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问题链设计

2020-06-19吴珺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题链阅读教学

吴珺

【内容摘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设置出优质高效的问题链是关键。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阅读教学案例,阐述如何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情境式阅读链、探究式问题链、延伸式问题链,系统地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发展与提升 阅读教学 问题链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让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得以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的重要阵地。阅读教学的任务是要求学生从挖掘教材中获得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从而衍生出新的信息的能力。这一点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问题链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策略之一。它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针对文本重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这些问题是一组紧扣中心、层次鲜明、具有序列性、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它是教师缜密思考、层层深入的逻辑思维的体现,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它如同锁链一样环环相扣,从问题出发,抽丝剥茧,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一、“问题链”的类型

我们将一堂常见的阅读课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导入新课——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拓展迁移,据此课堂结构,依照问题链的教学功能,我们将它大致分成三种类型:

(一)“情境性”问题链

“情境性”问题链具有情境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它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内驱力。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导入新课,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埋下伏笔,牵线搭桥。

(二)“探究性”问题链

“探究性”问题链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关注着整堂课的核心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知识系统的构建下进行推理以及深层次的认知,在此环节中,学生会被充分调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联想和想象等多种思维方法,有利于充分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三)“迁移性”问题链

“迁移性”问题链研究的是如何突破核心问题,它使得学生在本堂课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对核心问题的层层剖析和推进,从而从横向或纵向中孕育出其他的问题,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思考,从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使学习得到延伸。

二、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问题链设计

(一)创设情境,用问题链激发学生认知内在驱动力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教师提出预设的问题链,以问质疑,以疑促思,能够引导学生在质疑中思考,聚焦课堂的核心内容,激活思维,从而有效地使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等诸多品质得以发展和提升。

案例:黄厚江老师执教《阿房宫赋》

问题一:你们预习过课文之后,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沉默)

问题二:“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是什么意思?

(学生理解为气象、天气)

问题三:就文中的意思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宫大,气候不同,另一种认为: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你们觉得呢?

(学生赞同第二种)

问题四:理由是什么?

问题五:《阿房宫赋》这篇文章黄老师读了几十年,读着读着,就把这篇文章读短了,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 宫中之女可谓( )矣,宫中之宝可谓( )矣。 其费可谓( )矣,其奢可谓( )矣。其亡亦可谓( )矣! 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

问题六:杜牧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而黄老师只用了百字左右来概写,你们认为哪个更好?

在上述问题链中,面对着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黄老师精选了“气候”一词作为教学切入口,循着语言的纹路来探寻文本主旨。“气候是什么意思?”教师以此问为契机,引导学生悟出“气候”和“世态”之区别,明确“气候”的落脚点在“人情”二字,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的形式思考文章的主旨,为赋铺垫蓄势,品味“赋”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手法。可以说,黄老师的问题链设置激活了整个教学环节,他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及时加以引导,唤醒了学生沉睡的学习动力,使得整个课堂水到渠成,自然生成。

(二)探究重建,用问题链多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是名家名篇,具有代表性,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引导学生获得对文字和形象的直接体验,加深其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能够对文本进行筛选、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有逻辑地表达观点,从而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品质。

案例:笔者执教李清照《声声慢》

問题链一:

1、请你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2、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

4、这首词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

5、请你鉴赏作品中叠词的妙用。

6、你能举出流行歌曲中表达愁的歌词吗?试与本词比较其异同。

问题链二:

初解词,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词中,那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词人因什么而愁?

再品词,掌握词的一般特征。

3、词人是如何表达愁绪的,请你谈谈自己的体会。

4、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品味本词,再从叠词的角度,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妙用。

三鉴词,品味李清照的艺术风格。

5、试比较《点绛唇》和本词,体会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不同。

6、杨慎在《词品》中评价:“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你怎么看待其评价?

通过比较两个问题链,可以看出:前一个问题链杂乱无章,体现不出思维的坡度;后一个问题链从文本内容到艺术风格,从词的一般特征到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了对文本的梯度式理解和探究。通過启发引导的方式,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由已知到未知,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变化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值得说明的是,探究性问题链作为理解文本核心内容、完成教学重难点的主体部分,并不代表整个过程都是枯燥的以问题贯之的问答形式,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在设计出指向教学核心价值的问题链后,教师更应该关注学情,让学生有愉悦感、成就感,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迁移拓展,用问题链优化学生的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上的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比如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等。高阶思维建立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敢于质疑、厘清真相、创新发展。教师应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合理推测,从而得出不盲目迷信权威的新结论。

案例:邱海林老师执教《荷花淀》

1、小说开头写了哪个人物?她在做什么?

2、小说结尾写了哪些人物?她们又在干什么?

3、从开头和结尾看,她(她们)的身份有什么变化 ?

4、你认为,这是一篇关于什么题材(或主题)的小说?

5、作家叶开在《对抗语文》一书里评价《荷花淀》:“要么这个村庄是山水田园诗里和平的世界,要么作者认为战争是'美好'的。这是一种极其不协调的气氛……”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请简要阐释你的理解。

在这个问题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延伸思考,勇于挑战权威,跳出常规的圈子,通过质疑反思,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都体现着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站在全局的立场批判地看问题,生发出新颖的思考路径,语文课堂便成为了学生张扬个性、勇敢表达自我的舞台。

总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设置出优质高效的问题链是关键。教师要在自己对文本进行深刻解读的基础上,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训练思维能力。这样的话,高中语文课堂就会变成一个多元、和谐、理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翔.《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3).

[2]邱海林.巧用文本差异,预设教学活动——以《荷花淀》教学预设为例[J].语文月刊,2019(07).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链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