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哲琵琶博士音乐会写意

2020-06-18

乐器 2020年6期
关键词:洞箫琵琶音乐会

这一天,夜的帷幕悄悄拉下,一阵清新淡远的音调在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厅回荡,翛然而来。两把琵琶、一把南管,简单朴素的三重奏,蕴含可追溯到唐代的遗韵,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泉州南音。作为硕士在读时期(2015年)重要的表演曲目《园内花开》《暗静开门》二节,导师刘德海先生,这次将原先的三把琵琶及声部略做改动,加入了气声,令乐曲新意盎然,大师妙手神工,高山仰止。中国民间音乐渐变发展的悠悠长河中,先生的话犹在耳边:“忧患意识常存,琵琶的希望在‘田野’,(音乐)见‘体’的空间在民间”。

一念起万水千山。5岁琵琶启蒙(青岛),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本科、硕士(2012年学院推荐免试),到博士研究生,十几年的专业学习,琵琶已经成为生活最重要的部分。时光在师徒周而复始的一板一眼、口传心授中游走。名师高徒,落脚在精英教育的刘派琵琶艺术传承,学艺学做人,要德艺双馨。

音乐会多为先生原创、改编和整理曲目。八首作品中,有七首是陈哲不同学习阶段的课业:《霸王卸甲》《陈隋》在附中时期,《月儿高》《昭陵六骏》、乡土风情篇五首(《风铃》《木鸭》《不倒翁》《陀螺》《杂耍人》)及《喜庆罗汉》在本科时期,泉州南音《园内花开》《暗静开门》二节在硕士时期。艺海拾贝,如今再次演绎,是生活沉淀,是岁月如歌,她把艺术生活化,又将生活艺术化。

卫仲乐传谱的《月儿高》是传统经典琵琶曲目,一经传世,便深受其他器乐演奏家追捧,名声大噪。陈哲独爱1965年香港龙音唱片出品的《洞箫及长笛演奏家黄呈权纪念专辑》,其收录的版本,音乐简约委婉、古朴动人,真是听其百遍也不厌倦。她特意把琵琶与洞箫的旋律听写了下来,仔细体会彼此之间的变化与呼应。现场聆听,她的独奏在运弦与留白、繁华与简约、喜悦与清淡、张弛与抑扬之间,内心充满了倾诉,又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张力,令人无限遐想。希望有一天,可以听到她的琵琶与洞箫二重奏。

音乐的地域色彩,是母语文化及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音乐会的创作作品单元,钢琴与琵琶初见,是唯一一次碰面。演奏作曲家顾冠仁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花木兰》,是陈哲的一次突破和有益尝试。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的永恒课题,是这首作品带给观众的体验,情绪既紧张、刺激,又兴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音韵之美不尽相同,是中国音乐和而不同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场音乐会,是对演奏者实力与耐力的考验。没有中场休息,陈哲一气呵成,游刃有余,给笔者直观的印象是,艺高人胆大,功夫在平时。作为一名教师,她平时教学任务重,每次排练是插空进行,音乐会配套的其他工作也是亲力亲为,还勤俭节约,这可能遇到了人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传统经典、民间音乐是音乐会的主旋律,独奏、重奏、协奏等多种表演形式,细腻雅致,落落大方。作为博士生的中期毕业音乐会,是前一阶段学习的汇报。陈哲说,下次会做调整,进行一些新的尝试。继往开来,穿过层层迷雾,跨越疫情无奈,下一场音乐会,令人期待。

猜你喜欢

洞箫琵琶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琵琶老店琵琶声
玉箫声断没流年
我国古代“琴箫合奏”组合的形成溯源与嬗变初研
失败的音乐会
龙郁的诗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浅谈中韩“洞箫”的历史脉络以及交流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