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0-06-19苟建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苟建辉

【内容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深化,不仅使教学改革获得了新方向,而且还能够使学习的知识转变成个人的能力及品格。初中生物开展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生物教师注重自身具备的逻辑性,缩短教学与生活间的差距,而且还需确保学生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物开展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 教学策略

生物学科通常是对人体生命的相关现象进行概括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生命活动表现出的相关规律实施总结的科目,该学科与其他有关学科相比较,更注重对生物本体以及生命本源开展研究,该学科特征通常与显示生活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基于此,初中生在学习有关生物知识的时候,不仅需充分掌握其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科的实用性,从而使初中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生物老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需给予初中生正确的引导,并根据核心素养中的相关要求,对学生所具备的综合性能力进行培养,以此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使初中生实现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一、创设情境,培养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知识探究的重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比如,在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验基地种植的菜豆,给学生展示菜豆种子,并给学生每人发一颗用水泡发的菜豆种子,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解剖,分别找出种子的种皮、胚芽、胚轴、培根、子叶等,并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探究一下菜豆种子的这些结构具有生命样的功能。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对种子结构的观察,很容易理解种皮主要是保护种子,胚是种子的幼体,子叶中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和生长。通过实物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起生命观念的实际意义,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设置问题,培养理性思维

在学生观察和解剖菜豆种子的基础上,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种子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生根发芽?为什么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出一株茂密的植株,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环境因素有哪些等。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观察生物实验基地中的菜豆和玉米植株,分析较二者的异同,并思考二者在根、茎、叶、花、果实上的区别。通过观察发现,菜豆的主根不发达,多为须根,而玉米的有一个发达的主根,须根依次排列在主根周围;菜豆的茎细而长,沿着旁边的架子盘旋而上,从根部到头部基本粗细一致,而玉米的茎成节状,垂直生长,随着玉米高度的增加,茎越来越细;菜豆的叶子呈羽状复叶具3小叶,玉米的叶子比较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相对于菜豆种子,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有胚乳等。通过教学内容和生物实验基地的融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进行区分,并能够明白植物萌发和生长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三、动手实践,培养科学探究

初中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应该通过学校的生物实验基地,将生物知识与具体的生物现象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一颗种子放在容器中几年也不会萌发,不能长出植株,而放到湿润的土壤中就能生根、发芽、破土而出,那么,种子的萌发肯定与一定的因素有关,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在实验基地中自己实验一下种子萌发的条件。有的小组认为种子萌发首要的条件是种子完整,具有活力,因此,小组设计相关对照实验,小组找来一些花生种子,一部分煮熟,一部分切除胚芽、一部分不做处理,然后分别将这三组花生种子放到实验基地湿润的土壤中进行观察;有的小组认为种子的萌发和温度有关,于是,在同等条件下,分别将小米种子种植在湿润的两个相同花盆中,一个放到实验基地,一个放入冰箱进行观察;有的小组认为种子的萌发和水有关,在同等条件下,分别将菜豆种子种植在干燥、湿润的土壤中进行观察……几天后,煮熟的和切除胚芽的花生没有萌发,这就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种子结构完整,没有失活;在同等条件下,放入冰箱的没有萌发,实验基地的已经发芽,证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同样,在湿润土壤中的菜豆种子萌发,干燥土壤中的没有变化,这样,学生将自己的实践结果和大家一起进行分享,通过具体的生物现象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本质,掌握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四、联系生活,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是一门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生物实验基地,联系生活实际,对基地的无籽西瓜进行观察,探讨一下无籽西瓜和普通西瓜的区别,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技术对植物的影响。同时,除草剂的运用将试验田中的杂草有效地除去,过量的运用却会对土壤造成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会提高粮食的产量,另一方面使土壤板结化,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植物生长,污染土壤和水源等。通过生物实验基地的具体想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减少生物技术对植物的不利影响,运用生物技术提高粮食的产量,改良品种,同时控制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避免滥用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常对初中生实现有效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生物热点,给学生展示生物先进的育种技术,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并讓学生认识到转基因植物的利弊,积极地利用转基因技术有利的一面,克服转基因不利的一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初中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进行培养,不仅能够提升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琳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68.

[2]王晓洁.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120.

[3]王玉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特色实践活动的开展[J].甘肃教育,2019(11):123.

(作者单位:甘肃省徽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