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

2020-06-15袁莉

天津教育·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袁莉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全面教育的必要性,逐渐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又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逐渐丰富自身的教学技巧。然而,怎样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因此,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

音乐教师要始终牢记,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目标和完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设置灵活生动的合唱课堂,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音乐教师应在此思想指引下,探究创新式的教育方式,不断地提高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性,从而助力推进现代教育创新的有序、健康发展。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相互之间能够有效地配合,对声部也有具体详尽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合唱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要求进行教学难度很大。另外,学生对合唱的理解程度不够,对合唱的内容和架构规律不清楚,合唱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学生对合唱缺乏兴趣,主观能动性不够,又加剧了合唱的难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耐心地讲解,确保学生的配合。此外,合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而机械地重复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合唱的热情。

(二)教学方式生硬

现如今,一些教师的合唱教学方式陈旧生硬,无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很多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反反复复的大量练习,不仅忽视了学生对音准音调的学习,也不重视教授学生声乐技巧。这样的教学模式极易让学生产生厌烦、逃避的心理。周而复始的单一枯燥训练,虽然短期看来确实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但是由于學生并没有理解和领会合唱的技巧,懵懵懂懂,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比较片面,十分不利于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

(三)不重视合唱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是处于受忽视的尴尬局面下,部分教师不重视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教学方案不够系统、合理。在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仅仅只能称为音乐鉴赏,并没有教授学生具体的音乐技能。除此以外,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对合唱的教学方法一知半解,且主动性不高,忽略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合唱教学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合唱积极性。与歌曲独唱相比,合唱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要求更高,合唱歌曲普遍音乐旋律比较复杂又有多个声部,除了检验学生间的配合默契,学生还需要理解和把握合唱的相关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因此,音乐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动听优美的合唱曲目,学生先静静聆听这些音乐,然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合唱曲目中使用的合唱技巧,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再主动表达自己对这些音乐技巧的看法和观点,如此一来,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合唱中各种技巧的使用方法和时机,教师也能深入掌握学生的实际音乐技能学习情况。

(二)探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

合唱是一项团体活动,与歌曲独唱有天差之别。教师要充分理解合唱的复杂性和教育性,尽可能地去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力,在音色平均的状况下,更要关注音量是否均衡统一,这些对学生的合唱表演要求很高,需要学生积极认真地配合与练习方能实现。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务必依照合唱的特殊性,探究出以学生为主导的创新教学思路,想方设法让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推动学生能够更主动有效地投身到合唱中,抓住学生的独特音色、音质特征,让学生尽兴地发挥,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助意识。

以《小白船》这首歌曲为例,可以借助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教师问学生“天空之外是什么地方啊,如果你有一艘神奇的小白船,想要去到哪里呢?”然后教师用饱含充沛情感的语言告诉学生,驾驶小白船开往心之所向,需要用诚挚而标准的声音演唱出这段音乐咒文,然后教师引出这首曲目,并分别用齐唱和合唱的方式演绎这首歌曲,让学生深切领悟到合唱的独特艺术吸引力,再让学生体验一下如何分声部与怎样进行声部间的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形成共同协作的团体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思想,以促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三)丰富合唱形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不能随意地将全部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大合唱,这种不注重细节的教学方式会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从而给学生进行合唱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最终影响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合唱的课堂教学时,应该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组合,充分结合班上学生的具体实际特点,再综合依据学生的音乐学习程度,尽力使合唱形式变得合理有效,多元化,灵活化。比如说,教师可以依照班级男生的音质特征,将不同音质音调的男生汇合;或者根据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分组,把音乐能力较低的学生和音乐成绩好的学生组合成一组;同时教师还可以协助学生建立“校园合唱团”,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到合唱的团队魅力。采用多角度的组合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提升音乐能力,并且还能助力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观念,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

要唱好歌曲,学生必须牢牢掌握音乐发声技巧,这也是保证小学合唱教学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授学生发声技巧之前,务必对每个学生的声音特征了然于心,如果学生的发音练习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声带损伤。因此,教师依循学生的声音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其进行科学的练习,才能避免伤害出现。由于学生年龄小尚在发育阶段,在合唱时较易出现音色不一致的现象,这样会让合唱的效果大打折扣。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不要强求声音大小,而是把注意力发在引导学生学习发声技巧和掌握情况的考查上。此外,合唱中还有一个重要事项,掌握气息的应用,教师要教授学生演唱中的呼吸方法与调整气息。除此之外,在合唱过程中不能忽视身体姿势与普通话这两个方面。合唱演唱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站姿,具体来讲即双脚稍微打开,身体自然站直。演唱过程中使用普通话,发音要标准,从而保障合唱的整体效果。

(五)注重乐器的利用

每种乐器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在合唱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乐器的使用,通过乐器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到音准、音高等。例如,学习《送别》这首曲目时,因其节奏旋律简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如电子琴、口琴等,学生通过聆听能够更直接有效地理解不同声部的音准与音高,进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不同声部的合唱。另外,在合唱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各种乐器伴奏,同时教师也可使用钢琴伴奏辅助合唱教学的模式,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解决困扰学生的音准与音高的问题,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保障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地付出努力,才能收获阶段性的教学成效。在合唱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变革授课方式,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感染学生,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逐渐喜爱上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隋春娟.关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好家长,2017(39).

[2]卢苗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教师,2017(10).

[3]崔培培.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8(25).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