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阳县产业化精准扶贫的成效、困境与对策

2020-06-19张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7期
关键词:山阳县贫困村食用菌

张军

产业化精准扶贫在我国扶贫开发的新阶段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国家贫困县推行特色产业扶贫。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产业精准扶贫是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而作为深度贫困县的山阳县为完成这重中之重的任务,也必须将产业扶贫落实到位。总结近几年来山阳县产业扶贫的成效,分析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可行性的对策,这对全县广大贫苦人员实现脱贫致富、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山阳县贫困现状

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属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辖18个镇办、239个村社、46万人。全县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特别是秦岭腹地的郧岭、鹘岭、流岭主脊地带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灾害频发、基础薄弱、环境闭塞等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2014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12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17万户10.95万人,贫困发生率46.42%。通过五年来的脱贫攻坚,截止2019年底,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29个、脱贫29525户104370人。全县剩余贫困人口1182户2400人,贫困发生率为1.02%。2019年底整县脱贫摘帽。

二、产业扶贫工作成效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扭住增加收入这个核心,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重要动力,依托资源,招引企业,精准施策,培育大产业、推动大扶贫,发展小产业、带动小农户,初步形成了长短共存、强弱互补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得到了省市委各位领导的好评,实现了产业扶贫户中长线产业全覆盖和脱贫退出村集体经济全达标,1.55万户6.31万人通过产业发展稳定脱贫。

1、 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把产业培育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优选发展“药、菌、果、畜”四大全产业链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蜂、旅游、光伏4个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电商产业。全县中药材基地达53万亩、林果基地133.68万亩、茶叶基地15.61万亩,饲养畜禽492.72万只(头)、中蜂4.86万箱,发展食用菌8000万袋、天麻2000亩,建成光伏电站136处38.44兆瓦、镇村电商服务站121个,2019年网上销售达1.15亿元。二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成食用菌流域产业6条、园区6个、基地73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956个,万亩有机茶园3个,畜禽规模养殖场78个,千亩以上中药材基地45个、林果基地54个,千箱中蜂养殖基地21个。三是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突出。累计认定“三品”农产52个、地标产品2个,注册商标33个,培育省级著名商标和市级知名商标6个。“天竺翠峰”茶叶、“家金”“博汇”核桃等产品远销欧美,受到消费者青睐。金鸡扶贫、山阳天麻等“山地农产”已成为创新、绿色发展和带动群众脱贫的特色亮点品。

2、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按照“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步”和“财政资金支持全覆盖、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覆盖”的思路,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三带三创”模式推广为举措,充分发挥“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作用,立足人力、资产、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城镇带动、资源资产、乡村旅游、政策依托、组织带动、产业发展、服务创收、异地置业、电子商务、社会帮扶“十种类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累计投入集体经济发展资金8500万元,争取省市“三变”改革专项资金320万元、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880万元。全县239个村(社)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登记录入全面完成,认定颁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164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8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带动全县2.4148万户贫困户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

3、 主体带贫能力增强。依托农业重点项目,建成黄花岭生态茶园等现代农业园区12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76个、专业大户家庭农场316个,2万余户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建立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招商引进和丰阳光、德青源、中利腾晖等龙头企业,与县扶头公司合建的金鸡、食用菌产业、社区工厂、农光互补中药材种植等扶贫项目通过配资入股的形式带动全县贫困户19606户。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带动无劳动能力贫困户6606户增收,在129个贫困村开发公益性岗位1364个、为每个贫困村配资15至3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光互补中药材种植项目建成光伏电站24.5兆瓦,辐射带动发展中药材1.2万亩,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增收。 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建成年产1.2亿袋菌袋生产线,8000余户群众在食用菌产业带动下实现增收脱贫。

4、 三次产业加快融合。依托地方产业、地域文化和山水田园风光,结合特色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建成法官秦岭原乡、漫川万福有机茶和宽坪黑龙谷特色渔业、黄花岭茶叶生态休闲园等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5个,创建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发展恒瑞等农产品加工企业213家,开发商品型、礼品型茶叶、魔芋、核桃等系列产品20余类60多种,农产品加工产值比达到1.95:1以上,延伸了产业链,拓展了农业功能。

5、 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全力拓展特色农产品销路,提高贫困户收益。筛选网销产品40种,培育电商创业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电商人才3500人,建成电商服务站点121个,整合“四通一达”快递企业15家。优选特色产品打造山阳特产扶贫大礼包,与陕西荣华集团、西北政法大学达成消费扶贫协议300万元。举办“春天味道”春茶展销、“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南京山阳特色农产品年货节等活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丝博会、茶博会、农高会等展会,在南京六合区开办山阳特产展销店,推动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两旺。

三、产业扶贫困境

1、受“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农业基础性条件限制,我县脱贫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特色产业尚处在低层次规模扩张的阶段。

2、我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成本高、投资大,金融机构借贷、农业保险覆盖面窄,导致产业发展资金短缺,而且融资较为困难。

3、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市场竞争不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不强,效益低。

4、农业技术人才缺乏,现有的农技人员老龄化程度严重,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经营管理人才普遍缺乏,村集体经济又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发展能力还不足以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存在“三资”流失风险。

四、产业扶贫对策建议

1、结合山阳县乡村振兴规划,调优特色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做实做强“富硒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养殖、林果”四大全产业链产业,全面建设“4+X”特色产业体系。

2、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合作社兼并重组,鼓励组建产业联盟或产业联合社,深度推进品牌整合,做响山阳“硒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3、持续深化“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鼓励在外成功创业人士返乡创业,发展本地能人经济,培育一批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提升带贫能力。

4、积极内育外引,做强电商平台。加快苏陕合作云厨驿站山阳农产品销售平台建设,开发核桃、蜂蜜、土鸡蛋、食用菌等商品型、礼品型特色农产品,有效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问题。

5、扶持建设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依托金鸡产业西北蛋品交易中心,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高效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解决我县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效益,促进产业长足发展。

6、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集体经济人才引进和培育,大力推行宁商协作促“三變”、“党支部+‘三变改革+贫困村+集体经济”和“2+X”发展模式,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等要素,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作者单位:726400陕西省山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猜你喜欢

山阳县贫困村食用菌
云旅游模式助力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陕南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山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