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020-06-19徐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碧草诗句杜甫

徐丽

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模仿思维。同时,我们的生活与模仿息息相关,诗歌的创作也是如此,需要与我们实际生活相結合,从中总结规律,获得体验,通过模仿的方式使诗歌的表达更具生活化。如今,在对模仿的含义进行具体的分析时,分别有不同的看法,在模仿的过程中,需要借鉴一定的指标进行模仿,需要充分考虑到被模仿者的现实动态,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此保证模仿的自然性。

从诗歌创作的“自然至上”的理念对模仿进行分析,需要以自然万物为出发点,深入到自然中,加深对诗歌模仿的理解。在早期,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提出相关的理念,“摹仿自然”思想观点就是其中的一种,该文艺思想主要是由赫拉克利特提出的,兴起于公元前500多年的古希腊。随着思想逐渐丰富,该观点的提出体现出时代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摹仿自然”思想观点所倡导的是在自然中模仿,理解自然。同时,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仍然要以创作者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模仿生活,有助于提升诗歌创作现实意义。

“自然至上”的诗歌创作理念强调的是从自然出发,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该诗中主要对山川河流进行描述,从自然的角度出发,例如:诗句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就是从山川的角度进行描绘,“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则是从河流的角度进行描绘。对现代诗文进行研究时,主要深入到自然中,不断探索,在自然中感受诗文表达的情感。同理,在当前的高中教学环节中,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要将理论的思维应用在现实的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创。

以李白为例,以乐府、歌行及绝句著称,打破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从五绝诗歌方面分析,其中《静夜思》、《独坐敬亭山》受到的关注较高,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出发,抒发自身的情感。在七绝诗歌领域,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意境,其中《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乐府诗歌领域,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诗歌呈现出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注重从多种方面进行描述,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上都体现出自然主义的原则,并且在诗歌中强调自我的重要性,突出抒情主人公独特的感情。杜甫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主要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以五律诗歌为例,以《春望》、《望岳阳楼》、《春宿左省》最具代表性,鲁迅在评价杜甫时说道:“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称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同时,在七律诗歌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登高》、《客至》、《蜀相》,给世人广泛的借鉴。在对五律诗歌以及七律诗歌进行分析过程中,李白与杜甫各具优势,都有他们自身独特的风格,在诗歌领域中,值得我们分析与借鉴的还有很多,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要时刻树立“自然至上”的创作理念,深入自然,在自然中创作,从中总结经验,探索出适应自身的创作风格。

以杜甫的《蜀相》为例,我们深入分析,其中该诗句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然至上”的创作理念,杜甫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从自然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大自然中转换不同的视角,从而抒发自身的情感。该诗句的意思是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主要描绘出阶梯碧草、黄鹂、树木等大自然中的景象,在描绘事物时,为了突出阶梯的实际特点,用'映'字展现出碧草是如何出现在阶梯上的,该诗句在描写时,给读者营造出一派春光的景色,在景物的描写上,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的视角为阶梯,以此衬托出碧草,将春天的景象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同时,“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到现实场景中,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在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进行分析时,首先我们应该分析作者的视角点以及立足点,诗人在创作时,对床以及月亮进行描绘,前者为创作的立足点,后者为创作的视角,在以月亮作为视角进行研究时,利用转换思维的方式对自然进行模仿,此时的“霜”字形象的体现出诗人的思维方式,详细的形容了月光的皎洁,表达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以霜色形容月光,在进行深入的描写。

例如: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中,在写景时,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然至上”的诗歌创作理念,该诗句的主要意思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在于友人辞别的过程中,目光注视着友人的帆船,直到帆船消逝在视野中,在诗歌的后半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此时出现在诗人眼中的是一江春水,该诗句形象的体现出李白的向往,并将这向往寄托在春水当中,营造出自然的氛围,展现出作者“读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读书来逐渐积累知识,而行万里路就是要不断的增长见识、积累人生经验的过程。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亦是如此,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现实经验过程中,在自然中获得认识,逐步扩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寻求创作诗歌的关键点。

(作者单位:连云港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碧草诗句杜甫
樊莉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药王谷石林
杜甫改诗
岁末感怀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