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皇城相府建筑中的礼制观念

2020-06-21赵嬴政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7期
关键词:价值

赵嬴政

摘 要:皇城相府作为山西重要的民俗建筑,它的建筑自然带有传统儒家的思想理念。礼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本内容,自然也需要载体得以展现。通过对皇城相府整体、具体建筑的礼制观念的分析,进而阐述皇城相府中建筑所蕴含的价值。

关键词:皇城相府;礼制观念;价值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闻名于世,正如孟德斯鸠所说:“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①《礼记·乐记》上说:“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礼记·礼运》上也说:“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这里的礼从上涉及天地的正常运行,从下牵涉人世间的变迁规律。可见礼是一切事物变化生活的根本,是涵盖中国文化的最广泛的内容。中国古人早有类似的认识,《礼记·曲礼上》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可见礼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对人的自我修养、人际关系、典章制度、宗庙祭祀等都做出了规范与约束。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和文化的积淀,自然也融入了礼的内涵,建筑元素也自然体现礼制观念。

作为山西传统民俗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皇城相府有“东方古堡,帝师故里”的美称。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因清代康熙皇帝亲自御书“午亭山村”,又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得名“皇城”,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的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陈廷敬的故居,俗称“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始建于1632年,外城竣工于1703年,共有16座院落,640余间房屋,总面积36580平方米,至今有近400年的历史。皇城相府汇集明清两代建筑于一体,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形成了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庙院宗祠、书院学堂、防御工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再加上别致的雕刻艺术装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民俗价值。

1 整体布局中的礼制观念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许慎《说文解字》上讲“中,内也”,这里包含有进入的意思。《中庸》中也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可见建筑主人希望家族乃至后人恪守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进而修身齐家。

子曰:“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②皇城相府的整体规划布局呈现典型的四合院形式,很多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陈廷敬的故居“大学士第”院落就坐落在外城部分,近乎长方形。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同紫禁城中的中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的地方一样,在皇城相府中,陈氏祠堂也处于这一中心位置。体现出陈家人对于祖先的重视。

俯瞰皇城相府的整体轮廓犹如一头神龟,头朝北,尾朝南。龟的头位于内宅院,尾处在南书院,四只脚为四个角楼的突出部分。神龟寓意健康长寿,据说这是当年修建皇城相府时,陈廷敬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以及传统的风水结构而布局的。整座城的构图与线条错落有致,合理有序,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和谐共生的局面,正如《中庸》所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 具体建筑中的礼制观念

皇城相府建筑群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

内城建筑有祠庙、民居、官邸三类,风格各有不同。祠庙建筑主要有陈氏宗祠,民居有树德院、世德院和麒麟院,官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陈氏宗祠是陈氏家族供奉陈氏祖先的祠庙。该祠最早建于明嘉靖年间,以两进院落为主,前为祭祀的祖堂,后为先贤祠。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活动,这与中国人对于祖先的崇拜有关,也与长期以来的宗族观念相连。正如张焕君师说:“不仅如此,由于长期历史实践中,礼一直具有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的功能,就使它与风俗习惯相互结合,逐渐沉淀为民众的集体习惯,一直保持下來,成为较为固定的民风民俗。”①对于祖先的瞻仰与怀念自然需要一定的载体依托,从而表达情感。礼仪也就自然贯穿始终。

树德院位于内城的东北角,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这座院落是华北地区典型的四合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的四合院,主院分为正房、厢房和倒座三部分。正房是一座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有明显的内外有别的意味,正房为长辈的起居住所。厢房和倒座均为两层楼房,厢房为晚辈居住场所。院落的四角为封闭或敞开的天井。这类典型的四合院形制布局是“封建等级意识和宗法制度的强烈的体现。住宅严格区别内外,强调尊卑有序,讲究左右对称,并且对外隔绝,自有天地”②。《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陈氏祖先对于道德的重视,以树德院命名,希望族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遵守道德,遵守长幼尊卑秩序。道德伦理因建筑得到体现,充分展现出礼制观念的影响。

世德院是陈廷敬出生的地方,院落整体形制与树德院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麒麟院是内城最早的建筑,是陈廷敬祖父陈经济的住所。因为门边、门前的照壁均有麒麟图案装饰而得名。麒麟是祥瑞之兽,是太平和长寿的象征,是德高位重的象征,位于门前既可以驱邪避兽,又有吉祥祝福的美意,体现出家族后辈衷心祝愿长辈健康长寿,也希望后人平安祥和、事业昌隆。

容山公府坐北朝南,为前后两进院落。房屋为硬山式双层出檐屋顶,前院为会客室,后院是起居住所,是典型的内外有别、尊卑有序形式。

御史府因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官居督察御史得名。因御史府和容山公府都是官邸,建筑结构自然要遵从等级秩序,体现官方的威严。

外城建筑有中道庄、冢宰第,配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止园书堂、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

冢宰第即“大学士第”,是陈廷敬的府邸,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因陈廷敬身居要位,建筑等级自然高,特別是明间内柱间设置木制的屏风,只有主人及贵人或重大事件发生才可以通过,平时封闭,可见其重要。此外院落的配套设施也能彰显院落主人的地位。

小姐院位于相府的东南角,是陈廷敬三个女儿以及孙女生活起居地方。正房是二层小楼建筑,正房正中间为雕刻四大才女的折叠条屏,希望女儿们能以才女为榜样,向她们看齐。隔扇门下雕有《二十四孝图》,小姐们从小接受儒家礼乐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礼义之道的精髓。还有香樟木浮雕《百鸟朝凤》,展现出陈氏家族望女成凤的愿景。西厢房墙上挂有《女孝经图》,期盼女子尊崇教育经典,奉行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之道。小姐院的屋顶没有屋脊和兽头,并且院落屋相较于其他院落矮,可见陈氏家族尊崇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礼制。

管家院门楣上刻有“笃诚”二字,这既是选拔仆人的标准,也是希望仆人尊重主人、坚持诚实守信的美德。

大小功德牌楼是陈氏族人旌表族人取得功名和荣誉的功德牌坊。牌坊早在周代就有,《诗经·陈风·衡门》上说:“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就是最早的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进而宣传礼制,标榜功德。相府的牌楼就是这样,大牌坊就是为了表彰陈廷敬一生的功绩而修建的。古代倡导“父以子贵,妇以夫荣”的伦理道德,陈廷敬身居要位,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自然受到皇帝的恩赐。大牌坊左有“一门衍泽”,右刻“五世承恩”,可见皇恩浩荡。整座牌坊四柱三楼,枋额刻龙雕凤,基座瑞兽环绕,整体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小牌楼是两柱一楼结构,相较于大牌楼结构简单不少。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小牌楼规模和装饰明显小于大牌楼,但是仍不失为陈氏家族的荣誉见证。

南书院和止园是陈氏族人学习儒家经典登科入仕和召集文人墨客举杯畅饮的地方,通过教书先生的教诲,陈氏族人掌握诗书礼乐文化。同时书院的修建也带有主人期盼后世子孙尊礼重教、传承家风,推动家族长远发展的愿望。

3 皇城相府建筑礼制观念的价值

许慎《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中,包括建筑文化。《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建筑的修建、装饰、数量、颜色等自然带有礼的成分,并且分出尊卑等级差异。通过对皇城相府的整体规划以及具体建筑的礼制观念的分析,一方面可以看出礼制观念渗透在建筑文化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体现出传统的儒家文化教化功能在明清社会底层得到了很好的发挥。①梁思成先生说过:“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大、最复杂、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所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方面,也更重要。”②而礼制观念正是建筑所代表的中华民族儒家思想等级秩序和道德约束规范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尊卑等级秩序逐渐不合时宜,同时也不利于建筑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透过建筑发现礼制观念对于人的道德价值的追求不可否定。当下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皇城相府的发展迎来新的浪潮,旅游开发更加需要深度挖掘建筑本身的文化理念,需要更合理地利用礼制观念这一文化内涵,真正地让皇城相府建筑“活”起来。

猜你喜欢

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六步提升自我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