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20-06-19肖天非

职业·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智能制造产教融合

肖天非

摘 要: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这不仅要求高职教育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要能将学校和地方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建设能与之相匹配的融“产、教、研、赛、培”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关键词:产教融合 智能制造 实训基地

课 题:本文系2019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9B228)”阶段性研究成果。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总体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水平,遵循“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以行业企业标准,完善工业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研教改;打造德技双馨、结构合理的專兼职教学团队;打造一流实践教学条件和信息化资源;建立健全基地管理运行制度;培养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双一流的工匠之才;深度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经过两年的建设,力争把基地建设成集教学、培训、竞赛、技能鉴定、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六位一体的创新型省级综合性开放实训基地。

一、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1.用工业物联网,建设先进实训基地

(1)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架构。以笔者所在学校现有六个专业建设为基础,现有课程体系为依托,建设集教学、科研、对外服务、产融于一体的院级公共平台——工程训练中心。以专业群课程实施为导向,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由机械基础实训中心、技能训练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智能检测与控制训练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六大中心。

(2)凸显教学实用。按智能制造职业能力递进的构建三阶段一体化教学环境。

第一阶段,职业引入阶段——拟建工业机器人拆装与整机联调一体化教室、工业机器人应用认知与操作实践一体化教室,主要满足机器人本体联调及机器人应用操作实践等。

第二阶段,职业养成阶段——紧紧围绕企业实际运用打造教学情景,拟建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一体化教学工厂,结合第三阶段两条产线联合打造,所有的典型工作站都是从产线中剥离出来,通过单站的学习为产线学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职业发展阶段——作为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学习平台。

(3)凸显对接产业及技术。数字工厂智能化管理,是指按智能工厂的技术要求,定制开发MES系统、并整合TCS、WMS、APS向上可对接企业ERP系统,进行自主生产任务管理和调度。并全程数据采集实时显示或追溯产品的生产设备及相关人员信息。

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指的是按工业信息化(物联网)的技术要求,采集设备数据,对接各单元数据接口、采集生产人员(学员)信息。初步建立信息化平台并覆盖所有生产环节的设备和人。部分设备之间可以自动转换生产环节。

无人工厂环境搭建及智能制造自动化产线建设,指的是按工业4.0的各环节建立各加工车间(实训单元),采购并整合现有智能化生产设备,具备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产线硬件条件。

2.深度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研究。一是认真梳理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思路,开展课程体系构建、实训条件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最终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成国家级教学成果。二是以“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建设与研究”为基础,建成校级或省级教学成果奖。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实现人才与需求的无缝对接,必须建立科学化、多元化、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来讲,是要推行“三结合,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结合”即学生兴趣爱好、职业潜能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学生自助学习与师徒式指导相结合,军工文化、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职业潜能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建设。采用“平台+模块”的模式构建“底层基础共享、中层专项分立、高层方向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依据技术进步参照“新工科”的理念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传统专业课的调整优化力度,将“智能制造”的选修课程转为专业核心课,持续引入国际先进课程提升课程层次。

(4)教学组织改革。以“有趣”为主导思想实施教学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法,引入设备进教室的理念,增加设备台套数,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都“干”起来,让学生学得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中充分引导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行动导向一体化八步教学法。

(5)教学手段改革。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演”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将采取有明确针对性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6)坚持开展三线精神教育,培育军工特色职业素质。始终坚持把三线精神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军工精神教育,“忠”“毅”的品格已经成为学生素质的显著特征,“国家利益至上”的军工核心价值观已深深地融入广大师生心中,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爱校、爱国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学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并逐步内化为奋发向上、永争一流、献身祖国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7)实施人才共育的方案。通过企业、行业调研,深入了解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的需求,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对专业群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维修等岗位。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通过“一明两暗四阶段”的模式来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基地建设预期成果

1.彰显工业物联网特色的开放实训基地

按工业4.0的各环节建立各加工车间(实训单元),采购并整合现有智能化生产设备,按智能工厂和工业信息化(物联网)的技术要求,定制开发MES系统、并整合TCS、WMS、APS向上可对接企业ERP系统,进行自主生产任务管理和调度。并全程数据采集实时显示或追溯产品的生产设备及相关人员信息。

2.具备军工特色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了军工文化、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职业潜能与师徒式指导相结合,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相结合,重视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强化专业核心技能的实践和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具备教学和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升专业建设特色为重点,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强化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传、帮、带”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师德师风高尚、教学水平突出、专业技能顶尖、学生评价优秀、社会服务一流”的专业教学团队,既服务学生,又服务社会,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

4.具备为中小企业进行项目服务的能力

依托学院的行业背景,按照“依托企业、对接产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动态跟踪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为地方装备制造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在建设期内,力争参与相关企业的横向课题20项,产生经济效益逾千万元;为当地政府、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训企业员工5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资格鉴定1 000人次等。

5.健全完善优质高效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

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对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准市场化运作,促使开放性实训基地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辐射周边。

参考文献:

[1]杨运鑫,罗频频,陈鹏.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4).

[2]包慧坚.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4(11).

[3]王明海.成果导向教育的高职课程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

(作者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智能制造产教融合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