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遗传承保护与群文工作相结合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06-19周晓亮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问题对策

摘要:创新结合不仅是提高非遗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结合形式新颖灵活性与结合效果最佳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打破非遗传承保护瓶颈与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的主要途径,更对历史文化继承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非遗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性,从理念目标、形式手段等层面来提高两者结合效果,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来解决两者结合过程中产生的难题。

关键词:非遗传承保护;群众文化工作;问题;对策

群文工作是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赋予群文工作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现如今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但节目大都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基本停留在时下流行的歌曲和广场舞,参与人群大部分是老年人,节目质量和演出水平不高。然而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曲以及具有表演性质的传统体育还没有被充分展示出来,出现传承保护后继乏人,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原有两者结合形式的单一僵硬化,弱化了两者的互补互促效果。因此将两者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率和普及程度,还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高节目质量。

一、非遗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结合过程中的问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局限性,政府部门不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量大,传承保护难度较大。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并没有从认识到非遗普查工作对丰富群众文化的重要性,将其看做经济发展的辅助力量,加剧了该项工作的肤浅性与局限性,降低了其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状况的把握能力及其综合利用率,无形之中加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速度。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式的单一僵硬化。该项工作侧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献资料、工艺技术等方面传承与保护,很少对其历史背景、精神品质等进行挖掘与保护,加剧了该项工作的局限性。另外,少数地区执着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的增加与传承途径的开拓,降低了其对传承标准与效果的要求。

2.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感较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有限,许多群众对非物质遗产的了解并不全面,系统学习或亲身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认为其与自身工作生活毫无关联,对其的兴趣也随之减弱,这些都降低了群众参与到其传承保护工作中的内动力。还有一些群众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生活的一部分,降低了对其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进而弱化了群众对其的认同感或责任感。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认同,提升人民群众对民间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非遗传承保护商业化现象严重。许多地区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宣传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将其与旅游演绎或者商业产品结合起来,但是掺杂的商业元素过多,弱化了其文化特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来促进其传承发展无可厚非,然而把本应饱含传承人思维方式和精神价值的非遗作品,变成了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商品,丢弃了文化遗产的本来意义。比如手工艺品的雕刻是传承人通过自身积累的文化素养和对世界的理解,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体现的是传承人的创造力和文化内涵。现如今越来越多机器化雕刻的手工艺品打着非遗的幌子,实则谋取经济利益。还有一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早已中断,只能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等来进行复原,无法客观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真实性。

二、解决非遗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结合难题的策略

1.多措并举,不断充实非遗力量。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工作,適当增加其普查保护力量,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走访非遗传承人等途径来对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筛查与梳理,通过推出非遗传承奖励政策及评选非遗传承优秀人物等方式来鼓励相关人员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应创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模式与流程,加强对其历史背景、发展文化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挖掘力度,寻找其与现代文化的关联点,实现两者的融汇贯通,从而满足了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对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另外,还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度,寻找其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点,减少两者结合活动中商业元素的比例,降低其商业性与失真性。

2.拓宽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在继续使用传统媒体宣传策略的基础上,适时增加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宣传途径,拓宽群众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渠道,利用主题讲座、下乡活动等方式来强化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邀请专题片制作团队来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比如,动漫、纪录片等等,并将其在楼宇电梯广告、公交车移动传媒等平台上进行展示,提高了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能力,激发群众传承与保护其的热情,引导群众真正参与到以保护非遗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中,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增加了非遗传承保护力量。

3.贴近群众,融合创新,增加文化特性。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策划以非遗文化活动为主题的调查问卷,了解其对当前文化活动的要求与建议,并以此为基础来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提高群众文化内容的特色化、生活化与内涵性。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示,缓解群众对其的陌生感和排斥感,从而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群众文化活动的鲜明时代特色,使之符合群众审美价值观与文化欣赏诉求,提高了群众参与性与喜爱度。

三、小结

正视传统非遗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结合模式的弊端与漏洞,充分认识到创新结合模式对扩大两者相互促进作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及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全面性等途径来实现两者的深度结合,为实现非遗传承及群众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体洋.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探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2):217.

[2]陈杰.论群众文化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时代契合[J].大众文艺,2012(7):225.

作者简介:周晓亮(1982-)男,汉族,山东青州人,大专学历,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工作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新时期基层群文工作创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