索的基础。

(一)实施人才强院工程

走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我们常说,光有大楼不行,光有先进设备也不行,最重要的是要有大师、有“绝技”“绝活”。

近年来,武汉技师学院以教师职业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师资结构为主线,多渠道、宽视野、全方位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建成了国家级的“高海宝技能大师工作室”,拥有高海宝、黄虹剑等一批技能大师。同时采取传帮带和赴国外、高校、企业培训等方式,提升现有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

(二)实施专业建设工程

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方针,进一步做精做强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汽车技术、平面印刷、学前教育、眼视光等优势专业,重点开发建设工業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智能家居、文化创意等专业,实现与其他中高职学校的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布局。

(三)实施技能竞赛引领工程

把技能竞赛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全面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将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贯穿于教学实训全过程。制定出台《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关于系统推进“技能竞赛引领工程”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初步建立健全了参赛、训练、激励等机制。制定并实施冲击世界技能大赛三年行动计划,组建竞赛班。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校全面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四)实施校企合作工程

技工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就是校企合作,如果技工院校不能与当地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不能与当地企业或高校实现全面合作,那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上,技工院校就没有任何优势和生存空间。为此,技工院校必须大胆探索,突破现有办学模式,运用校企共同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合办教学工厂、校企交叉任职等多种模式,突破学校发展瓶颈。

武汉技师学院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重知识轻技能、重书本轻实训”的教育观念,尝试用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培养动脑动手、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对推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和互相促进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武汉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企业学生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快把我哥带走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