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直播作为宣传方式在灾难报道中的应用

2020-06-15胡志刚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胡志刚

摘要:视频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直播方式,其重要性在视觉化传播主导的生态下更加凸显。本文首先介NT视频直播在灾难报道中的突出优势,接着总结了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视频直播应运而生的三种应用形态,即“去修饰化慢直播”“融媒体直播专题报道”“切片化跨平台直播”。

关键词:视频直播;新冠肺炎疫情;慢直播

传统意义上的视频直播指电视台和电台工作人员在现场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延伸同时制作并播出相应节目的过程。无论是传统的电视、电台直播还是新兴的网络、移动直播,其在灾难突发时都能发挥传统新闻报道样态所不具备的特点。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公众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第一手的前线资讯以及防疫知识,包括重灾区内医护人员的救援进展以及作为大众应如何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而视频直播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报道样态,能够发挥出传统新闻报道所不具备的优势:信息传播上的及时性、内容报道上的深度性和借助于新型终端传播的有效性。

一、视频直播在灾难报道中的突出优势

(一)直观呈现,眼见为实

直观呈现无疑是所有视频的首要优势,对比传统的文字、图片报道方式,视频语言更加直接。镜头成为观众的眼睛,带给观众最直接的体验。视频与直播相结合,可以向观众同步呈现与还原事实。

(二)即时互动,双向沟通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媒体自上而下的内容传播模式,公众不再是最底层的信息被动接受者,也可以借助于弹幕、评论、点赞等方式,直接参与到视频直播的环节中来,与直播的制作者、现场的记者实现实施的互动与交流。现场的视频直播提供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观众的反馈后,按照观众的需求调整自身直播的方向。而受众与受众之间的相互“群聊”,也可以极大地提升受众的参与活跃度。

(三)信息整合,观点汇聚

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公众对优质信息的需求极大。新闻视频现场的记者与主播可以借助于前期的调查汇总,将杂乱的信息以清晰准确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视频直播还可以通过采访一线的权威人士對公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尤其是在灾难的报道中,公众往往对专业的情况不太了解,可能因为错误信息的误导而产生恐慌,而此时直播中的专业人士可以很好地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消除相关的错误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面对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

(四)参与热情,陪伴作用

随着宽带技术的提高以及4G、5G技术的广泛应用,公众收看直播时的场景不再受限,观看的清晰度、流畅度大大提高,极大地提升了用户收看直播的热情以及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慢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直播方式兴起,借助于及时的互动、较为缓慢的节奏性,为广大受众在精神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在场观感和陪伴感。以中国电信为例,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设的无剪辑固定视角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直播,在网络上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

二、视频直播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实际应用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视频直播报道中有三种形态最引人瞩目,它们各有各的特点,相辅相成,在此次抗疫的新闻媒体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去修饰化慢直播

在此次疫情期间最引人瞩目的直播方式无疑是“去修饰化慢直播”,与传统的“修饰化直播”相比,慢直播只设定一个固定的机位,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景,以及刻意去除各种后期包装,相比于“精耕细作”的传统直播方式反而更能提供给受众“成就感”“陪伴感”,并更好地激发受众与受众之间的相互沟通需求。

2020年1月27日,“中国电信”的官方账号在央视频开通火神山与雷神山建造过程的“慢直播”,一经上线迅速成为全网的热门话题:24小时不间断地呈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只有一个固定机位,若干工人忙碌工作,不快进也不切镜头,网友纷纷化身“云监工”。与此同时网友们在观看直播时还开启了“在线取名”,为画面中的建筑物、施工设备取了各种“代号”。此后,“封面新闻”上线的“看看正在恢复生机的成都模样”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经历一个多月的艰苦卓绝的抗议斗争之后,借助于“慢直播”的视频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座“冬眠”已久的城市的“复苏”过程。

“慢直播”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因为受到疫情影响而被迫留在家中的网民急需各种新鲜的关注话题,同时,也与实时互动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网友的创造力有关,各种新的“外号”层出不穷,“云监工”的身份极大地提升了网友们的真实参与感和在场感。

(二)融媒体直播专题报道

与传统的“图文报道”专题类似,融媒体报道也一样重视实现不同内容的整合以及强调报道的持续性。而“融媒体直播专题报道”的最大优势在于使用视频这一更加直接的互动方式,视频与直播内容的深度整合带给受众更生动全面的观看体验。

在此次疫情期间各大主流官方媒体纷纷上线“疫情专题报道”,例如“央视频”和“人民视频”分别在其新闻客户端上线两大24小时全程直播节目《疫情24小时》以及《人民战“疫”》,以卡片的形式集成到客户端的首页,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查询点击,获取第一手的新闻直播报道。

(三)切片化跨平台直播

在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冲击时,传统媒体如何“自保”并且放大自身优点,是所有传统媒体都要面临的挑战,在此次疫情期间传统媒体通过放大自身内容优势以及借助于新媒体相融合的跨平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焕发了新的活力。

以《新闻1+1》为例,在疫情的报道过程中借助于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渠道,结合自身内容上的专业性优势,邀请各路专家第一时间给公众提供疫情相关信息,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比如,《新闻1+1》联动新媒体平台,及时权威地发布各种抗“疫”新进展,对各种不实消息陕速辟谣。

各种官方新闻发布会也借助于新兴视频直播的方式第一时间将政府的政策高效地传递给公众。传统的借助于电视直播的新闻发布会在时空上有着各种限制,但此次疫情之中,借助于各种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和最新的通讯技术,实现多平台实时直播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并且在直播结束后使用切片化的方式将新闻发布会中的重要信息进行重新剪辑,以短视频的形式投放到各种新媒体平台上,使人民群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态的最新进展。

三、结语

视频直播以其直观、高效的特点在此次新冠疫情的新闻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慢直播”“融媒体直播”“切片化跨平台直播”的兴起,突显了新闻媒体在灾难报道中所能发挥的优势,也为之后主流媒体进行融媒体报道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和思路。

(作者单位:珠海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日本科技社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国外经验、启示及借鉴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公证服务的思考
超越决策系统失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坚守和科学精神
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常规治理与非常规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