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与局限性

2020-06-19张家玉

时代人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总体性黑格尔资产阶级

张家玉

柯尔施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提出了以总体性原则为核心的“哲学转折”,以此来坚守马克思、恩格斯所走的真正的哲学之路。柯尔施通过批判这种方式,主张恢复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理论与实践的最初始的关联,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的原本性和实践性,这有助于克服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哲学观层面上的教条化倾向。

一、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哲学”的批判

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这二者的关系的阐述有着深厚的理论思考。我们只有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本身,才能真正的理解二者关系的真实内涵。虽然有些资产阶级学者们与所谓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毫无关系,但是,为了正确且全面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当时社会实践面临的理论困境,柯尔施对当时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各种言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进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原本的哲学性。

柯尔施对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批判

在柯尔施看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根本不重视马克思在哲学的贡献。因为,“对于资产阶级教授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充其量不过是19世纪哲学史中一个相当不重要的分支,因而把它当作‘黑格尔主义的余波而不予考虑”。这种状况之所以会出现的重要原因是,“19世纪后半期的资产阶级学者中,存在着对黑格尔哲学的极度漠视,这与完全不理解哲学对现实、理论对实践的关系相一致,但这种关系却构成了黑格尔时代的全部哲学和科学的生存原则。”换句话说,由于这一时期的人们片面批判黑格尔哲学和忽视当时的历史境遇,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才会遭到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质疑。

黑格尔使德国古典哲学达到顶峰并把西方古典理性主义推向了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但也同样意味着理性主义在近代走向了终结。以至于黑格尔之后的一些哲学家们不同程度的把批判的对象指向他,以实现对其辩证法的超越并作为这些人的哲学成就。在当时的学术界,好像黑格尔哲学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并且已经被超越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意识形态表现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未像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所宣称的那样,已经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是以一种新的“科学”的姿态出现,而这种“科学”则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般表现出现在观念的历史上。

柯尔施对某些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批判

某些第二国际理论家与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同样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实践性,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涵进行了曲解。正如伯恩斯坦所主张的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牺牲革命实践论,都是为了保住议会斗争的胜利果实的短视做法,他们只是简单的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外表,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实质。在柯尔施看来,第二国际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造成了历史的衰退,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与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基本一致。因此,对于马克思哲学同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他们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他们并没有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而仅仅只是停留在马克思学说的“教义”上而已。

柯尔施认为,抽象的机械决定论宿命论使得意识和存在、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第二

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者忽视了意识形态的现实性,而陷入了经济决定论。柯尔施指出,

“对于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来说,现实包含有三个等级,一是经济,实际意义上讲是唯一

客观性的和非观念的现实;二是法和国家,因为带有观念形态的特征而稍微不现实一些;

三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完全是非客观的和不现实的。”在柯尔施看来,如果要恢复和重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这一点,那么“对现代唯物主义来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要把哲学

和其它意识形态体系当作现实来把握,并在实践上这样对待它们”。

柯尔施对第三国际列宁主义的批判

柯尔施对第三国际列宁主义的批判也很明显。柯尔施指出“我对今天哲学革命任务的看法甚至可能同第三个派别具有更强烈的对抗性,这个派别主要是从俄国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派别中产生的,现在主要以新的布尔什维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家为代表”。很明显,他将列宁与第二国际理论家划归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导致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重要根源是第三国际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列宁保留了黑格尔哲学,却将思维与存在摆在了对立的角度上。由此,他对列宁哲学以及对列宁逝世后的苏联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在柯尔施看来,“意识和存在关系上的粗糙的、前辩证的、甚至是前先验的观念”,“它的确构成了新的正统理论,所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所以,列宁主义虽然从表面上看足够重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上的革命性,然而,它对辩证法的真谛却仍然没有把握,却仍然被形而上学和二元论所困扰,这个重要根源导致了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正因为如此,他们把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给割裂了,“完全抛弃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退回到发现真理的纯理论与把这些吃力发现的真理运用到现实的纯实践的完全抽象的对立”,他们把理论的教化看成是外在的“灌输”,这是有悖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样的理论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有哲学性的,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哲学,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完全非教条和反教条的、历史的和批判的,因而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唯物主义”。我们要想确证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可以把德国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进行对比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行动的社会革命理论

在柯尔施看来,辩证法是德国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关联才确证了其哲学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对社会革命行动。正是柯尔施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历史性关联,才发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原初的和实质性的规定,即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社会革命作为活的整体来把握和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理论

柯尔施把社会历史的运动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认为“总体性”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这与卢卡奇的看法不谋而合。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诠释就是总体性理论,它包含着强烈批判性。总体性理论也是其方法论的中心思想,其辩证法的实质就是总体性。在柯尔施看来,无产阶级只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并有一种解放自我的意愿的时候,才会本能的趋向于总体性。因此,无产阶级意识和其他阶级意识的最大差别就是总体性意识。

三、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局限性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哲学思想

柯尔施对资产阶级某些理论家、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某些思想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历史现状。然而其論述过分夸大意识形态,使他的理论缺乏实际内容而显得抽象,所以他的哲学具有唯心主义色彩。他多次强调“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区别在柯尔施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显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上,柯尔施虽然准确把握住了要点,然而仅仅却将马克思主义局限于对社会的批判,这样也就限制了马克思主义的范围。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总体性”思想的缺陷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被“总体性”思想所贯穿,且在柯尔施的哲学观中占有重

要地位,但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柯尔施的“总体性”原则虽然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但是由于他不断地强调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这相当于把理论和实践等同起来了,将导致实践对于理论的奠基作用的忽视,这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是一种破坏。

参考文献

[1]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4]邓晓芒.柯尔施问题的现象学解[J].哲学研究, 2005(02).

[5]王国有.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J].学习与探索,2006(05)

[6]徐长福.求解柯尔施问题[J].哲学研究,2004(06).

猜你喜欢

总体性黑格尔资产阶级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经验的碎裂和意义的困境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危险的侵略者”
从总体性视角看葛兰西的“有机”概念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