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俭持家”之下的中国传统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2020-06-21潘安成常玉凡

管理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乔家资源传统

潘安成 王 莹 常玉凡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乔家先祖乔贵发,当年“走西口”时与徐沟秦氏结为异姓兄弟,共同创业,同甘共苦,为后世的基业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精神基础。二人过世后,其子孙后辈依然长期合作,共同经营商号业务。但乔家子弟能较长期恪守勤俭精神,而秦氏后人则不务正业,挥霍浪费,逐渐抽取先辈创下的股份,使两家的共同产业基本转变成乔家独有[1]。

1 研究背景

如同中国传统企业会经历“旺年”和“荒年”一样,在经历行业周期性变化的市场发展中,无论在资源供给,还是在市场需求等方面,现代企业也大多会经历市场的淡季和旺季。如果忽视了市场发展的淡季和旺季之分,企业的发展会因此埋下隐患。一方面,企业在资源充足的“旺年”时,激励员工竞相加班,这种不顾员工身心健康的“勤奋”会使员工成为“过劳者”;当遭遇资源匮乏的“荒年”时,员工们又会因之前过劳疲惫而难以投入超常规的更大精力,企业发展会因此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企业在资源匮乏的“荒年”,会削减开支和减员,这种破坏关系和谐的“节俭”将使企业失去人心,企业会因此在旺季到来后错失发展良机。由是观之,在历经市场旺季与淡季的历时性战略发展实践中,企业既要避免过度“勤劳”而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又要避免过于“节俭”而造成人心涣散。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顺应自然之情的勤俭行为,在维持情境性关系之道的过程中,既能避免企业在旺季时的奢侈浪费和在淡季的时力不从心,又能避免造成员工的康损害健和失德行为的发生。从此意义上而言,当代企业在日常组织实践中如能遵循“勤俭持家”之道,将有助于维护员工身心健康,并在淡旺季的平抑之中推进企业持续发展[2]。

几千年以来,中国传统企业是根植于血缘和地缘关系而建立的熟人社会组织,因而, “关系本位”维系着企业日常组织运转。其中,勤劳与节俭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企业日常组织行为之中,并奉为致富准则。正如古人所云:“人之于财,常患其来处少,而不知其病在去处多。”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持家”这一文化传统根植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之中,勤劳行为或节俭行为能在维持关系中以备不时之需[4];同时,勤劳和节俭对于中国传统企业日常组织持久发展而言,又是相互补充的。一方面,不透支身体的勤劳和不追求享乐的节俭[5],能在“旺年”积累资源的同时避免只顾短期利益而造成过度劳累,以应对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在“荒年”,勤俭行为既能改善资源的匮乏,避免组织的额外开支,也能通过“开源节流”有助于企业度过难关。此外,对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一般员工而言,勤劳和节俭不仅使其能在维持和谐关系中,让个人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也能在和睦相处中为其赢得了良好社会声望(如“俭以养德”[6])。由此可知,遵循关系之道的勤劳与节俭,不仅能为企业提高社会地位,而且也能使个人与企业整体始终处于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一直是支撑着中国传统企业持久发展的主导性日常行为逻辑。然而,当中国传统管理实践一旦被贴上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学术用语,沿袭几千年的中国管理智慧在本质上就被掩盖了,顿然失去了话语权。事实上,根植于熟人社会的中国传统企业管理实践,与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是一脉相承的。首先,古往今来的中国熟人社会历经相似的现实问题,其背后隐藏的很可能是亘古不变的民间传统管理智慧,因而传统中国文化情境的一应规定亦或能解决现代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其次,中国传统企业必然根植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实践,因此,发掘传统美德的关系规则,借此从其现实延续性中指出企业战略发展的日常组织原理,有利于形成合乎情理的当代企业管理模式。鉴于此,从当代企业管理问题出发,以“勤俭持家”为主线,发掘不劣于甚至优于西方现代管理理念的中国传统企业的管理智慧,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大有裨益。

晋商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作为晋商的代表,晋商乔家历来备受关注。在“家文化”背景下[3],晋商乔家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勤俭持家”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其间得到充分体现,即“依靠勤劳而进取,历行勤俭而聚财”[7]。虽然,乔家最后终因丢弃了“勤俭”的家道传统而逐步走向衰败,但其发展的“精髓”仍值得深入探究。为此,本研究以追溯晋商乔家的兴衰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推进中国传统企业发展的勤俭行为机理,以期为当代企业发展和倡导勤俭持家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2 理论基础

2.1 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勤劳节俭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祖先在数千年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所产生的传统管理智慧。“勤”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自古以来,历代贤达都曾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提出勤劳的现实重要性。例如,孔子提倡“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观;老子提倡“无为、无不为”的勤劳观;墨子则提出社会分工、各勤其事的思想。宋代叶梦得系统地阐述了勤是治生的基本准则;清代曾国藩也指出“勤则兴,懒则败”,给出“五勤”。由此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中,一方面,在价值层面上将勤劳定义为做事尽心尽力,不懈怠,是追求个人价值和创富创造的劳作;另一方面,从道德层面上将勤劳视为做人的首要美德。然而,现代学者对勤劳一词却过度解读其价值内涵,轻视了其道德准则,并对勤劳的积极作用产生怀疑。例如,指出现代企业中,“过劳死”等现象时有发生。

“俭”最早出现于殷周事情,即“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节俭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所谓节俭主要指生活俭省、节制私欲膨胀。一方面,在价值层面上,节俭为物质上的节省,强调细水长流的财富累积;另一方面,在道德层面,节俭是不奢侈和节制私欲的道德修养。由此可知,俭与人的道德修养紧密联系,“俭以养德”就是强调以道德准则约束人的行为,使之合乎情理。也有学者提出节俭两端论,认为节俭是否为美德视具体情况而定。宋代陆楫就曾言:“俭德施之于一人一家为美德,但施之于整个社会可能适得其反。”就是说明节俭应与组织所处的具体阶段相适应。由此,如果过分看重节俭行为的经济性,而轻视了其道德性,那么必然与“俭以养德”的中国传统文化相背离。

需要指出的是,现有对于勤俭行为的研究(如新教理论),所涉及到的“勤勉”与“节制”大都是以宗教信仰为原动力,即谋利活动得到宗教伦理和社会道德的一致认可,以合理性的方式追求财富演变成合法的价值取向。由此,这种勤勉和节俭是个体的价值性动机,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也以中国传统文化所注重关系之道的勤俭行为表现[8]。换言之,这种新教理论是以价值理性逻辑为主导观念,将利益最大化奉为根本性准则,注重经济合理性和鼓励人们相互公平竞争,甚至于突破了熟人社会的人情关系规则。显而易见,该理论阐述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相合。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勤劳”与“节俭”多是隐性相伴的。其中,勤劳是指不背离关系之道的资源价值创造性行为,而节俭是指维持关系之道的资源节约行为和欲望节制行为。由此,勤俭行为依存于关系维持的道义规则之中。例如,中国人对生活和生产方面的日常行为规则大体上可概括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一方面,勤劳行为大多体现在照顾他人的感受之中,即或是自己积极做事,或是主动为他人分担任务工作,并注重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勤劳行为注意劳逸结合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过于勤劳,必会因“冒尖”而破坏关系之道,从而招人嫉恨或造成过劳。另一方面,节俭强调在关系之道上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以及对自身欲望的节制,如果破坏了关系之道,当用不用(如吝啬行为),或过分使用(如奢侈等追求享乐的纵欲行为),都可能丧失俭德之本义。

2.2 勤俭行为与企业发展

勤俭行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经常发生在有意无意的日常组织活动中,勤俭行为也逐渐成为组织长久发展关注的重要因素。首先,在个人修身养性层面上,从中庸之道而言,组织成员的勤劳行为和节俭行为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其次,在长治久安的组织治理层面,勤劳和节俭往往相伴而行,也是相辅相成的(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等)。企业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经历淡、旺两季,勤劳行为与节俭行为的主导性地位是与组织所处具体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在旺年,“俭以养德”之下的勤劳能让人们休养生息,以备不时之需;在荒年,在人们齐心协力的勤劳之下带动适度的刺激消费,能促进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如果忽视了“旺年”与“荒年”的差别,重勤劳而轻节俭,可能因体力透支而伤及员工身心健康;或者重节俭而轻勤劳,可能会因失人心而落入发展困境。由此,唯有一勤一俭,才能构建出企业持续发展之道。正如荀子所言:“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人情关系的熟人社会,“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成为“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的日常组织行为惯例[13]。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去探究勤俭行为在关系层面的作用,以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日常中的“人情”是指“人之常情”,不同于注重目标价值的观念,人情关系强调在整体之中,注重与其他组织成员交往的互助性与增量性。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们习惯于依靠辛勤劳作来创造、获取资源,以满足当下生活所需,并通过节俭来积累财富,帮助别人或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在日常组织活动中,员工们待人处事的原则往往力求情理合一,强调与人和睦相处的关系之道,勤劳而不过劳,节俭而不吝啬,在维持彼此亲密关系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动着中国传统企业组织整体性发展。换言之,中国传统企业的日常组织实践活动往往围绕关系维持的日常交往所进行,强调“维护彼此之间关系”。

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从日常组织行为的视角去探究企业持续发展的机理。例如,HOLT等[16]提出,如果组织能在日常活动中不断积累资源,一旦出现不确定性问题,就马上自发行动起来解决问题,组织自然就能长久发展。事实上,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预防问题,还是解决问题,主要都是借助日常性资源的流动来实现的[17]。由此,企业长远发展若离不开资源的持续有效流动,就必然离不开关系维持下的勤俭行为。首先,在日常交往中秉承勤俭之道,能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使企业实现资源和财富的积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性支持[17]。其次,正所谓“勤能补拙”,组织成员的勤奋进取能够使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工作技能,从而完成日常组织任务,推动企业发展[17]。更重要的是,勤俭之道可以为组织成员带来良好的社会声望,不仅有利于双方关系的维持,也为双方的资源分享提供机会[19]。ANDERSEN[20]指出,关系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获取;特别是在遇到非预设事件时,关系交往更有利于调动潜在资源[21],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性支持。鉴于此,注重关系维持的勤劳行为与节俭行为,不仅能在增进人情关系与组织和谐氛围的日常行为中,积累经济性资源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还可在良好关系的日常维持中调动资源和提供社会性支持。这样,企业组织便可对危急状态进行快速感知,并立即采取应对性措施,促进正常发展状态的恢复。基于此,勤俭行为能塑造企业持久健康发展之路。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案例追溯研究法对乔家发展过程中的勤俭行为与不确定性事件发展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原因如下:①通过案例追溯有利于在自然情境下收集数据,深度剖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事、物之间隐藏的行为主导逻辑,再现事件发生的日常组织活动所涉及的关系交往[22];②从案例数据的历史追溯中,以乔家的勤俭行为出发探寻推进企业持久发展的日常组织行为原理,对从情理逻辑的视角揭示组织整体性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③现有关于组织内勤俭行为的研究较少,需要从具体现象中捕捉本土概念的关系化内涵,遵从关系维持的情理视角对案例数据进行筛选和提炼[23]。由此,基于典型案例,对有关历史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可以更具体、更真实地展现勤俭行为与传统企业组织发展之间的日常事件活动重复性表达,兼具社会现实的客观性和文化传承的可靠性。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取晋商乔家1736~1952年的兴衰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晋商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勤俭持家”的礼俗规范渗透在乔家的人际交往和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例如,乔家在日常组织方面强调勤劳、相互帮忙,在经济方面崇尚节俭、相互扶持[1],尤其在创业之初与发展扩大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24]。作为晋商的代表,乔家将“勤”与“俭”的行为规则以家训、店规以及代代人言传身教的方式,被很好地予以践行和继承[25]。例如,“勤俭持家之本”是乔家重要家规之一[26]。乔家多年经久不衰,同乔家几代人勤劳进取、节俭资源密不可分[27];乔家的衰落也与其放弃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存在必然联系。在此意义上,选取乔家这一晋商案例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也为研究结论的外推性提供了保障。其次,乔家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发展历程中,岁经历过多次不确定性事件(见表1),但大都能解决困境而持续发展,这得益于乔家日积月累的日常组织力,隐含着传统企业持久发展的根本原理。乔家的最终败落,除了外来的不可控因素外[28], 也同因奢侈生活和懈怠固守而破坏勤俭传统的自身原因密切相关[29]。这或能从反面验证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再次,有关乔家的历史资料繁多、内容详实,能为本研究数据搜集提供可能,而历史资料符合当地人日常生活的行为规则和日常实践活动的可重复性[30];同时,本研究课题组实地调研了当地流传的关于乔家的民间故事,因此,能直观地体会乔家的勤俭行为,从侧面对历史数据的可信性进行验证。此外,乔家大院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也利于从现实层面验证资料的可靠性。

表1 乔家不确定性的典型事件展现

①最初的意思为往来朋友,对山西商人而言,该词意指生意伙伴。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多渠道数据收集与整理包括:书籍报刊资料、视频资料、实地访谈。传统并没有消失[31],乔家相关的勤劳准则以及待人处事的关系规则,分别在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和当地人的日常行为中予以传承。首先,课题组成员实地到山西祁县乔家堡访谈乔家大院的导游和当地居民(如曾经在乔家工作过的伙计的亲属及后代);同时,观察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并进行详细书面记录,对有关访谈对话录音也进行逐字转录。其次,收集实地考察时获取的晋商或乔家的历史资料及内部材料(如有关出版图书和相关记录视频、照片等);搜集乔家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等视频和文字资料(见表2)。最后,整理收集的资料,将从书籍报刊资料获取的数据标记为S1,将视频资料标记为S2,将访谈资料标记为M1,将实地考察资料标记为M2。

表2 数据来源

(2)对原始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开放式编码聚焦于挖掘不同情境下勤劳节俭的具体表现、关系情态和组织内容,并区别和归类相互关联的数据,最终共获得17个范畴。首先,主轴性编码结合日常行为发生的 “具体情境-表现形式-关系情态”,根据开放式编码中的共同特性,通过文献指引,对编码信息进行再次分析和聚类,在保证一阶类别的内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归纳出二阶主题(见表3)。然后,基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主轴性编码进行分类,在识别理论相关的主题间关系基础上[32],形成了理论编码(见表4)。勤俭行为、关系维持及企业发展的代表性事例及初始概念见表5~表7。最后,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检验理论的饱和性,对编码数据进行整合和比较,将不同渠道收集的互动场景留取和检验。

表3 主轴性编码

表4 选择性编码

表5 勤劳节俭的代表性事例

表6 关系维持的代表性事例

表7 企业发展的代表性事例

4 研究发现

4.1 关系交往中的勤俭行为

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企业,晋商乔家在日常组织活动中注重关系维持,在关系维持的道义规则下,勤俭行为普遍发生在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需要指出的是,乔家的日常活动不仅受到当事人情境性感受的约束和激发,还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推进[33]。在此意义上,勤俭行为源于关系情态变化[33],并通过顾及彼此感受的关系之道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例如,“乾隆七、八年间,乔家创始人乔贵发与合伙人秦肇庆进行的‘买树梢’生意失败,出现亏空,乔家便想由自家独担,但秦家坚决拒受,决定共同担负债务。事后,乔秦两家重新调整了合伙份额[34]。由此可见,当生意亏损时,乔家优先照顾合作伙伴的利益,准备用自身勤俭积累的钱财弥补损失。而秦家则因顾念因两家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愿意将平时节省的资源拿出来共同弥补损失。而后乔家感激秦家患难时的扶持,对合伙份额重新调整。可见为维持双方和谐的氛围,两家都为对方着想,各自在分配利益时做出相应让步,双方的关系也因此在互动过程中得以延续和强化。这也进一步说明,体现在事务性层面的不懈怠和不浪费等日常性的勤俭行为,在维持各种关系的同时,不仅成为判断和决定与对方未来关系发展的重要依据,而且推动着日常组织性事务开展。

4.2 乔家兴衰与勤俭行为

作为传统美德,勤俭的意识已潜移默化在乔家人心中,并把勤俭的要求写入家规。从有关案例资料中可发现,勤劳节俭在乔家的“旺年”“荒年”以及正常的年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状态。首先,在正常年份,乔家的勤劳行为主要表现为独立做事,而节俭行为则为谨慎使用组织资源,将资源用在有用之处,如此这样行事,就会被他人认为有德行,会提高其在组织内的声望。其次,当遇到“旺年”时,乔家的勤劳行为主要表现为尽最大努力完成共同的事,这便能促进同合作者的相互沟通,使得人际关系得以维系甚至增进;而节俭行为则表现为储备资源以备不时之需,或在分配任务时给予组织成员充足的休息时间而不过分使用人力。再次,当面临“荒年”时,乔家的勤劳行为表现为在困境时,感知他人(如合作者、组织成员)需求并积极行动提供帮助,雪中送炭;节俭行为则表现为把节省下的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在促进人情交往的同时,推动日常组织活动顺利开展。

(1)第1阶段:勤俭与乔家兴盛据《祁县志》记载:该地“土瘠民贫,俗尚节俭,男耕女织,殆无遗力[35]”。在勤俭的淳朴民风下, “勤俭持家”这一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乔家的日常组织行为,不但使得乔家人处理业务的能力随着勤劳行为逐步提升,而且也因“俭以养德”的传统观念,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提高了在日常组织中的社会声望。此外,在日常组织实践中,乔家除了因勤俭行为维持关系而带来内部的和谐氛围和外部的良好声望之外,还能通过勤俭行为在日常组织活动中积累经济性资源和动用更多的潜在资源。例如,在乔家在遭遇困境时,总有内外关系之人主动拿出私有资源提供支持,并在关系维持中迅速组织和应用,从而能有助于解决组织的各类棘手难题。

(2)第2阶段:勤俭与乔家短暂的辉煌乔家的辉煌离不开乔家几代人的勤劳节俭。乔贵发作为乔家的创业者,因出身贫苦和迫于生存压力到塞外谋求生路,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资源逐渐积累,开创“广盛公”,而后以勤俭守业,才慢慢有了 “在中堂”和“复字号”等产业[36]。然而,当乔家步入鼎盛之后,乔家也曾发生过不愿通过勤俭逐渐积累资源,而欲凭借其他捷径来迅速“暴富”的事例,“胡麻油霸盘”事件就是其一。在该事件中,乔家试图通过霸盘谋取暴利,在贪大、求速中促进财富迅速累积,结果引得客户和同行的不满,招致危机出现[29]。在乔家的发展历程中,乔家的业务也有数次因环境发生变化造成陷入困境,但乔家最后都能凭借以往因勤俭行为所形成的良好社会关系予以挽救。由此也可以看出,正因为勤俭所积攒的资源和累积的声望,使乔家在鼎盛之后仍能够在一段时间维持发展的势头。

(3)第3阶段:乔家逐步衰败与背离勤俭之道随着时代的变迁,乔家的后期日益滋生出“奢为贵”的思想。例如,乔家后期的票号经营主要集中在官款业务,不断与官场结交,到光绪年间,“号风”为之一变,东家和伙计们穿着华贵,衣食住行追求奢华,懈怠之风和资源浪费越来越盛行。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乔家的日常组织活动渐进地习惯了奢侈懈怠,在这种环境下,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就经常会出现精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短缺,无法快速解决问题,从而波及影响到整个乔家的发展态势,这也为乔家的衰落埋下了伏笔。进而言之,尽管在衰落的过程中仍能看到乔家人短暂而被动的勤俭行为,但由于最终还是丢弃了关系之道,使得乔家短暂的勤俭行为如昙花一现,难以挽回整体衰败的颓势。况且,这种短时间的“勤俭”行为也会使员工疲惫不堪,在经历了度过危机的短暂喜悦之后,为人处事往往会更加懈怠和奢侈。于是,当乔家再遇危机时,便逐步在资源匮乏、人员乏力和声誉败落中最终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乔家兴衰历程的3个阶段见图1。

图1 乔家兴衰的3个阶段

4.3 传统企业的勤俭之道

中国传统企业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勤俭持家成为传统企业的日常性治理模式。传统企业日常组织活动注重关系维持,而这种关系维持,既是日常行为所遵循的自然之道(如勤劳行为遵循“天道酬勤”),又是人际交往的关系规则(如节俭行为注重“俭以养德”)。由此不难看出,乔家的勤俭行为,也正是围绕关系维持的自然之道所进行的。例如,乔家对所雇佣伙计的食衣住行非常关心,常有帮衬之举;伙计也因此感恩于东家,每天努力付出,勤勉不怠[27]。

俗话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劳行为能够创造财物,特别是在组织初创时期。例如,当年乔家创始人乔贵发为改变现状,踏上了“走西口”之路,在诚恳做人、勤恳做事的过程中积累财富,学得不少本事,并走上创业之路,为乔家兴盛奠定了基础。乔家的发展在依靠共同勤劳的同时,也离不开在日常生活中的节俭。在乔家看来,勤劳和节俭是相辅相成的,在相互补充中使得财富得以累积。例如,乔家在很多次遇到“荒年”之时,都是依靠因平时节俭而一点点积累下来的经济性资源、因勤俭之道赢得的社会声望和信誉,以及自身的积极努力和不懈怠,才得以度过危机。由是观之,组织的健康持久发展需要开源节流,在财物创造的开源中节用亦是必须的。有关勤俭行为的关系维持模型见图2。

图2 勤俭行为的关系维持模型

由图2可知,作为家文化的传统管理思想,“勤俭持家”一直以来都指导着中国企业日常组织活动。一方面,在勤劳行为创造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节俭,积累的财富很可能就会因奢侈浪费行为而造成迅速流失。如上文所述,如果没有平时恪守的勤俭下行为,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乔家就会因资源的短缺而无法快速解决问题,甚至于因奢侈浪费而私欲膨胀,造成失德行为。如此这样,乔家即便平时以拼命劳作来获取资源,也难以保证组织和成员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进一步而言,如果在勤劳的过程中提倡节俭行为,不仅有利于以备不时之需的资源储备,还能培养个人德行和提高组织整体声望;而且 “以俭养德”也能使个人成长与社会整体发展始终处于和谐自然状态。另外,如果重节俭轻勤劳,甚至于懒惰,则将势必造成企业发展因缺乏资源创造而难以持续。如上文所述,在“勤俭持家”的传统管理模式之下,勤劳与节俭在企业战略化行为层面上相互补充。例如,勤俭行为能使处于兴盛阶段的乔家财富得以积累,不仅起着开源节流的作用,而且很好地避免了乔家因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失去人心,促进了个人健康成长与组织有序发展。

5 分析与讨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企业的发展实践根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和睦之中的日常勤俭行为。一方面,在日常具体事务中,传统企业将熟人社会联系在一起,通过关系维持来带动所涉之人参与日常组织活动,使组织始终处于和谐氛围,并从日常组织活动中积累资源;另一方面,传统企业通过家规店训和言传身教等形式,勤俭的传统代代传承,在平衡“旺年”与“荒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企业持续发展和员工健康成长。现如今,勤俭行为在现代企业中的影响虽不如传统企业那样明显,但依然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勤俭行为在现代企业日常组织活动中仍还在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由此,“勤俭持家”的传统管理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研究选取历经200多年兴衰的晋商乔家为研究对象,探究勤俭持家与传统企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企业历经“旺年”和“荒年”的发展过程中,勤劳与节俭的日常行为顺应自然之情的关系规则,在资源创造和资源节省中有利于关系维持。② 勤俭行为在正常发展状态下、在“旺年”和“荒年”之中都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注重关系维持的勤劳行为提高了组织成员的技术和学习能力,而注重关系维持的节俭行为提高了组织及成员的社会身份和组织能力。③ 勤劳与节俭在日常组织战略化行为层面上具有很强补充性,共同地起到开源节流的经济性作用,并在资源能力增强中产生组织性作用。本研究的研究结论表明,由勤劳与节俭共同主导的日常组织行为能有效地推进企业持久发展(见图3)。

图3 勤俭行为与中国传统企业日常组织发展之道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① 以企业经历“旺年”和“荒年”的环境时变为视角,将勤俭在战略化行为层面上联系起来,发现了勤俭行为是以遵从顺应自然之情的关系规则为前提,有利于进行财富积累和稳健发展。这一研究发现也从日常行为层面上拓展了本土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37]。②不同于西方理论所强调的价值交易理论[38],指出勤劳节俭遵从关系维持的道义规则,提出了熟人社会组织行为遵从关系交往的自然之情。这一研究发现也从实践层面验证了“以人为本”的战略管理思想[39],突破了以往过分关注价值理性的研究范式。③从历经淡旺季的战略化行为层面上,提出了中国传统企业日常勤俭的组织行为机理,为揭示“勤俭持家”的本土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为从探寻中国社会的传统规矩中提出战略化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对中国企业在日常管理实践中传承文化传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企业中,“过劳死”、铺张浪费等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这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持久发展和员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通过对晋商乔家的勤俭行为研究,发现“勤俭持家”能使企业持续成长,这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启示:①在现代企业情境下,员工的勤劳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同时,企业的节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使企业在开源节流中得以持续发展。鉴于此,现代企业应该提倡和遵循“以人为本”的勤俭之道;管理者应置身于关系情态中,以身作则地倡导和践行勤俭行为,进而从利于员工健康成长中促进组织持续发展。②现代企业在注重眼前利益的同时,更应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勤劳中创造财富;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员工“过劳”现象的出现;在节俭中提高企业的社会声望,避免奢侈浪费和过于吝啬,通过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使员工与企业都富有持久发展的生命活力。

6 结语

本研究虽然在日常行为层面对中国传统企业勤俭的组织机理做了探索性研究,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虽然选取了晋商乔家进行案例研究,但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日常组织发展是否存在和遵循相同的表现,得出的结论是否完全一致,仍需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今后可继续以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为基础,开展进一步地研究,从而更好地探究勤劳节俭行为与现代企业组织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

猜你喜欢

乔家资源传统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情感认同路径——以《乔家的儿女》为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乔家五子女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有时候,平台就是一个人的本事
资源回收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