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班级中通校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对策

2020-06-19金凌洁

职业·下旬 2020年5期

金凌洁

摘 要:本文针对通校生校外管理问题,介绍了如何采用现代通信手段、增加沟通、增进理解等方式获取通校生的信任,并通过家访、开展班级活动、鼓励通校生参与班级管理等方法,解决通校生融入班级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通校生 迟到问题 班级融入问题

通校生(以非住校方式就读的学生)与住校的学生相比,他们每天都往返于学校和家里。笔者发现,通校生与住校生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别。由于通校生在校时间短、而在校外时间长,所以通校生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就通校生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对策进行阐述。

一、校外管理问题及对策

通校生每天早晚都回家,在校外的时间长,管理更困难。班级中迟到的学生大多数是通校生。通校生迟到的客观原因有:往返学校没有人提醒;天气恶劣;路上拥堵或其他突发情况等。主观原因有:不重视规矩,没有集体意识;没有纪律意识;不重视学习;迟到了,教师和家长也没办法……

对于联系家长或学生:笔者在第一个月就建立了通校生及其家长微信群,登记了学生、家长以及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和家庭住址。因此,客观的沟通没有问题。但是,迟到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对此,笔者最早采用的办法是:严厉的处罚。对于迟到的学生采取放学留下、暂存手机、写检讨书、跑步等惩罚措施。但是这种管理并不奏效,几名通校生在高压政策下,轮番迟到,像是约定好的一样。

通过反思,笔者认识到了这是一些青春期非常叛逆的技校学生。他们虽然行为不良,非常叛逆,但也渴望别人的理解、认同和关爱,一味地处罚必定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安全隐患。因笔者的处罚政策,学生在上学路上真的遇到事情也不敢请假。例如,班中某生,在第一节上课后仍未到校。笔者马上联系其家长,家长也不是特别负责,并不知道学生是否出门。在打电话时,才发现房间并没有人。于是,家里和学校马上从两边沿路寻找,最后在路边找到该生。其实该生出门时间正常,但是半路肚子痛得起不来,一直是半昏状态坐在路边。笔者问学生为什么不请假呢?她说:“害怕老师批评。”再问为什么也不跟家人联系,她回答说:“家人根本不管她。”听完也觉得挺可怜的。通过这件事情之后,出于管理效果和安全等多方面考虑,笔者反思了自己的管理方式并常常与通校生进行沟通,采用讲道理、分析利害关系、疏通情感等方式,让他们自觉遵守上下学的时间。他们也渐渐明白要求他们准时到校,一方面是学校班级纪律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安全的负责。通校生也理解了,慢慢地开始接受管理,不再跟纪律和规定做对了,班级中的迟到现象也慢慢减少了。笔者对于迟到现象也不再一刀切,只要迟到就处罚,而是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于无故旷课的学生依然严厉批评,按照规定处罚。但是也会跟他们先讲清楚道理。对于特殊情况,也理解并帮助他们一起解决。现在,通校生对于处罚的态度改变了,认可这种入情入理的教育,同时也不怕向笔者说明情况了。因此笔者对通校生路上的情况也基本都能掌握了。表1是2018—2019年同一时间段通校生的迟到情况汇总,从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2018年12月份后学生的迟到情况开始好转。

2018年9月,学生刚到校比较遵守学校纪律,迟到次数正常。10月份部分调皮的学生开始冒头,迟到次数增多,迟到原因也呈现出各种类型:没有闹钟;出现了一路红灯的意外;五点就起床了,洗衣服洗到八点没听到闹钟;睡过头了……刚听到这些借口时,笔者感觉头都要炸了。于是罚跑步、罚抄课文、罚留学校,罚背学生手册……学生有各种借口,笔者有各种处罚措施。但是经过一个月,学生的迟到次数却变得多了。到了11月份,经统计共有35人次迟到。客观原因是天气越来越冷,但不好的是学生迟到后的态度变得非常恶劣,根本不听教育。11月份下旬改变教育策略后,迟到次数略微下降。2019年整年的迟到次数都很正常。从这两年同一时段的数据可以看出处罚方式和沟通理解教育方式对于中职生来说,后者效果更明显。

二、集体融入问题及对策

通校生因为晚自习和中午的时间都不在校,与同学、教师在一起的时间就比较少,刚开始班级融入较为困难。因此,他们常常不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打掃卫生,不愿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不愿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他们也没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不愿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讲出真心话。这些也导致他们和住校学生之间产生较多的矛盾,而班主任因没有客观全面地掌握通校生的情况,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不能一针见血,恰到好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管理方法。

1.组织活动,破冰融入

笔者在新生班发现这个问题后,把原来在晚自习开的班会活动,特意调到下午自习课开展,通过一系列的破冰活动,一次次班会下来,有些通校生就在班级里找到了情趣相投的朋友,改善了原来的班级关系。

2.参与管理,增强集体观

鼓励通校生参与班干部竞选。竞选成功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职责和教师的引导,能较快地融入集体,产生集体荣誉感。于是他们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引领其他的通校生融入集体。比如,本班通校生刚到校时,总以下课就要回家为由逃避打扫卫生,一度在通校生和住校生之间引起了很大的矛盾。后来,通过班干部选举,笔者让一位号召力较强的通校生——原来带头不打扫卫生,不参加活动的小刺头担任了卫生委员,和班级的生活委员(住校生)一起管理班级的卫生。结果,担任班干部之后,这名通校生态度有了360度的转变,自己主动干,还能叫得住班里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完成打扫任务。这个例子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如何把那些带头调皮的学生转化为起积极影响的学生,真的值得好好研究。

3.参与比赛,增强凝聚力

学校活动常在晚上,通校生常以晚上不在校为由不参加学校、班级的活动。一次,班级大合唱,班里的通校生就是不愿参加。笔者在课间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班级的大合唱很需要你们的参与,你们参与进来,咱们班的合唱就肯定能得奖。你们真的很重要。”在笔者的鼓励下,他们参与了大合唱。在大合唱的那天笔者跟每名通校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学生需要晚自习完了再回家,家长也同意了。当天晚上,笔者班的大合唱节奏整齐,声音洪亮,气势很强,在那次大合唱中获得了很好的名次。那个晚上,整个班级的学生都非常高兴。班级由原来的两派,立马凝聚成一体。此后,各项活动笔者都要求通校生参与。班级凝聚力在每次活动中都得到了提升。

4.走家访户,增进感情

通校生不像在校生碰到事情都会想到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就不能很客观全面地掌握他们的情况。笔者在第一学期,走访了本班的7名通校生家庭,发现3人是留守儿童,2人父母离异,只有2人的父母在身边,但其中1人的母亲患有甲状腺癌症,父亲每天上晚班,正好是孩子上学他睡觉,孩子回家他出去工作,真正照顾子女的时间很有限。因此,这些每天回家的学生得到家庭的关爱也很少。在了解了家庭情况后,有些学生突然跟笔者的距离就拉近了,愿意跟笔者敞开心扉了。笔者跟这些学生聊聊家里的情况,跟他们建立朋友关系,理解他们、关爱他们,他们也觉得班主任严中有爱,富有人情味,也就变得愿意服从笔者的管理了。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发现的通校生比较普遍的问题。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和家庭建立联系,采用情感疏导、沟通理解使通校生的家校得到了更紧密的联系。通过开展班级活动、鼓励通校生参与班级管理,真诚地与通校生建立朋友关系等方法,使通校生较快地融入班级,与同学和班主任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冷晓梅.博客: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新阵地[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2]余好.中职学校班级和谐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7.

[3]张家权.农村初中走读生校外生活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