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如何运用教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0-06-19陈玲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核心素养

陈玲玲

【内容摘要】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不可机械应用运用教材,而要创造性地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实现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探讨,望对教学实践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 历史与社会 教材 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历史与社会又衍生出了新的教学问题,部分教师可能会因大量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而忽视了对教材本身丰富资源的挖掘,进而在利用教学资源时出现舍本求末的现象[1]。对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形成正确的教学设计思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要素

所谓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人生观念及情感态度得以系统形成,凸显了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本质。其具体要素如下:

1.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利用历史眼光深入认识当下社会的一种能力,基于知识内容角度,包括中外综合、古今综合、时空综合等。其中中外综合指中外在历史、文化、地理方面的综合;古今综合指当代与历史的综合;时空综合指地理、历史综合的三大点内容。

2.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人类发展历史的自主反映,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认同感、评判与看法。历史理解是在学习历史事件后表达自身分析、理解的一种表现;历史评判是基于事实对历史事件进行判断与评价;历史认同是基于历史角度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

3.空间感知

空间感知指遵循人地观念认识地域及生存空间的一个过程,还可细分为人地观念与区域认知。其中人地观念是指生态意识,指对人地关系所持的理解、态度与判断;而区域认知指详细说明、阐述某一特定区域的差异、位置等[2]。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利用历史思维与史实资料获知相关信息,深入分析、揭示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及地理事物,并参加实践活动的一个过程,包括社会活动、史料实证与图表应用。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材运用策略

1.解读引言,培养学生宏观思维

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每个章节均存在引言,与正文内容与章目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可引导正文的学习,是对各章、各节内容的介绍与概括。同时其中还含有正文中未能体现的重要知识点,由此可见,引言对历史与社会的有效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引起注意。此外引言的教学方式较多,不同的教学方式还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例如,应用设问的方式,可对学生的思维重点进行有效引导。在九年级第一单元综合探究的引言部分,其提问:由驱除鞑虏向五族共和的转变意味着什么?通过探究即可知,往往这些引言部分提出的问题就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并试着利用课文中的知识来回答这一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图片,激发需生学习兴趣

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富含着大量的图片资源与文字相呼应,其不仅是教学的重要载体,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图片,进一步开发其中的教学资源,同时这对教学手段的丰富与知识平台的构建有促进意义,有利于突出课堂的实效性与情趣性[3]。基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情景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可利用教材图片来创设情境,对教学主题进行有效突出,使学生思维得到很好的激发。

例如,在进行《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张图片,分别是火车、马克思的个人画像与东印度公司在伦敦总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是否认识其中的事件与人物,再对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猜测,明确本单元与图片间的关系。而学生通过对这三张图片的讨论,可清晰的了解到本单元的主题,进而调动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感受历史与走进历史。同时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3.巧用资料,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新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增设了许多材料式资料与阅读卡,并且这些资料具有简明扼要、紧贴教材的特点,教学价值较高,因此教师需采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利用。在整部教材中,阅读卡起到了一个补充的作用,因为新教材因编写受限,不能将知识完整的呈现,而通过阅读卡的形式来进行表现,则添加教学的趣味性,并为教师对书本内容的延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

例如,在进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仔细阅读与分析乒乓外交这一阅读卡,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实现对学生阅读内容的一个很好引导。当学生通过分析乒乓外交产生的影响,再结合当前的中美关系,可对建国以来中美关系的变化规律进行很好的掌握。另外通过运用资料卡,还能帮助学生明确建国后演变的原因,进而学会从发展、辨证的角度来对大国间的关系及历史有一个正确的了解,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史学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与社会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想更好的培养其核心素养,就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与思考。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依据,只有将其中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出来,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教师要学会利用引言、图片及阅读卡这些重要内容,对其中蕴含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与设计,并積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此外教师也要明确核心素养要素,通过悉心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丽.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核心素养培育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0):79-80.

[2]吕小萍.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4):95-96.

[3]武文.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57.

[4]朱海英.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8(27):102-103.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城区马山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初中核心素养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