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禹州市践行“两山”理念助推脱贫攻坚促振兴

2020-06-19杨辉韩松锋陈光宇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丽旅游经济

杨辉 韩松锋 陈光宇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西部,处在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岗、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分布着大量的荒坡、荒沟。以前,由于缺乏规划、治理,沟域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为摆脱困境,改善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禹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要求,把发展沟域经济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的思路,通过实施“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民宿、打造金牌农家乐、开发沟域旅游”等路径,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对荒沟、荒坡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推动了沟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陈南村、闵庄村、佛山村等为代表的特色林果种植产业;以河东张村、刘沟村、连庄村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槐树湾村、青山岭村、土崛沟村等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旅游产业;以魏井村、杨岭村、天垌村、下泉村等为代表的乡村风光游产业;以大木厂村、樊岗村、涧头河村等为代表的一二三融合产业等五种类型的“沟域经济”。

发展沟域经济,让荒沟绿了,道路通了,环境好了,游客来了,村民富了,实现了“荒沟变绿沟、穷沟变富沟”的华丽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沟域经济发展领导保障

禹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沟域经济的发展,把沟域经济发展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和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新举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带队调研指导,要求山岗区乡镇认真研究沟域治理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培育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制定了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山岗区乡镇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该市农业农村部门常态督促指导,定期开展观摩,为沟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注重统筹规划,引领沟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市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管理,在编制修订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时,为沟域经济发展留足空间,统筹推进本辖区沟域经济规划建设。在编制《禹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时,重点关注沟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设鸠山特色小城镇和闵庄、铁山岭等田园综合体,打造青山岭村、河东张庄村、杨岭村等示范村。神垕鎮、鸿畅镇、浅井镇、花石镇、顺店镇、花石镇编制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全市300多个村编制发展规划,侯沟、九孔、户阳、青山岭、麻地川、石坑、樊岗、下泉、张家庄、山底吴等10个传统村落成为全省“乡村规划千村试点”试点村。

强力推进果树进村,提升沟域经济生态效益

良好的生态是沟域经济发展的底色。针对沟域耕作条件差、土壤贫瘠,长期处于“望天收、望天种”的问题,该市转变发展思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把沟域经济与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相结合,规划建设10万亩岐黄本草产业园。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思路,该市在211个村实施果树进村工程,完成种植面积3.35万亩,其中,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的村庄有83个,300亩以上的村庄有41个,1000亩以上的村庄有5个,涵盖柿树、仁用杏、石榴、苹果、梨、山楂、果桑、车厘子、桃等20余个果树品种,年经济效益可达6000万元,为沟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如,苌庄镇杜沟村把林业生态建设和矿区生态修复相结合,投入450万元在杜沟村种植仁用杏1500亩,每亩地产杏核1800斤,所产杏仁可加工成杏仁露、杏仁霜、杏仁粉以及杏仁油、杏仁保健品等高端产品,每亩地的收入可达8000元。该村还注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按比例分红,为群众增收打下基础。浅井镇麻地川村,结合荒山绿化,规划土地面积2000亩,栽植山楂(大金星)160000棵,挂果后亩产干山楂将达2000斤,按市场价格每斤3元计算,每亩收入可达6000元,所有收入归村集体所有。鸠山镇闵庄村,位于西部深山区,该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方式,村集体统一提供种苗,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由农户种植杏树,并通过采取举办采摘节、发展电商销售平台、村果品加工厂统一收购加工等方式进行产品销售,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沟域经济秀美环境

针对沟域环境脏乱差的问题,2013年以来,禹州市组织开展了以“三边三化”(山边、路边、河边,洁化、绿化、美化)“四区四化”(城区、镇区、社区、矿区,洁化、绿化、美化、硬化)“三治一提”(治山、治水、治矿,文化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利用荒山荒沟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优势,全力打造沟域生态环境,厚植旅游和文化元素,做足旅游文章,发展美丽经济,实现生态优势向旅游优势转变。目前,全市创建美丽乡村310个,美丽乡村群24个,美丽乡村示范区2个。其中,沟域内美丽乡村占50%以上,村内道路、路灯、公厕、环卫、文化、体育等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美丽乡村变成了美丽景点,实现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变,为沟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发展特色产业,注入沟域经济源头活水

结合沟域存在大量的古村落、古建筑、古窑洞、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优美的特点,禹州市立足沟域特色,充分挖掘沟域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自然禀赋,培育精品民宿、金牌农家乐、乡村旅游、古村落体验游等沟域经济新业态,形成有看点、有卖点的业态,实现沟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神垕镇槐树湾村历史悠久,有众多石洞、石楼、石房屋、石磨房等保存完好的古式建筑。该村依托紧邻神垕古镇景区的自身优势,以打造国际裸烧陶艺村为核心,对闲置民居和古建筑群按照“改造不改样、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修,吸引创客创业,将槐树湾村打造为集陶艺制作、展示、体验、餐饮、民宿、健康养生、休闲度假、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国际裸烧陶艺村和钧瓷文化旅游胜地,吸引了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的42家陶艺家们在村里创办陶艺体验馆、工作室、画室、钧瓷研究基地。

无梁镇大木厂村依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资源,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修建村道11.68公里,栽种杏树、石榴等9000余棵,建设了马拉松赛道和自行车赛道两条环山道路,打造了4公里的环线绿色长廊。同时,该村注册成立大木厂村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围绕“乡愁”主题,大力发展“旅游+脱贫”“旅游+农业”“旅游+爱国教育”“旅游+休闲采摘”“旅游+村集体经济”的新业态,利用废弃荒沟打造黄龙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知青旧居、乡愁博物馆、国防工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禹州户外活动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常年举办山地微型越野马拉松比赛,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网红村”的嬗变,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带动当地餐饮、土特产销售达800多万元。

文殊镇的樊岗村成立宏祥种植养殖合作社,在150亩的荒沟里栽植桃、梨等果木6万多棵,年收益达10万元,并将沟内300多个窑洞打造成民宿,安装了过山车、自控飞机等20余种游乐设施,将原来的穷山沟打造成了集采摘、旅游、观光、民宿、农家乐等一体化的生态游乐园,每天游客量达3000余人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传统村落村”“河南省生态村”。

方山镇以艾窝村、方山村、土崛沟村为中心,以红色旅游文化为重心,依托八路军方山抗日留下的红色足迹,建成了3700平方米的历史展馆,全面恢复方山寨抗战奇袭仗遗址原貌,完善提升“豫西抗战纪念馆”功能设施,巩固和提升“红色爱国记忆游”“姓氏寻根溯源游”“美丽乡村生态游”“书法文化熏陶游”“千亩油菜花海休闲游”“健身骑行养生游”“廉政专题教育游”等文化旅游品牌,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精品旅游项目,并被命名为“河南省红色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吸引了省内外各地党政机关前来参观学习。

浅井镇张垌村两山夹坳,两河环抱,依托古朴民居、窑洞的原始村落风貌,让游客吃农家菜、住农家窑洞,吸引了来自郑州、许昌等地游客体验农家乐和乡村风情,全国各地的18名画家还入驻建立了写生基地。

加强宣传营销,汇聚沟域經济发展力量

为促进沟域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沟域经济的宣传营销,通过搭建政府平台、媒体推介、产销对接等形式,拓展营销市场,为沟域经济发展集聚人气,吸引财气。

一是组织举办营销活动。先后举办张家庄槐花节、大鸿寨红叶节、闵庄村杏花节、刘门村柿子节、河东张村海棠节、南田庄村梨花节等采摘节以及农民丰收节、消费扶贫等推介活动,为沟域经济发展带来客流和资金流。2019年,组织沟域经济的经营主体带着100余种农产品参加农民丰收节、许昌年货节、全国农洽会等各类展示展销会,现场销售金额360余万元,收获订单及采购意向235份。

二是积极打造亮点品牌。组织沟域特色农产品申报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其中,“禹州紫薯粉条、禹州带皮牛肉、禹州金银花、禹州粉条、禹州柿子”五类产品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三是鼓励电商营销。通过电商平台企业,在云书网、好多巴多、益农信息网、中南e家等平台推介销售特色农特产品70余种。益农信息社采取“益农拼购”小程序,帮助销售沟域农产品,在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调配萝卜、白菜、蒜苗、粉条粉皮、鸡蛋、鹅蛋、面粉、红薯“三粉”等17个品种,配送农产品达4万份。通过加强宣传、做优销售,为沟域经济发展挖掘出了大量商机、汇聚了人气活力,形成了沟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美丽旅游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旅游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