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RMOF-3接枝柠檬醛的合成与抗菌性能

2020-06-17苏健裕管靖玮方立明徐振波肖雨茜

关键词:对苯二甲接枝醋酸

苏健裕 管靖玮 方立明 徐振波 肖雨茜

(1.华南理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自20世纪弗莱明发现盘尼西林以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已成为临床医学的棘手难题,开发新型抗菌材料、降低产生耐药菌的风险迫在眉睫[1]。柠檬醛是山苍子精油中的主要抑菌成分,具有较好的广谱抑菌性能[2- 3],但易挥发和氧化变质[4]。目前,研究者们大多采用微乳液[5]、微胶囊[6- 7]等包埋方法来提高柠檬醛的稳定性,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柠檬醛的挥发与变质速率,但所制备的柠檬醛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金属有机框架(MOF)化合物以金属离子为中心,与有机配体通过化学配位构建多孔三维框架结构。MOF材料的 孔隙度高、比表面积大,其开放的金属位点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8- 10]。现有研究中,尚未发现柠檬醛与金属离子有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因此,MOF接枝柠檬醛有可能可以提高柠檬醛的稳定性,同时结合MOF中金属离子的抑菌能力,得到新型的高性能抗菌剂。IRMOF-3是以Zn4O6+为金属位点、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通过水热法或表面活性剂法合成的一种MOF。水热法一般采用高温长时反应方式,反应时间在24~72 h不等,且产物较少,多为微米级。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可加速晶体成核速度,反应时间有所缩短(8~18 h),但是反应需要高温,且产物粒径分布不均匀,表面活性剂难去除。文中采用醋酸锌法,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合成IRMOF-3。与水热法和表面活性剂法比较,醋酸锌法制备的IRMOF-3纳米颗粒细小、均匀,晶体结构完整。在此基础上,通过可酸响应的席夫碱键反应,在IRMOF-3纳米颗粒表面接枝柠檬醛(IRMOF-3-C),以期合成具有良好抗菌性与稳定性的抗菌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柠檬醛(纯度98%)、2-氨基对苯二甲酸(纯度98%)、吡啶、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六水合硝酸锌(纯度99%),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厂;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氯甲烷(CH2Cl2)、甲醇、无水乙醇,购自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LB肉汤培养基、琼脂粉,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TCC 2323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ATCC 43894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来自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1.2 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德国Zeiss Merlin)、X射线多晶衍射仪(德国Bruker D8 ADVANC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 VERTEX 7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德国BrukerAgilent 1100/Esquire HCT PLUS)、同步热分析仪(德国NETZSCH STA449 F3)、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RH-250)、生物安全柜(力康生物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HFsafe900)。

1.3 实验方法

1.3.1 IRMOF-3的合成

根据文献[11- 13]中的IRMOF-3合成方法,采用水热法、表面活性剂法和醋酸锌法分别制备了3种IRMOF-3。

水热法:将二氨基对苯二甲酸(0.297 g,1.64 mmol)与六水合硝酸锌(1.308 g,4.40 mmol)超声溶解于80 mL DMF并转移到反应釜,在100 ℃下加热18 h后冷却,离心收集并用DMF洗涤3次后,用CH2Cl2置换DMF,每12 h换液1次,3 d后干燥。

表面活性剂法:将PVP(0.20 g)溶解于含有无水乙醇(5 mL)和DMF(5 mL)的混合溶剂中,然后将六水合硝酸锌(66.93 mg)和二氨基对苯二甲酸(16.29 mg)溶解在4 mL的DMF中并加入上述溶液。将溶液超声分散10 min后,转移到反应釜中,并在105 ℃下加热8 h(加热速率1.5 ℃/min)。最后,通过离心(10 000 r/min,15 min)分离产物。产物用DMF反复洗涤5次后,放置于透析袋中80 ℃过夜去除未结合的有机配体和PVP。最后,用CH2Cl2置换DMF,12 h换液1次,3 d后干燥。

醋酸锌法:将醋酸锌(0.176 g,0.8 mmol)超声分散于10 mL DMF中,2-氨基对苯二甲酸(0.054 g,0.3 mmol)超声分散于15 mL DMF中。将2-氨基对苯二甲酸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并将醋酸锌溶液快速倒入溶液中,搅拌反应1 min,离心并用DMF洗涤3次,再用CH2Cl2置换DMF,每12 h换液1次,3 d后干燥。

以上3种合成方法的超声和离心处理条件一致,超声处理条件均为40 kHz、240 W,离心处理条件均为10 000 r/min、15 min;洗涤干燥条件均为:用CH2Cl2置换DMF,12 h换液1次,3 d后在25 ℃下真空干燥24 h。

1.3.2 IRMOF-3-C的合成

通过柠檬醛中的醛基与2-氨基对苯二甲酸中的氨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将柠檬醛接枝在IRMOF-3颗粒表面,具体操作如下:将10 mg的IRMOF-3在10 mL的DMSO中进行超声分散(40 kHz,240 W),30 min后,加入柠檬醛(11.36 mg)、吡啶(0.1 mL)和DCC(20 mg),在氮气气氛下避光,室温搅拌4 h后离心(10 000 r/min,15 min),收集产物并用DMF洗涤多次,再将其浸泡在CH2Cl2中,每12 h换液1次,置换3 d。

1.3.3 IRMOF-3-C的表征

(1)扫描电子显微(SEM)表征[14]

SEM主要用来表征IRMOF-3以及IRMOF-3-C的表观形貌。将制备好的颗粒在乙醇中超声分散30 min(40 kHz,240 W),选取适宜的浓度,取5 μL液体滴在光滑的硅片表面,干燥后喷金60 s制得电镜样品。

(2)X射线衍射表征(XRD)[15]

XRD主要用来表征IRMOF-3和IRMOF-3-C的晶型结构。采用Cu靶Kα辐射,管压40 kV,管流40 mA,扫描速度0.2°/s,采样宽度0.02°,扫描范围5°≤θ≤60°。测试前将样品室温真空干燥24 h后过200目筛。

(3)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16]

FT-IR主要用来表征材料接枝前后官能团的化学结构变化。采用KBr压片法进行测试,首先将IRMOF-3和IRMOF-3-C研磨至粉末状,再分别与KBr以约1∶200的质量比研磨至混合均匀,制得透明的固体KBr压片用于测试。

(4)电喷雾质谱(ESI-MS)表征[17]

ESI-MS用来进一步测定接枝是否成功。将IRMOF-3-C(10 mg)在3 mL含10 %甲醇的水溶液中超声处理30 min(40 kHz,400 W),过0.22 μm的滤膜,取1 mL过滤的上清液进行ESI-MS测定。

1.3.4 菌悬液的制备[18]

将冻存的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接种过夜,培养活化菌株,将菌株转移到LB固体培养基上画板培养24 h,挑取单菌落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离心(5 000 r/min,5 min)后用生理盐水洗涤、重悬,调整到与0.5麦氏比浊管相同的浊度(约为1.5×108CFU/mL)使用。

1.3.5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19]

最小抑菌浓度(MIC)是指在药物作用于细菌后能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将在LB液体培养基中分散好的柠檬醛、IRMOF-3与IRMOF-3-C在96孔板中进行二倍稀释,并加入稀释好的菌液使每个孔中的菌浓度为1×105CFU/mL,制备梯度材料浓度(4.000、2.000、1.000、0.500、0.250、0.125、0.063、0.031 mg/mL)的样品,将其放置在37 ℃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取出,测600 nm处的吸光度(OD600)来判定MIC。设置只有菌的阴性对照组、无菌的空白对照组与只加材料的对照组。

1.3.6 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20]

最小杀菌浓度(MBC)表示与阳性对照(未处理)相比,杀灭99.9%的细菌所需的最小颗粒浓度。通过将MIC菌液培养在LB固体培养基上,并在37 ℃下孵育24 h来测定MBC值。所有测定均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1.3.7 细菌形态的观察

将经过2倍MIC的IRMOF-3-C处理的菌液(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后的菌液于4 000 r/min下离心5 min,弃上清液,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洗涤两次除去残留的培养基后,加入用PBS稀释的含2.5%戊二醛的溶液,于4 ℃固定12 h,再用PBS溶液洗涤两次。分别用30%、50%、70%、85%、90%、95%梯度浓度的乙醇脱水,每个梯度中静置5 min,再用100%乙醇脱水两次,每次静置15 min。将细菌真空干燥并喷金60 s后,用场发射电镜观察细菌形态。

2 结果与分析

2.1 IRMOF-3与IRMOF-3-C的形貌分析

研究中采用了3种方法来合成IRMOF-3并进行形貌分析。水热法合成的IRMOF-3(如图1(a)所示)颗粒粒径约为12~18 μm,结构基本规整,大体呈六面体,棱角分明。但是,由于在静止条件下长时间高温加热反应,晶核形成时间长,导致粒径偏大、尺寸分布不均匀。加入表面活性剂PVP并采用高温法合成IRMOF-3(如图1(b)所示)可以加速成核,缩短反应时间,得到较小的粒径(约为200~600 nm)。然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会影响颗粒形貌,导致颗粒呈球状。采用醋酸锌为锌源,在室温搅拌下合成IRMOF-3(如图1(c)所示)时,由于醋酸锌可以加速2-氨基对苯二甲酸的去质子化,加快成核速度,所以能在室温、搅拌等简单条件下快速合成得到粒径50 nm左右的六面体颗粒,且粒径均一,表面平整。因此,可选择醋酸锌法合成IRMOF-3纳米颗粒,并在其表面接枝柠檬醛。图1(d)显示,接枝后的颗粒表面形貌较接枝前没有显著区别,保持了原有的粒径大小与六面体结构。

图1 IRMOF-3与IRMOF-3-C的SEM图Fig.1 SEM images of IRMOF-3 and IRMOF-3-C

2.2 IRMOF-3与IRMOF-3-C的晶型分析

采用XRD对水热法、表面活性剂法和醋酸锌法合成的IRMOF-3进行了晶体学研究,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3种方法合成的颗粒的晶型与模拟的IRMOF-3的出峰位置基本相同,表明其晶型结构一致。接枝柠檬醛后,IRMOF-3-C的XRD出峰位置基本无变化,表明接枝柠檬醛的过程中溶剂与催化剂未破坏IRMOF-3的晶型结构。

图2 IRMOF-3与IRMOF-3-C的XRD图谱Fig.2 XRD patterns of IRMOF-3 and IRMOF-3-C

2.3 IRMOF-3与IRMOF-3-C的化学结构分析

图3 IRMOF-3与IRMOF-3-C的红外谱图Fig.3 FT-IR spectra of IRMOF-3 and IRMOF-3-C

图4 IRMOF-3-C的电喷雾质谱图Fig.4 ESI-MS spectrum of IRMOF-3-C

图5 室温放置7 d后IRMOF-3-C的电喷雾质谱图

Fig.5 ESI-MS spectrum of IRMOF-3-C after stored for 7 days at room temperature

2.4 抗菌性能

选择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为实验菌株来评价柠檬醛、IRMOF-3与IRMOF-3-C的抗菌性能,结果(见图6和7)显示,与柠檬醛相比,IRMOF-3-C表现出较强的抑菌能力,这主要是因为柠檬醛不溶于水,在水中分散性极差且易挥发,影响了其抗菌能力。而IRMOF-3-C通过席夫碱键接枝柠檬醛,增加了柠檬醛的分散性,并且席夫碱键对酸敏感,可以在酸性环境下断裂,使得柠檬醛中的醛基从IRMOF-3上恢复并释放。细菌的生长会形成微酸环境[19,21],在抗菌过程中IRMOF-3-C一方面通过酸响应释放柠檬醛抗菌,另一方面通过Zn2+的金属位点抗菌[14,22],从而增强了抗菌效果。细菌在IRMOF-3-C溶液中培养12 h后的SEM形貌观察结果也显示,大肠杆菌的菌体凹陷结构坍塌细胞壁被破坏(见图8(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体也呈干瘪状态且细胞壁表面出现明显的裂痕(见图8(b));反之,与在生理盐水中培养的细菌对照(见图8(a)和8(b)右下角插图),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饱满的形态,表面的细胞壁致密无裂痕。据此推断,在细菌培养环境下,柠檬醛与Zn2+从IRMOF-3-C上释放,两者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使其破损而起到杀菌作用(如图9所示)。而IRMOF-3-C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低于大肠杆菌,是因为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组织紧密坚固,而柠檬醛与金属离子是通过破坏细胞壁来发挥杀菌作用[23- 25]所致。

图6 柠檬醛、IRMOF-3与IRMOF-3-C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OD600测定结果

Fig.6 OD600values of citral,IRMOF-3 and IRMOF-3-C againstEscherichiacoliandStaphylococcusaureus

图7 柠檬醛、IRMOF-3与IRMOF-3-C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测定

Fig.7 MBC determination of citral,IRMOF-3 and IRMOF-3-C againstEscherichiacoliandStaphylococcusaureus

图8 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IRMOF-3-C和生理盐水中培养12 h后的SEM照片1)

Fig.8 SEM images ofEscherichiacoliandStaphylococcusaureusafter being cultured in IRMOF-3-C and saline solutions for 12 h,respectively

1)各小图右下角插图为在生理盐水中培养12 h后的照片

图9 IRMOF-3 接枝柠檬醛的抗菌机理示意图

Fig.9 Schematic drawing of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IRMOF-3 grafted with citral

3 结语

文中探讨了水热法、表面活性剂法与醋酸锌法合成的IRMOF-3颗粒的形貌结构,并采用醋酸锌法一步合成了纳米级的IRMOF-3。利用柠檬醛上的醛基与IRMOF-3的有机配体2-氨基对苯二甲酸上的氨基发生的席夫碱反应,形成了具有酸响应功能的席夫碱键,提高了柠檬醛的稳定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的MIC与MBC测试结果显示,IRMOF-3-C的抗菌效果优于IRMOF-3,这可能是由于细菌生长的微酸环境导致席夫碱键断裂,释放出柠檬醛,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抗菌性。文中结果为改善柠檬醛稳定性、提高其抗菌适用性以及研发高性能抗菌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对苯二甲接枝醋酸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新型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汽车阻燃材料的研究
四氯对苯二甲腈含量分析方法
大气压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制备温敏性棉织物
对苯二甲酸生产工艺国内专利技术综述
醋酸棉酚旋光异构体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研究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对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亚砜残留量
γ射线辐照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乙酯
辐照接枝改性涤纶织物的亲水性能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醋酸甲萘氢醌原料中锌的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