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新闻: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业转型的新方向

2020-06-15何霄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闻融媒体时代

何霄

摘要:现如今,传统新闻类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大民众的需求。在此种社会背景下VR+新闻适时出现,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报纸新闻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问题,而且提升了新闻的文学性。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业;VR+新闻;转型方向

本文就VR+新闻概述、VR新闻内容及VR+新闻效果进行分析和论述,旨在通过分析进一步探讨传统新闻业向VR+新闻转型的可行性。

一、VR+新闻概念简述

就新闻而言,其属于一种记录时代新鲜事件或者价值事件的特殊载体,时效性、真实性是其主要特征。十九世纪初期民众乐于在纸质报纸中寻找感兴趣的新闻进行阅读,虽然纸质印刷报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就当时社会背景下民众的阅读需求进行满足,但是存在阅读内容不足的弊端。所以说,纸质新闻存在质量与数量上的限制。此外,再加上当时时代教育和科技的局限性,大幅度增加了新闻时效}生保证的难度。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科技产物vR+新闻具有传统印刷式纸质新闻不具备的优势与特征。VR+新闻具有三维立体特征,突破了时间、空间禁锢的同时保证了新闻发布的时效,并提升了新闻的可读性,给予读者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体验。

二、VR+新闻内容

虚拟现实技术可成功营造出可促进读者积极参与的虚拟环境,利用虚拟场景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新闻现场,继而可帮助其达成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vR支术在近些年来逐渐走入公众视线,可以说普通民众对其仍旧不甚熟悉,沉浸感、构想性及实时交互性是其主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新闻从业者开始尝试在新闻报道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为传统新闻转型及升级提供了全新方向。

如2013年美国报业的领头羊完成了首个解释性VR+新闻项目的打造,由此拉开了VR+新闻正式发展的序幕,此技术也由此正式进入民众视线。vR+新闻技术开发人员在制作新闻事件之前首先完成了事发现场环境的细致采集工作,并仔细记录新闻当事人的面部表情、语调语速以及环境中景物尺寸及位置,便于后续借助3D技术在网页界面中完成这些采集物件的实情还原,不仅可提升新闻稿件的可读性,而且可给予广大受众更加真实的阅读体验,引导其融入其中的同时激发其深度探索新闻事件的欲望。

三、VR+新闻效果

VR+新闻一经推出不仅受到众多新闻从业人员的好评,更是获得广大受众读者的青睐与认可。总之,VK+新闻利用先进的技术就表达方式进行创新优化,使读者由传统新闻模式中的局外人变成局内人,甚至成为新闻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在传统纸质新闻时代,读者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其所接受的讯息与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间接性及二手性特征,相对阻碍了读者体会当事人的情感体验或者情绪波动,VR+新闻则可就传统新闻存在的此种弊端或者障碍进行扫除。

此外,vR+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新闻领域在文学领域内的禁锢,并使新闻行业逐渐延伸至艺术范畴。每件优良的vR+新闻报道都可称为艺术品,新闻创造者在遣词造句、色调运用、视觉呈现以及新闻对象面部表情等各个方面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同时融入情感思想。因此,其已经超于新闻本身而上升为一件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也可接受文学的熏陶,其生活质量与个人品味受到影响相应提升。总之,VR+技术现阶段可一定程度代表国家综合国力,而新闻领域对vR+技术的应用可就国家民众生活的富足安康进行彰显。由此可见,传统新闻行业在融媒体时代由纸质形式向vR+新闻转型是发展的必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应当将其作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随着虚拟现实设备的廣泛应用,国内外媒体纷纷试水并推广VR+新闻这一新型报道形式。以2016年我国两会的新闻报道为例,掀起了国内媒体行业内vR+新闻的小高潮。VR+新闻报道形式当属央媒更具优势和先进性,在两会开幕当天下午即通过《人民日报》的客户端口火速上线名为《VR带你进会场政协大会这样开幕》的作品,《光明日报》则在政协发布会结束时快速推出《政协新闻发布会VR实况》的作品,不仅立刻在社交媒体火爆转发,而且开创了我国VR+新闻的新纪元,给予新闻读者全新的视听盛宴。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要想解决传统新闻行业的发展禁锢,必须在就其优势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与先进技术进行融合,进而在满足当下社会发展趋势与民众阅读需求的同时促进新闻行业的进步。vR+新闻是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行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不仅有利于新闻效果的优化,而且可在强化民众阅读体验的同时给予其文化素养的熏陶,于国民综合素养的强化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荆楚网)

猜你喜欢

新闻融媒体时代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