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小明:你是这样的人

2020-06-18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乡总理音乐

宋小明,湖北汉川人。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第九届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副主席,担任大量大型晚会、电视综艺晚会、大型演出活动、电视专题片等策划及撰稿,1987年正式开始创作歌词,作品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星光杯等权威大奖。宋小明为影视剧《省委书记》《走近少奇》《国家机密》等创作了主题歌词;为音乐剧《雨夜小站》《今夜星空》《梦幻刘三姐》等及交响合唱《北京之歌》《大地安魂曲》等创作歌词;参与并担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颁奖晚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演唱会《长征颂》、2005、2006、2007、2008年、2009年文化部春节晚会等节目的总策划撰稿。

歌曲代表作:《你是这样的人》《中国功夫》《回家的人》《向北方》《蓝天白云跟我来》等。

提到宋小明,鲜明的形象就会自动浮现在你眼前:棱角分明的五官、八字胡、有时嘴边还会叼着一支烟斗。这豪放不羁的外表凸显出他坦率真诚的个性,而他眉眼间又透露出严肃深沉的文人气质,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特点是他人生经历的沉淀,也共同鸣奏出他艺术人生的交响。

宋小明1951年2月2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父亲宋扬是著名的词曲作家,“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这首耳熟能详的《读书郎》就出自宋扬的笔下。父亲工作于中国音协,母亲工作于中国剧协,家中藏书无数,宋小明就出生于这样的书香之家。宋小明自小便开始了阅读,二年级读了《水浒传》,四年级看了《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虽然半懂不懂,但早早开启了他对文字的认知与想象。

由于父母工作的缘故,他经常有机会听音乐会、看戏,乌兰诺娃的芭蕾他小学四年级就看过。或许是继承了音乐的天赋,他对旋律很有感觉,他喜欢看电影,对主题歌、插曲情有独钟,很多歌曲听一遍就会了,家里的《外国民歌200首》《革命歌曲大家唱》都被他翻烂了,这些都成了宋小明最早的艺术启蒙。

1969年,宋小明和同伴们成为了第一批从北京去延安的知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是乏味和单调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了一辆马车上装满了要送回造纸厂回炉的书,趁着夜黑风高,他们去“偷”了四次书,这些“偷”来的《巨人》《怎么办》等名著成为他们文化荒漠日子中的一汪清泉。

1974年,宋小明从陕北高原到了陕南汉中,成了一名工人。热爱文学和音乐的宋小明此刻有了用武之地,他当起了工厂团委宣传委员组织各种活动,他做过乐团合唱团的指挥,组织过《长征组歌》和《黄河》大合唱,甚至根据《金色的鱼钩》编过一个12分钟的“三人舞”,这成为了他迈入文艺之路的开端。

1977年,高考恢复,宋小明在一年时间内自学完成了一套人大的中文教材。回到北京后,他在朝阳职工夜大取得了大专文凭。1981年到1983年,宋小明在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文学专业读进修班,从一名学员过渡到辅导员、专业干事、班主任。后来由于学历原因,宋小明无法留校,无奈下他来到了母亲所在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又从厨房打下手开始干起,也就有了同学们来找他,把他烫猪头的情形当作是他在体验生活的段子,那时的宋小明心里却很坦然“什么体验生活,这就是生活”。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饱经生活磨练的他很快走了出来,而中国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的流行音乐潮流也为他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流行音乐结缘早在宋小明的青年时代,他听到了潘秀琼等演唱的歌曲,才知道歌曲原来也可以这么唱。父亲从干校回来,带回来大量的有关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的书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和吸收。因为有了以往各种历练,宋小明开始进入各种大型晚会或是重要活动参与策划、撰稿等幕后工作。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这是宋小明成为词作家之后最先叫响的成名作,1992年,作为奥林匹克风晚会的总策划,宋小明和作曲家伍嘉冀联手创作了一首《功夫令》,由解晓东首唱。1997年,屠洪刚在《霸王别姬》之后的第二张专辑中缺一支主打歌,又将这首歌收录进去,更名为《中国功夫》,成为一首唱响了千家万户的经典歌曲。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歌曲开头一连串的比喻将中华武术“形”的特点畅快地铺陈了出来,朗朗上口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令一幅幅形体跃动了起来。“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太极”“八卦”这些响当当的名称既是赫赫有名的武术门派,更代表了中华武术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虽然流行歌词一般都具有通俗性、大众化的特征,但宋小明却始终以凝练的风格把握着歌词:“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线”寥寥几字将不同武器施展开的形态特征勾勒得淋漓尽致,传神的笔法足见作者的文化积淀与文字功力。而“刚柔并济不低头,我们心中有天地”更似一句宣言,当代的中华民族儿女将如何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昂首走向二十一世纪。“东方一条龙,儿女自英雄”更是体现出了一种高度的民族自信心。

宋小明歌词写作的着眼点不仅立足传统和民族,改革开放后新时期作为个体的人的体验也在他的思考之中。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进步带来了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大学生的不断增加以及“小资”的兴起都将城市作为了他们的又一栖息地。不知不觉一股“怀旧”的潮流开始在大街小巷流淌,其中,由宋小明作词、江涛演唱的《回家的人》就登上了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吹落了思乡的尘,却吹不去额头的纹。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了回家的门。”出门远行的人的心开始总是在远方,只因迅速崛起的城市里藏着自己期盼的未来,偶尔思乡的情愫也只一晃而过,当再回首发现多少岁月的年轮已在自己身上印刻,而心里故乡的样子却一如往昔。“追上了漂泊的人,却赶不上漂泊的魂。做完了想做的梦,仍有颗思乡的心。”离乡漂泊的人在繁华的城市生活获得了物质上的稳定,但离乡后魂却并未安定,那些美好生活的背后总是浮现出故乡深深的烙印。通过细腻的观察,宋小明敏锐地捕捉到人的种种思乡之态,广泛地触碰到他人的思乡之心。他又进一步推进,不解的“我”开始在问在寻:为何会思乡、何时能归乡?宋小明则以“落叶归根”这一意象阐明了道理:“人生是一粒种,落地就会生根。风吹年华地梦,落叶总要归根。”这首歌在阖家团聚的大年夜通过电视机传进了千家万户,在许许多多人的心窝产生了共鸣、泛起了涟漪,又成为了一首流行的经典。

1997年,一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大型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上映,再次引发了各界对周恩来总理光辉一生的追思与敬仰。而由宋小明作词、三宝作曲、刘欢演唱的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也因高度的艺术美感与本片浑然一体,获得了群众和文艺界的一致赞扬。

对于这首歌曲的创作,宋小明有着深刻的记忆。以往写歌,大多是三宝先有旋律,别人再去填词,而这次影片导演邓在军邀请他写主题歌词,他却推了两年都未动笔,经过了漫长的思索,宋小明认为,要写好总理,得从几个角度入手:第一是总理的眼睛,眼睛是人的窗户,总理是中国美男子,总理的眼睛特别有魅力,连外国的元首夫人都夸他;第二是总理的握手,因为总理受过伤,所以只能往内握手;第三是总理的忍辱负重,一心为民;第四是总理的阔达,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把骨灰撒向大海;第五,这首歌是写总理,但歌词中不能出现总理,还必须让听众听完后认为那确实是总理。带着这五点理解他最后与作曲家三宝同时分别完成。两人碰面,词曲的契合几乎可谓天衣无缝。

之后,导演把刘欢演唱的小样拿个老红军首长们听,大家听完,一个首长激动地说,那是恩来啊。如此,这首融合了西洋歌剧、音乐剧和流行歌曲的诸多元素,磅礴大气,深沉凝重,道出了人们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比怀念之情的作品就敲定了下来。随着艺术专题片的热播,这部作品也被大家广为传唱,每当《你是这样的人》音乐响起,那位“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胸前写下”“眼睛诉说”“微笑回答”的周恩来总理都在演唱者和听众的心中被唤起,激荡着每个人的胸怀。

如今,宋小明已被推选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而他对作词却始终没有放下,他常对人说“写词是一陷阱,随便一抬脚,进去了。再往下走,是一个厅,四个门,越写越难出门。有四句话:好词难写,难词好写,词难写好,好难写词。”

2020年他在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担任作词,为了创作好以黄文秀为原型的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已年近古稀的他跟随创作团队一次次深入百色山区调研、采风。这也让人想起了他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如果祖国是山野江河,人民是高天厚土,党就是阳光雨露,英雄就是大树丰碑。时代求才俊,人民要好歌。要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写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音乐文学在社会主义文艺领域中轻骑兵的独特功能,开辟中国音乐文学事业的新里程。

宋小明,你是这样的人。

猜你喜欢

思乡总理音乐
昭君思乡
思乡
思乡与蛋白酶
总理的“大屁蹲”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本期主题:思乡
跟着总理去美洲
音乐
看看加拿大新总理的首月表现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