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2020-06-15黄庆松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举措技巧

黄庆松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突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不同的语言技巧能够给受众呈现出不一样的新闻内容,从而丰富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优化新闻传播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新闻写作中语言运用的相关技巧,以及提升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新闻写作;语言;技巧;举措

一、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增强新闻写作技巧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普遍联系观点,而这也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语言技巧。在新时期媒体行业的发展进程中,面对多元化的网络文化,新闻工作者更加需要重视语言的普遍联系,在新闻写作中更好地联系周边事物,给受众提供不一样的新闻体验。

(一)重视用鲜活语言对新闻事件的形象描述

受众对事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或者是能够通过一定的人物形象或者是事物联想到自己的一些事情。所以说,为了让新闻信息更加新颖,增加受众的阅读量,新闻写作者就可以通过对语言普遍联系写作技巧的运用,来给新闻内容增添色彩。《合肥晚报·巢湖晨刊》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板凳党课”讲党课》,报道了巢湖市纪委干部到村里给党员干部上党课时,党员干部都是自带板凳。文中运用了“板凳”一词来形象地描述基层上党课的接地气和务实劲头,这样,读者立即能在脑海里呈现出这样一个鲜活的党课现场情景,这种形象描述为整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增添了现场色彩。

(二)重视用读者熟悉的事件减少受众陌生感

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样,新闻事件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因此要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方法,将需要报道的事件与读者熟悉的事件联系起来,为读者呈现多角度、易理解的新视角,减少读者对新闻事件的陌生感。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巢湖市众多基层社区工作者默默奋战在抗疫一线。《合肥晚报·巢湖晨刊》在报道—位社区女干部事迹时,用简洁而细腻的语言报道了这位女干部在年三十晚上走街串巷登记摸排信息,帮助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承担社区消毒任务等。这些新闻事件熟悉又细微,读者在阅读新闻时能立刻联想到疫情之下这些社区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同时还能够向读者传递出疫情之下党和政府与市民同在,是市民最坚强的后盾,从而增强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重视细节描写强化新闻作品的内涵

在新闻报道中,为突显出新闻人物的品质和形象,新闻工作者往往会通过寥寥数语的细节描写增强新闻作品的内涵。《合肥晚报·巢湖晨刊》在报道巢湖市一位驻村扶贫书记时,写道:“他匆匆赶到村委会时,已是满头大汗,衬衫也潮透。”同样,在报道城区一条黑臭水体治理时,记者这样写道:“阳春三月,绿意盎然。”“放眼望去,只见岸绿水碧。”这些与人物、环境普遍联系的细节描写,简练而朴实,更加能够凸显出新闻作品的内涵,寥寥数语之间展示了记者语言技巧的运用。

二、借助语言艺术技巧,凸显新闻事件的鲜活性

对于新闻写作而言,其不仅是单纯地记录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而且需要通过对社会事件的传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最终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艺术技巧,增强新闻事件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一)借助修辞手法弘扬可贵品质

对新闻人物进行宣传的过程中,记者会依照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描写,可以运用修辞艺术给读者留下更形象、更深刻的印象。《合肥晚报·巢湖晨刊》在报道一些新闻通讯时,记者常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守卫边疆的士兵比作沙漠的白杨,把学生比作花园的花朵等。可以看出,新闻中适当运用比喻能让报道对象更加生动,使得人物更具有形象和富有亲和力,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更加生动形象。

(二)借助标点符号表达内在情感

在新闻写作中,每种标点符号都表示不同的情感语气,特别是感叹号、问号等,这种语言技巧可以给受众带来不一样的新闻情感体验。另外,标点符号中的词汇和句子也能够表现新闻工作者的观点和心情,从而突显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效果。记者在实际的新闻写作中,常常会运用破折号、感叹号、双引号等,通过这些标点符号可以表达出记者的内在隋感。

(三)用形象化语言表达刻画人物形象

每篇好新闻写作时都需要寻找恰当的新闻角度切入,而好角度不是凭空想象的,需要记者经常下基层、体现生活,有了生活体验和实践,就能在新闻写作中灵活运用形象化语言刻画出生动的新闻人物形象,增强新闻的生动眭。《合肥晚报·巢湖晨刊》在一篇通讯里写道:“天堂里的母亲,就是一盏航灯,每时每刻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用航灯来比作母亲,使母亲的形象更加贴切。

三、引经据典,提升新闻作品的文学价值

在新闻写作中,也需要借助引用一些诗词、典故,丰富新闻作品文化内涵,增添文学色彩,更好地传播和弘揚传统文化,借助博大精深的传统经典文化升华新闻作品的传播价值,达到新闻写作中的两重“境界”。

(一)一重境界:引用典籍渲染环境

每个新闻人物都处在不同的环境中,而在新闻作品中适当而简练的环境描写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真实性,能够烘托出人物的心情,反映人物品格。《人民日报》“脱贫攻坚看海雀”这篇新闻报道中,记者引用了“夜郎故里、贵州屋脊”以及明代郭子章的《黔记》中“天下第一贫瘠之地”描述贵州历史上曾经的贫瘠状况,言简意赅,使读者对贵州千百年来的资源贫瘠有了初步印象。

(二)二重境界:引用诗句衬托气氛

气氛对于新闻作品的传播非常重要,受众阅不阅读新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新闻事件的描写以及新闻事件带来的总体氛围。所以说,新闻工作者在运用语言技巧时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为新闻作品氛围做好铺垫,让受众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巢湖发布微信公众号在发布一则邀请市民去赏析桃花的文章里,引用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春江水暖、始盛开等词语烘托出了春天已经来临的氛围,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让读者受到经典诗句的洗礼,这对受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许多传统语言文化值得当代新闻媒体行业借鉴和传播,尤其是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语言运用技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保证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从而给受众提供一个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新闻世界。

另外,新闻工作者还需要与时俱进,在新媒体融合下,高效地运用多种新闻信息传播工具,了解受众的实际精神文化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以受众为基础创作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新闻内容,减少“假大空”新闻的出现,从而提升新闻媒体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突显出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价值,进而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举措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