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的艺术构成与发展

2020-06-19蒙博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思考

摘要:中国文化沉淀了无数优秀的艺术文化,剪纸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剪纸,更是精华之精华。中原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中原地区广阔劳动者生活的深厚土壤中,为了满足精神生活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样式。中原民间剪纸艺术被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贮藏了丰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然而,在这个工业文明或成为的主宰的时代,剪纸艺术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和传承问题。接下来本文将论述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特色、文化价值,如何得以生存,又将怎样进一步继承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发展;思考

一、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

早在战国期间,在今河南辉县发现了刻花的装饰物,明显采用银箔镂空的方法。唐代的剪纸艺术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发展,当时民间有剪纸招魂的风俗。昌盛的唐代流行颉,镂花木板上的纹样发现有受到剪纸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原地区的剪纸在宋代时蓬勃发展,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艺术发展多元的宋代出现了专门制作剪纸谋生的艺人。另一方面,宋代流行皮影戏,也为促进剪纸艺术的长足发展作了准备。明清时期剪纸有传世作品,如窗画、扇面装饰、刺绣底面。明清时期的剪纸手工艺术发展了一个小高峰,运用范围也更为广泛。近代以来,百花齐放的剪纸艺术仍然广为流传。1942年以后,结合当时中国背景创作出了一大批剪纸艺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原民间剪纸艺术更是百花齐放。

中原地区民间剪纸属于北方流派的风格,具有淳朴活泼、外形精练、夸张变形的风格。大多数的中原民间剪纸艺术为阳剪、阴剪相结合,既有又有阳刻的清新流畅,也有阴刻的厚重结实。它的艺术形式也相对粗犷朴素、整体画面主次分明、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偏重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写意风格。从技法来看,中原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很接地气的群众艺术,其中用的最多的剪纸技法是“梳子状”和“锯齿状”。剪纸艺术仅仅只是用一把剪刀便能完成一幅令人赞叹的作品,也相当可贵。当然,也正是这些要素造就了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的野趣,从题材和内容来看,中原民间剪纸艺术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文字、花木等。中原民间剪纸艺术依照用途可分为设计类、装饰类、祭祀类等等。

二、中原民间剪纸文化价值

首先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原民间剪纸艺术体现了不同时代人的思想和道德。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繁多的艺术作品种类以及多元的发展历史体现了我们中华儿女健康向上的优秀的民族精神。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秀云年近花甲时,也就是2005年考入三门峡市老年大学学习,致力于继承和创新剪纸艺术。

其次中原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晶,是植根于中原人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为基层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剪纸艺人们经常和老朋友未在院子里一边哼着曲子,一边剪着剪纸,很是欢乐。再次它寄托民众的美好期盼与向往,反映民众的生活与文化。剪纸艺术是劳动人民“心灵的寄托”,中原民间剪纸的寓意题材非常的广泛:有表达祝福的、有驱邪除恶的、有警戒劝勉的,相当有韵味。河南省剪纸艺术重要代表朱秀云的代表作品《五福临门》,以各式各样具有美好寓意的纹饰组成,“福”字在作品的中心位置。整个作品布局饱满,体现了中原民间以满为美、圆满的思想。最后剪纸艺术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绚丽多姿、巧得天工。有的气势澎湃,有的简洁淡雅,充分体现了中原地区劳动人民的聪慧善良。

三、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手工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首先在中原地区,民间剪纸艺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去创作,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直接批量生产出来,这就使得剪纸失去了原本所具有的精工之美,生产出来的作品也不再具有艺术差异和个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其次中原民间剪纸艺术大部分来自于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削弱了传统文化存在的土壤。如今很多农村居民越來越向往新的生活方式,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同感和忠诚感下降,对农村原本的一些手工技艺失去兴趣。最后民间艺人逐渐消失。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的非遗传承人存在老龄化现象,加上城镇化进程的推动,更多的农村人去城市务工或者安家,使得中原地区剪纸艺术传承人日趋减少,部分剪纸精品流失,这就严重影响了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

民间剪纸艺术需要传承和创新,这是我们中原人的重要使命。然而,中原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面临着城市化、非遗传传承等诸多问题,导致许多剪纸艺术处于失传的边缘。因此,做好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工作,促进我国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广泛宣传,增强人们对于剪纸艺术的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多种重大节日活动、举办各种展览和培训班等,在社会广泛宣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如定期进行剪纸艺术比赛、选取优秀作品展出等等。其二,剪纸艺术的传承就是人对剪纸技艺的传承,学校教育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将剪纸艺术纳入课堂教学,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开设相关内容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这种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三,中原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新的形式。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流行,剪纸艺术也应该与时俱进,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制作精美的公众号文章或者一些生动有趣的短视频也更容易被人们所喜爱。要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就要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这样能够让繁忙的、节奏快的现代人快速了解中原剪纸艺术,形成对这一文化的整体认知。

四、结语

中原民间剪纸艺术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图画精美,协调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向往美好生活的夙愿。同时,中原民间剪纸艺术还可以起到教化人们的作用,需要我们加以弘扬和创新。我们应当在保护继承剪纸手工艺的技艺同时,要结合新时代的背景有所提升,让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和现代生活很好的融合。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剪纸艺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并对其兴趣浓厚,以此来促进中原地区剪纸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简介:蒙博(1996.02.02)女,汉族,河南省新乡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花鸟。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思考
《琅琊榜》浅评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