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2020-06-15张廷勇

天津教育·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落实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张廷勇

【摘  要】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主题,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作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起始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本文试从参与度、探究度、衔接度、渗透度四个方面加以总结。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落实

初中化学包含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其主要结构体系包括基本观念、化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以及学科核心知识。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四度”。

一、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我们落实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倡导的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度,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问题当中,其思维是活跃的、有效的、积极的。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呢?第一,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和目标都要围绕学生来制定。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制定单元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做到教学目标了然于心,明确教什么;第二,要认真分析学情,“明确怎么教”。认真分析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合作学习能否落实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是否科学、可行,学困生能否得到帮助和提高,教师学法指导是否到位等。这些都需要课前进行分析和预设,只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以培养和发展;第三,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为谁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化学问题感兴趣,就能积极地投入问题当中,其思维是积极的,主动的,教学效果自然是好的。教师一方面要发挥化学学科实验功能优势,在做好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带领学生参与实验改进和创新,合理安排家庭实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努力寻找化学与生活的切入点,做好情境创设,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改变学生评价方式。学习是终身的,绝不能以一时成绩定英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记忆能力强,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强,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做出即时评价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持久的、积极主动的原动力。

二、突出问题设计的探究度

落实核心素养,其中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有没有探究度,有没有思考的价值,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健康、化学与能源等领域的新发明、新成果来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枚金戒指,但不知真假,如何鉴别这枚戒指的真假?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提出看硬度、有的同学提出测密度等,我肯定了這些物理方法的同时,提出能不能用化学知识来鉴别呢?我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最后再让学生利用化学相关知识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和鉴别,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效果很好。这样的问题情景设计是有效的,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当然有意义。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探究,并非狭义的探究实验,只要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和发散性,就是有意义的探究,例如:我在学生学习《常见的盐》一节内容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听说过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吗?你知道它所包含的原理吗?”学生在没有学习《常见的盐》之前,有的学生从物理学角度主要考虑水的重力作用,水与石头年复一年的摩擦就可以使石头滴穿;有的学生则从文学的角度,解释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在学习了《常见的盐》知识以后,就会从化学角度考虑,从石头的成分,空气的成分以及水与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发生反应,最终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从而使石头溶解,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有发散度和探究效度的,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度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远比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要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初中化学的课程性质要体现基础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随意拔高难度和增加学生负担,也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导致学生必备知识和能力品质有所减弱,初中化学虽不要求讲解化学平衡思想,但对于基本观念的形成是有要求的,《义务教育课程化学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守恒观、变化观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比如,初中化学关于电离或解离的问题,有的教材中没有涉及,但高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是一个重点,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否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呢?我们以酸和碱的反应实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看,酸和碱是呈电中性的,从物质构成上看(仅限于初中学生认知范围),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必然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相等,可以写出酸和碱解离出的对应离子,为了方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酸和碱反应的实质,可借助于多媒体动画模拟酸和碱反应,既解决了酸和碱反应的实质问题,也很容易解决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问题,为高中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关于初中化学化合价的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普遍做法都是编成化合价记忆口诀或记忆歌等形式让学生记下来,至于怎么来的,一般不予解释。其实,1~20号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在教学生画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同时,对于非变价元素,重点分析原子结构和元素化合价的关系,这样,学生既熟悉了化合价,又加深了对原子结构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德育的渗透度

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充分发掘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德育案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一)要充分利用好化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

比如研究原子、分子学说的道尔顿、阿伏伽德罗;探究空气成分的拉瓦锡;研究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研制炸药的诺贝尔;以及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侯德邦制碱法等故事都是很好的教材,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任何一项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绝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地奋斗和追求才能实现。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责任担当

对于《物质的燃烧与灭火》一节内容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些与燃烧与灭火有关的问题:为什么说“火”的利用是人类步入文明的重要标志?水和二氧化碳是万能灭火剂吗?假如你是一名消防官兵,当出现火灾时,你如何去做?生活中如何避免火灾?学生讨论很激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三)整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纵观初中化学教材,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环保教育这一理念,从教材一开始的实验室废液的处理、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到水资源的污染及其保护、化石燃料的应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白色污染及其防治、以及当下比较时尚的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等。可以说,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贯穿始终。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渗透案例,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如辩论会、情景剧、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让学生感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结语

当然,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与创新,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只有这样,我们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理智.有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20).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落实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