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层轿厢式施工升降机在钢-混组合索塔施工中的应用

2020-06-20杜洪池荆刚毅赵进昌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吊笼塔柱索塔

耿 欣,杜洪池,荆刚毅,赵进昌,李 伟

(1.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9;2.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9;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河北 廊坊 065000)

1 工程概况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以下简称南京五桥)主桥采用纵向钻石型索塔中央双索面三塔组合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80+218+600+600+218+80=1796m,主跨2×600m,索塔采用新型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索塔横向为独柱塔,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采用Q345C板材和Q235B型材,混凝土采用C50补偿收缩混凝土。南、北边塔高167.70m,共36个节段,中塔高175.407m,共37个节段,标准节段高4.8m。

南京五桥索塔下塔柱为纵向双肢,每肢为单箱三室的外侧带凹槽的六边形断面,横向13.8m,纵向7m(边塔6m),壁厚1.2~1.4m,底部合并纵向14m(边塔12m),向上逐步分离,至下塔柱顶部纵向21m(边塔17.6m);中塔柱为纵向双肢,每肢为单箱单室的外侧带凹槽的四边形断面,横向5.8m,纵向5.686~7m(边塔5.024~6m),壁厚1.2~1.4m;上塔柱合并为单箱单室,横向5.8m,纵向5.0~11.328m(边塔5.26~10.066m);下横梁为钢结构,高2.0m,宽4.6m,设置顺桥向预应力。中上塔柱结合部设置预应力,上塔柱设置钢牛腿和钢锚梁。

2 塔内施工升降机的研发

2.1 塔内施工升降机参数

南京五桥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索塔中塔柱、上塔柱以及上构斜拉索施工时,借用永久升降机轨道安装塔内施工升降机作为人员垂直运输的工具,以减少临时施工预埋件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塔柱外表面的外观质量,同时保障了升降机作业的安全。

中塔柱每个塔肢内腔布置1台施工升降机,单个索塔共计布置2台。塔内施工升降机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2.2 塔内施工升降机特点

南京五桥为国内首次采用双壁附筋钢壳内注混凝土的组合结构,桥塔内部预留升降机井道狭小,井道穿过2个混凝土隔板孔洞(孔洞尺寸为1400mm×1000mm)和15个钢平台孔洞,为了保证塔柱外表面的外观质量,该桥塔仅在内部安装施工升降机。受内部安装空间的限制,结合建筑实际结构,为满足施工和后期桥塔维护保养的需要,节约设备制作和安装成本,采用永临结合的设计理念,整个升降机各部件均为永久安装,仅运行主机为满足施工需求设计成组装式双层轿厢,满足了施工运力的需求,解决了狭小孔洞下普通升降机运输能力不足、设备拆装难的问题。

表1 塔内施工升降机技术参数

2.3 塔内施工升降机主机设计

(1)双层轿厢结构。结合现场结构,由于桥塔内壁倾斜,为充分利用井道空间,轿厢设计成平行四边形、双层轿厢结构,每次运输人数增加1倍,上下轿厢内部均设有控制面板,下部轿厢具有优先操作权,方便了施工人员的使用。考虑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轿厢采用模块化片式结构,各片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另外,考虑到桥塔升降机井道空间狭小,施工时顶部可能发生高空坠物的风险,顶部设有防砸层,避免高空坠物损坏设备,确保设备和内部人员的安全[1]。

(2)片式导轨架。根据桥塔薄壁钢壳的特点,升降机采用片式标准节结构,该型轨道使得升降机整体结构重心更加靠近附着固定点,导轨架与筒壁每隔1508mm间距固定一道,形成一个多跨连续梁结构,附着对筒壁产生的作用力小,从而减小了对筒壁的影响。

(3)滑线供电。由于空间狭小,且升降机需要具有层站呼叫功能,传统电缆滑车很难布置。通过布置双滑线结构,一组供电,一组实现通信呼叫功能,节约了安装空间,较以往滑车供电不会出现因坠落的外物卡住滑车和橡胶老化等问题,避免电缆拉断或断芯等故障,且安装高度确定后,升降机不会出现冲顶或撞底的危险。

(4)安全装置。该型升降机具有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主要包括渐进式防坠安全器、机电联锁保护装置、超载保护装置、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轿厢慢速移动装置、上下限位极限装置、撞底缓冲装置、各门限位开关、防脱安全钩、应急照明等。

3 施工升降机基础制作和要求

结合结构特点,升降机从中塔柱底部升根,考虑到附属结构以及侧壁坡脚的影响,通过钢结构支撑架将升降机安装平台固定在离底部600mm的高度[2]。钢平台搭设完毕后,升降机底架基本完成,可以进行升降机的安装,基础制作说明如下。

(1)将所有耳板座焊接在钢壳内壁侧壁位置上。

(2)底部钢支撑架焊接时,钢架分别搭设在支座一和支座二上,下支腿放置在底部环板上,将底架上表面调水平后进行焊接,要求所有焊缝满焊。

(3)钢平台搭设完毕后,升降机底架基本完成,可以进行升降机的安装。

4 施工升降机的安装与验收

4.1 安装程序

升降机基础钢架的验收→底座的安装→底座、标准节(底部4节)及附着的安装→缓冲弹簧、吊笼及驱动装置安装→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安装→驱动单元试车→导轨架接高安装→限位装置的安装→层站的组装→登机平台安装→整机调试,验收挂牌。

4.2 安装方法

(1)基础钢架的验收。对塔柱底部的升降机安装钢支撑架进行检查,核对安装位置和高度,以及型钢支撑架水平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确认符合要求后,进行升降机的安装。

(2)底座的安装。现场先将一节标准节与底部底座螺栓固定,再将标准节与筒壁附着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使其基本与塔柱内部表面平行,然后将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架上。

(3)标准节及附着的安装。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每个节段对接完成后,便可进行标准节安装。安装时,首先将4节标准节在地面上组装好,再通过现场吊装塔机将其吊入,然后工作人员将标准节就位;将上下两节标准节的附着固定后,再紧固其他附着,固定附着时应核查标准节的直线度,根据情况可适当进行调整。

(4)缓冲弹簧、吊笼及驱动装置安装。①将缓冲弹簧安装在底部安装座上;②吊笼主体结构吊装并套入标准节上缓慢落至缓冲弹簧上,若不具备整体吊装条件应先将主体结构先安装在标准节上,再进行吊笼的组装;③驱动单元安装;④上层吊笼的组装;⑤安装完成后对整个吊笼以及门进行调试和调整。

(5)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安装。将外部电源电缆的一端与滑线接通,安装滑触线并接到传动底板上的三相极限开关的L12、L22、L32、PE端子上;接通地面电源箱内的电源开关,检查是否已接入相序正确的电源,必须确保吊笼运行方向与操纵箱或操作盒上的标记,“向上”或“向下”一致;检查各安全控制开关,底层门限位开关、吊笼门限位开关、吊笼顶门限位开关、上下限位开关、三相极限开关、断绳保护开关应均能正常使用;按吊笼传动机构底板上各限位开关的实际位置,安装、调整导轨架底部各限位挡板、挡块;底层门限位装置安装于底层门梁两侧。

(6)试车。确认吊笼、传动小车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正确后做升降试车。先做空载试车,空载试车一切正常后,在吊笼内安装载重量的载荷进行带载运行试车,并检查电动机、减速器的发热情况。

(7)附墙安装。每个标准节需要与附墙连接一次,以保证导轨架的整体稳定性和直线度,现场螺栓连接时预紧力应按要求进行,并采用防松螺母固定。

(8)层站安装。设备安装完成,且接电试运行正常后,便可进行底部层站的安装。各层站与底部底架通过螺栓固定。上部层站安装时,应至少在其安装节段的下一节段施工完成后进行。

(9)限位装置。层站安装完成后,进行升降机的上下运行调试,调整好下限位及极限后,将限位碰块固定,上部限位碰块根据高度的增加不断调整,并配有检测冒顶的安全装置,检查其是否可靠。

(10)登机平台的安装。登机平台作为人孔与升降机的通道,在设备安装的最后进行,通过螺栓固定。

(11)调试。调整轮和滚轮间隙,调整制动距离,检查油脂和润滑情况。开动吊笼上下运行,检查运转是否平稳,传动机构有无杂音、是否过热。

5 施工升降机的拆除

拆除上限位碰铁后,拆除最上一道附墙架以上的标准节,以后按此顺序拆除;标准节拆至只留4节时,要从吊笼内拆除供电装置;分解吊笼,然后通过人孔将结构运送至塔外,最后借助起重设备将驱动单元和吊笼主体结构吊起拆除后,通过辅助工具将其运输至塔柱。所用螺栓、销钉、开口销应编号分箱,以备下次安装。

6 结束语

南京五桥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塔内永久升降机——塔内双层临时施工升降机的研发应用,减少了临时施工预埋件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塔柱外表面的外观质量,同时保障了升降机作业的安全,节约了一定的施工成本。采用的模块化组装式结构,非常适合狭小空间内的井道施工作业,且便于拆解和倒运,提高了设备的重复使用性。

猜你喜欢

吊笼塔柱索塔
浅谈预防施工升降机制动失效事故的措施
一种施工升降机分体式吊笼的设计及研究
浅谈新型蛙式载人吊笼特点及使用方法
混合梁斜拉桥H型索塔施工关键技术
悬索桥门型索塔施工技术优化研究
千米级悬索桥塔柱横撑施工技术与仿真分析
超高扬程升船机顶部机房形式及地震鞭梢效应分析*
施工升降机组合式吊笼的设计
大倾角塔柱施工过程分析控制
某长江公路大桥节段模型塔柱—钢横梁结合面接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