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多维兴趣的方式解读

2020-06-15朵伟

天津教育·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课堂

朵伟

【摘  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课堂则是教学教育的主阵地,故而,教师应在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时间”里,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无限的知识。打造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单纯模仿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课堂

一、用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融入知识,促使学生能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能掌握知识,开发学生智力,以此来培训学生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一文时,提到一个问题:“不透明的口袋里有4个球,有红球3个,白球1个,除了颜色不同外,其他均相同,问随机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与红球的概率各是多少?”许多学生在理解这个问题时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虽然基本上都能得出答案为[14]和[34],但是对于其更深层的含义却不了解,为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设置一个游戏,让学生准备白球1个、红球3个放在自己口袋中,之后再采取“放回”摸球游戏,分别将球拿出放回10次、20次、30次、40次,再统计红球与白球所出现的次数,学生发现在摸球10次时,出现白球和红球的概率并未完全接近0.25和0.75,然而随着摸球次数增加,出现白球和红球概率会越来越接近0.25和0.75,因此[14]和[34]指的是当实验次数逐渐增加时,平均摸球4次就会出现3次红球,1次白球。通过这个游戏,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认识问题上能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促使学生思维能变得更加清晰,并且通过这个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世界的“奇妙”。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都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能够将课本中抽象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且所展现出的方式能变得更加直接,便于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理解。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辅助学生深入观察,了解空间,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起到一个辅助性效果。通过帮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构建相应的数学知识,创设出具备活跃、高效的课堂气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对教学行程方面内容进行讲解时,许多学生无法明确理解有关同时出发和两地出发等概念,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得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播放动画版解答过程,能获得明显教学效果。在教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将数学知识采用新奇方法进行解答,构建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中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利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若教师本身所具备的语言艺术较强,在课堂中使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不仅能调整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情,还能构建出一个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就是语言教学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能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能帮助教师将课本中原本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通俗化,促使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样本”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买橘子的例子进行讲解,一般情况下,买家在购买橘子时都会询问:“这橘子酸不酸”,这时卖家会让买家品尝,然而在品尝时只能品尝一个或者是几个,无法全部进行品尝,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样本”含义,即只抽取主体中的少部分当作调查样本,以此来进行总体估计。通过这样的例子,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样本”知识的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的目的是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从而进一步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能主动吸收数学知识,以此来形成良好循环,在提高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知识时,应引导学生走进日常生活,可以让学生去实地测量一些难以直接进行测量的事物,如河岸的宽度等。教师还可开展讨论课,鼓励学生对身边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推动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并明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看到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进一步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分层教学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这一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应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并制定不同教学方案。对于基础较弱、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及批改作业时,要求应适当放松,找寻学生身上优点及进步地方,尽量多鼓励学生,以此提高学生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促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基础较好、能较快接受知识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提升提问难度以及作业难度,以此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适当时鼓励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学习进步,成绩上升时,教师应表扬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应多看重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优点,不时表扬学生优点,让学生能对学习充满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利用悬念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悬念指的是一种能引起人们关注事物的情境,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带着问题,以此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记忆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定理”知识时,先讲述一个故事,从前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名叫泰勒斯,他一路旅行到埃及,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埃及伊西达神殿司祭长与他共同参观胡夫金字塔,这时泰勒斯问道:“这座金字塔的高度有谁知道呢?”司祭长回答道:“古书中并没有记载该塔高度,而且现有知识并不能帮助我们判断这座金字塔的高度,所以没人能知道它的高度。”泰勒斯说道:“我能立刻根据我自己的身高测出这座金字塔的高度。”众人感觉十分惊讶,并且认为这是不能实现的。说完,泰勒斯从白长袍中取出一条绳子,在助手帮助下,很快就得出这座金字塔高度为131米。在讲述故事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情境图片。在讲完故事后,学生纷纷觉得很神奇,认为仅仅凭借一条绳子就能测出金字塔高度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问道:“你们知道泰勒斯为什么能测出金字塔高度吗?”学生都无法回答。这时,教师可顺势导入相似三角形判断定理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数学知识本身具备非凡魅力,只要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探求热情,学生就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七、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数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深入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吸收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潜力和兴趣,促使学生能将兴趣变为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充分了解数学知识内容,也能积极进行思考,从而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丁丽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8(17).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