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环保行为习惯

2020-06-15利红宇

天津教育·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垃圾分类是环保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抓住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通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将垃圾分类教育渗透幼儿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树立变废为宝思想,运用各种有趣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在行动中学习家人对干垃圾的处理。同时家园联动,共同培养垃圾分类环保行为习惯,让幼儿从小树立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垃圾分类;环保行为;环保能手;环保卫士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与普及,教育者们意识到了垃圾分类工作应从娃娃抓起。通过大手拉小手带动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当前党员入社区、单位、学校都将垃圾分类工作与行为习惯摆在了重要的日程上。目前,全国都掀起了“垃圾革命”,吹响了垃圾分类集结号。垃圾分类不仅是环保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重要时期,通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将垃圾分类教育渗透幼儿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树立变废为宝思想,运用各种有趣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家园联动,共同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环保行为习惯,让垃圾分类环保行为成为幼儿的潜意识和自觉行动。

一、开展垃圾分类环保主题活动

幼儿园中的各个主题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佳手段。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开展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如: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通过视频进行垃圾分类前后生活环境的对比,让幼儿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激发幼儿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意识;在手工活动中,让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垃圾桶,在制作中让幼儿明确了解四类垃圾桶的颜色、标志设置的要求。在科学活动中,利用幼儿制作的四类垃圾桶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如“送垃圾回家”“看谁分得对”;在科学活动“垃圾哪里去了”“垃圾变肥料”等等。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还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社区宣传等形式提升幼儿垃圾分类环保行为意识。

二、把垃圾分类环保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的好途径,例如:进餐环节,幼儿在园进行两餐一时,教师利用产生的垃圾让幼儿明辨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鸡蛋壳、玉米棒、牛奶盒,让幼儿明辨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哪些是可回收物,并让幼儿明确纸类、塑料类如果是干净干爽的属于可回收物,有污染的属于其他垃圾。幼儿在手工活动中产生大小不同的废纸、瓶子、瓶盖等物品,教师适时地抓住机会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并让其分辨哪些是还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材料,哪些是其他垃圾。户外散步时教师灵活地利用植物的落叶,丰富幼儿的垃圾分类知识。在自由活动中,发挥幼儿园大环境的垃圾分类宣传栏的作用,与幼儿一起观看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分类后有什么作用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把垃圾分类知识渗透一日生活各环节中。

三、树立变废为宝环保思想

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看似无用,但收集起来能成为幼儿园进行各类游戏的低结构材料。如:鞋盒、塑料罐、饼干盒,可以投放在建构区、可以开展体育锻炼、可以成为手工材料;家里无用的锅碗瓢盆,可以投放到户外沙水游戏区,成为幼儿游戏的宝贝;旧衣服、帽子、手套可以成为幼儿创作美术活动的原材料。因此,为让幼儿养成变废为宝的良好行为意识,我们在班上建立一个垃圾回收站,每当家庭里有废旧物品时,就收集带回到班级回收站里,并对废旧物品进行分类、管理、整理到区域中。这样可回收物的合理利用,激发了幼儿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其养成自觉回收废旧物再利用的行为习惯。

四、把垃圾分类融入区域自主游戏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我们要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励幼儿主动投入、积极学习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环保行为的教育,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垃圾分类怎么分,幼儿才能投放准确。因此,教师要设置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自主参与。

结合区域自主游戏,教师提供垃圾分类操作材料图片、幼儿自制的四类桶,让幼儿在餐后自由进区时反复操作、学习、验证,学习垃圾分類知识。

当前信息时代,手机有语音功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好帮手。教师在区域里投放了智能手机,设置“垃圾分类羊城通”小程序,当幼儿有疑问时能主动查找答案,为幼儿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如:没有水的油性笔,不知如何分类,幼儿自主使用“垃圾分类羊城通”小程序语音功能,查找油性笔的分类。有了区域里的手机,幼儿不懂就问,有疑惑就查验,手机小程序的使用让班级多了一名垃圾分类的专业“教师”,助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幼儿能够掌握清晰的垃圾分类知识。

五、垃圾变卖,了解干垃圾处理的途径

回收后再利用的各种废旧物中,游戏后纸箱、牛奶罐、饼盒、可乐罐会变形、破损,产生大量的无法再操作的材料。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家居生活废品处理办法,幼儿达成一致意见,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变卖,卖的钱用于购买垃圾桶,送给小区服务站。因此,我们继续在班级设置垃圾变卖点,而且变卖点分类更细:有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纺织类,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材料不能再次使用后拿到变卖点投放。当变卖第一笔钱时幼儿感受到物尽其用还能变钱的喜悦,并开心地和家长交流垃圾变钱的经历,给家庭宣传干垃圾无用拿去卖的环保思想。

六、巧用微电影,激发幼儿做环保能手

垃圾分类微电影简短、叙事、生活化,是让幼儿学习的好方法。教师运用网络上的垃圾分类微电影《为了明天》与幼儿一起观看,故事简短、主题清晰,幼儿对故事角色从不分垃圾到做垃圾分类宣传员的过程特别喜欢,微电影《为了明天》给幼儿树立了榜样。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微电影,让幼儿成为垃圾知识宣传的主角。在微电影制作过程中,幼儿积极运用各种垃圾进行投放,如:水养植物投放到厨余垃圾桶、一次性干电池投放到其他垃圾桶、用完的油漆桶投放到有害垃圾桶、矿泉水瓶投放到可回收物桶……

在拍摄中,幼儿快乐,自信,拍摄后百看不厌,还建议教师把微电影发给家长看。垃圾分类的知识用微电影的形式进行宣传,使幼儿牢记垃圾分类知识,并自信地把垃圾分类践行在生活中,变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七、家园联动,做环保小卫士

陈鹤琴指出:“幼儿教育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垃圾分类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教育的过程,不是单纯性的“园内教育”,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教育共同培养的结果。家园联动是家长与教师建立起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合作、互补的重要教育方式,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幼儿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和体验学习的特点,发动家长、幼儿参与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环保活动。如:在家里制作四类垃圾桶、投放垃圾时互相监督、垃圾分类社区宣传活动、垃圾分类社区守桶行动等等。在家园联动教育下,幼儿积极宣传,与家长一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监督行动,并持之以恒地践行行动,养成自觉的垃圾分类环保行为习惯。

八、结语

环保在心中,举止显文明,垃圾分类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缩影。教师要将垃圾分类的种子植入幼儿心里,让其生根发芽,让幼儿园垃圾分类环保教育带动家庭教育,让垃圾分类环保行为成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吴穗主编.幼儿园绿色教育课程[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利红宇(1973.01-),女,汉族,广东阳江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
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道德思考和建议
专业运营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推动呼和浩特市居民分类行为转变研究报告
不是后G20时代杭州市垃圾分类管理对策研究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建议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