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实现家校共育的点滴思考

2020-06-15杨明

天津教育·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育职责家校

杨明

【摘  要】新高考改革,引起学校和家长的一些焦虑,在这样的背景下,“家校共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家校共育”,就是家庭和学校根据各自职责,通过共同作用,形成合力,培育学生成长的教育行为。家校共育关系中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但学校必须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在新高考背景下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新高考;家校共育;思考

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作为考试招生改革的新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新一轮改革开始启动,教育综合改革也迈开新的步伐。

这一轮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我们习惯称之为“新高考”。这次新高考,不是只涉及单项的、局部的改革,而是考试招生制度整体的顶层设计。先行先试的上海和浙江新高考改革,虽受到一些质疑,今年,部分省份又推迟实施新高考,但是,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必须推行的。质疑是好事,说明我们的政策尚需完善,而推迟则说明我们还准备不足。

在“新高考”到来之前,政府该准备什么,学校该准备什么,家长该准备什么,这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其实,新高考改革,目前最焦虑的,一是学校,二是家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家校共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校共育”概念需进一步理清

国内关于“家校共育”的研究资料较为丰富,但首先就存在术语使用不统一的问题。有研究者统计了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有使用“家校互动”“家校联动”“家校携手”“家校(园)合作”“家校沟通”“家校合一”“家校合育”等,但“家校共育”使用更为普遍。从其本质和涵盖范围来看,使用“家校共育”更能展現本研究领域的本质和核心,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统一使用“家校共育”这一术语。

我们认为,所谓“家校共育”,就是家庭和学校根据各自职责,通过共同作用,形成合力,培育学生成长的教育行为。

这一表述,确立了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目标,同时也明确家庭和学校有不同的职责。只有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家校之间才能形成合力,育人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但是,由于目前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关系中职责模糊,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各自为政”,特别是学校很多时候无奈承接家庭的责任,导致一些家长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甩锅”学校,甚至引发“学闹”。有的学校为规避责任,同家长签订各种“责任书”,但当问题真正发生时,这些“责任书”根本无法承担责任。

二、“家校共育”中的职责问题

对“家校共育”关系中家庭的职责问题,全国妇联和教育部等部门的相关文件多有涉及,这些文件主要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0)《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2012)《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等。

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使“家校共育”关系进一步明晰。但是,由于地方妇联和教育部门对文件的学习宣传不到位,特别是对家长的宣传不到位,许多家长依然对自己的责任不明,甚至根本就回避责任,依然把育人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这里,其实还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推进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部门比较多,比如关工委、文明委、卫计委、共青团、民政部等,但根据职责分工,妇联、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是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核心。

针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实际,我们认为,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应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试想,家长不知教育,哪来的“家校共育”?根据职责分工,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应该依靠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但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要想此项工作取得好的成效,学校必须主动作为。比如教育理念的更新,新高考政策解读,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等,都需要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在新高考背景下,“家校共育”是推动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

三、“家校共育”中的学校管理创新

根据“家校共育”的概念表述,“育”是核心词,是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合作。就学校而言,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在“家校共育”关系中,学校和家庭是平等合作关系,这一认识是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强调平等,反对学校对育人工作的大包大揽,但是,我们并不反对学校在推动该项工作的主动性。鉴于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育人优势,我们必须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把“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学校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应该也必须成为领导小组的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是该项工作的执行组长。领导小组要认真学习研究全国妇联和教育部等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职责,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推动工作落实。其次,必须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长的教育培训。“家校共育”的成果取决于家长教育培训的成果。目前,许多学校也非常重视该项工作,或不惜重金聘请一些专家教授来给家长授课,或依托关工委开办家长学校。这些做法固然可取,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教学资源。我们认为,校长才是家长学校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校长应该成为家长学校的第一讲师。

目前,由于有些学校规模大,对学生家长的培养往往不能做到全覆盖,严重影响家长学习效果。其实,不管规模大小,学校校长对家长的培训都应该做到全覆盖。这种全覆盖,不是视频培训和广播培训全覆盖,应该是校长与家长面对面的全覆盖。学校规模再大,通过分期分批培训,完全没有问题。

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校长要成为家长学校的第一讲师?一方面,校长借此会认真研究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时,更能借此机会密切家长同学校的关系,让家长更理解学校,支持学校。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校长就是学校。学校都应该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管理,学校还应该邀请其核心成员参加学校重要的行政工作会,以此激发他们的育人激情。根据我们的观察,凡是家长委员会作用发挥好的学校,家校关系一般都比较和谐。

班级家长会必须创新。我们的许多家长都害怕参加家长会,问题不在家长,而在我们的教师,在学校管理上。在传统的家长会上,唱主角的永远是班主任,主题永远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像这样的家长会哪个家长愿意参加。现在,许多学校对创新家长会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有的学校把召开家长会纳入学校的规范管理,由学校德育处根据学校和学生思想状况进行统一安排,并统一印制资料,制作统一使用的PPT。会前还会召开相关班主任会议,统一班主任思想,转变班主任的观念,让家长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还有的学校让有影响力的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讲嘉宾,甚至让学生成为家长会的主角等。

总之,家长会的形式和内容都还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在新高考背景下,班级管理将会发生巨变,家长会又该怎样开,“家校共育”工作如何创新,这都是我们教育人不得不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

四、结语

新的高考,新的变化,我们必须有新的应对。但是,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教育的“育人”本质,“家校共育”也永远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强化“家校共育”工作,为迎接新高考的挑战汇聚家校合力,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翟博.新高考来了[M].高等数学出版社,2015.

[2]肖梅.国内“家校共育”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

[3]洪明.家校共育有四大特征[N].中国教育报,2018.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共育职责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打孔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不相容职责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