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6-19符诗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符诗

【内容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必然需求。本文围绕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及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2018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见,国家对家国情怀素养教育的重视,也使我们教师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素养状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追求升学率、及格率和优秀率为最终目的,历史课与现实脱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都在追求高的分数。而对“家国情怀素养教育”方面却是做得不够的,导致了学生不能够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判断,不能够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不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把家国情怀素养渗透到历史课堂中去,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2.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求考察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徹底贯彻了国家要求发展素质教育的考查,对于家国情怀素养考查的力度不断增大。如选择题第24、27、29、30、31题分别考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谐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同等内容,分值共占24分;材料题第41题考查扬善惩恶等社会道德观念,第46 题考查国家统一和谐的价值观念,分值共占40分。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2018年高考题历史部分对于家国情怀素养考查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在笔者看来,未来高考改革依然会不断加强对家国情怀素养进行考查。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等方面的培养。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1.选用切合内容的爱国音乐,树立家国情怀的观念

一些优秀的爱国音乐的歌词往往是历史的缩影,探究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歌词的内容,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信息。如在《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中,选用《七子之歌》,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海峡两岸同胞渴望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经济体制改革》时,选用《走进新时代》,让学生体会当时认识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兴奋心情和振兴中华的强烈心声,等等。

总之,适当的应用爱国音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是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是有积极意义的。

2.利用历史人物 ,渗透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材中收集有大量影响重大的历史人物,教师可结合家国情怀教育目标,利用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如在讲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通过周武王等历史人物,让学生为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在《鸦片战争》中,通过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以身殉国的光荣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中,通过张骞、荣德生等近代民族企业家救国的经历,激励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等等。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历史人物从事的历史活动,巧妙的融入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巧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这几年来,笔者不断地尝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穿插本土历史以及名人事迹,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其中。如在《程朱理学》一课,穿插了云浮市腰古镇水东村的人文历史。据该村《程氏族谱》记载,这里的村民都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的后裔,而这里体现出程氏家族独特的理学建筑也进行了佐证;在《抗日战争》一课,引导学生去访谈云浮抗战老兵,了解云浮抗日战争的情况,让学生感到英雄就在身边,等等。

充分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历史不是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的。巧用地方文化资源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增加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感的情感体验。

三、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

1.家国情怀能加强青少年对外来不良文化渗透的抵御能力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巨大的成就引来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嫉妒和猜疑。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西方极端文化来阻碍中国的崛起。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青少年是比较容易受到这些外来极端文化影响,并且容易迷失自我。这些极端文化使他们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认同。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特殊的国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西方强势文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发起的“和平演变”。

2.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情感

2014年由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培养我国大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要求。为此,学校通过开展师生同唱《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音乐会,唱出对祖国深深的感情。学校还开展“助力云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成为云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志愿者,激发学生共建美好、文明家园的热情。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切身的实践和情境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情感。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使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魅力,以史为鉴,主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张斌,段周燕.家国情怀的当代培育.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3.

[2]徐莹.高中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高考,2017.12.

(作者单位:云浮中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略谈“家国情怀”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