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当代柴烧中的火痕成因

2020-06-15许超奇

上海工艺美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坯体火焰

许超奇

柴是人类窑业史上最先利用的一种燃料。在没有电窑、气窑的年代,柴烧是最为普遍的陶瓷烧成方式。柴窑中,木材燃烧产生火焰和木灰,火焰带着木灰在窑里流窜。传统的柴烧会将器物放置在匣钵内,避免器物与火焰、木灰直接接觸从而保证器物釉面的完美。而当代柴烧的追求截然相反,作品大多数采取裸烧,烧成时窑内木灰流窜,坯体上会留下落灰及火焰痕迹,支烧处会形成无釉的素点。

当代柴烧是现代陶艺关于火和自然灰釉的探索,依托的是现代陶艺这个大概念中对于传统材料和技艺的无限探索,追求的是落灰和火痕等不可控的烧成效果及自然、朴实的审美意趣。

火痕是当代柴烧艺术表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把对火焰的独特见解转化到陶瓷作品中,成为许多柴烧艺术家追逐的方向。笔者也经过大量的创作实践,通过对窑型、装窑、支钉还有烧制方式的不断尝试和组合,探索火痕的创作之路。

一、窑型与火焰的流向

火焰是通过燃烧的方式产成的,而只有通过窑炉才能把火焰集中在一个空间里与坯体进行热传导。窑炉是烧成的首要工具,但火的特性与高温产生的原理限定了窑炉的材料和构造。现代柴窑的构造一般可分为燃烧室、烧成室、烟道(吸火孔)及烟囱四个部分。了解窑的构造,清楚在烧成过程中火由内而外的过程可以预测火焰的流向和流速。根据设计建造的窑型中火焰流动的方向分为平焰式窑、半倒焰式窑和全倒焰式窑。

平焰式窑燃烧室到窑室再经由烟囱流出的方向、方式单一,所以会形成火焰带着灰的单向直线式流动。坯体上呈现火焰与落灰的前后强烈的对比,向火面有大量落灰,火痕一般由这里起始,单向直线拉长:背火面基本无落灰,火痕于这里结束。但平焰式窑火焰在窑室内没有进行充分的热循环就排出窑外,热效率低,窑体前后温差大,落灰前多后少。

半倒焰式窑烧成时由窑前主投柴口处投柴,火焰从燃烧室出发进入烧成室,上升到拱形窑顶之后,受到烟囱的吸力又向下流向窑尾底部吸火孔再经流烟囱喷出。火焰流动的路径婉转,所以会形成流线式的火痕。坯体上呈现火焰与落灰的前后对比,向火面有落灰,火痕由这里起始,火痕方向变化丰富,火焰和落灰会沿着坯体表面流动附着。

全倒焰式窑火焰从燃烧室到窑室,经流窑顶之后又吸引到整个窑床上。火焰路径迂回,所以会形成火焰带着灰的回转式流动,形成回转式的火痕,坯体上也呈现火焰与落灰的上下对比。火痕由支点起始,火痕方向变化丰富,火焰和落灰会沿着坯体表面回转附着。这类窑燃烧室到烧成室的距离长,火焰在窑室有充分的热循环。火焰覆盖所有的烧成物,坯体受热更加均匀,热效率高。

二、装窑与火痕的方向

装窑的方式对火痕的方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与西蒙·莱文的对话中他曾经提到“柴窑中如果你能把窑装好,那你的作品已经成功了一半。你必须知道你装进窑里的每一件器物都在改变窑的结构。”所以在柴窑装窑前,需要提早了解这一窑的容量和需要装窑的作品,在草图上绘制好大致的摆放区域。准备好足够的棚板和立柱,再把作品依装窑顺序摆放在窑前,继而再来配比足够量的支钉以备使用。装窑过程中需要仔细推算火焰在窑室的流动路径,为每件器物寻找最适合的位置来留下火焰的痕迹。在窑室内摆放的地方不同,受火焰的方向和区域就不同,从一个器物的火痕入手,就能看到器物的哪个位置是向火面。火焰本不受控制,它的燃烧随意,路径也随性,所以装窑的时候就需要在作品的摆放和交叠之中给它理出一条路来,以引导的方式来控制它的方向。

三、支钉与火痕的形状

支烧窑具的大小和造型影响着火痕的形状。柴窑烧成过程中,火焰带着灰烬乱窜,为了防止作品底部与棚板或者其他作品粘连则需要使用垫烧隔具,在垫烧处会形成无釉的素点。垫烧具的存在就像是溪流中的石子,流动的火焰碰到垫烧具时就会绕过它们,再汇合朝着前面流去。利用不同材料的垫烧具会留下不同颜色的素点,所以如何利用支烧这种特有的烧成形式是现代柴窑中一个新的命题。为了选择理想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利用不同造型的支烧窑具把坯体支放在适当的空间,以达到坯体最合适的烧成氛围和效果。支烧窑具的数量和支点也很重要,否则会造成生烧、过烧、偏烧变形或者扭曲而出现大量废品的现象。

改变柴窑里作品的支撑方式是对传统柴烧的一种反思,使得垫烧支点已经脱离了纯功能的方向,甚至是最为重要的装饰。通过不同造型的垫烧支点,突出了对火焰的分流控制和坯体表面的营造。垫烧支点旁边的火痕相互交叠,再分流散去,形成了对时间的穿插叠合,使得作品中的火痕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产生了无限延伸的时间意象。

四、烧制与火痕的层次

烧窑是柴烧整个过程中最具挑战的部分,火痕丰富的层次需要在烧窑的过程控制实现。烧制的时间越长,所使用的木材也就更多,窑内作品的火痕层次也就会更丰富。当然一件好的柴烧作品并不能只从落灰量和火痕层次来判断,它是由多个因素综合形成。

烧窑的两大部分是升温曲线的执行与氧化还原的控制。升温曲线是每一次烧窑前最需要考虑的部分,因为升温曲线的设计将决定你的火痕的基本情况和层次。一个有经验的柴烧艺术家,会在装窑前就设计出他所要的升温曲线。例如烧成的天数,烘窑的时间,冲温的时间,第一个高温点的位置和保温时间的长短,甚至侧投柴口的时机和投柴数量。

烧窑时前期文火慢烘,给予坯体和窑体足够的热量,中期还原气氛攻火,使泥料与木灰火焰充分化合反应。坯体和草木灰达到1000℃熔融前的烧成时间将影响坯体顶面的落灰量。同时为了让火痕有较好的发色基础,一般会在960℃开始收小闸板,提高投柴量进行坯体还原,直到窑温达到1000℃:后期保温,达到1000℃熔融后的烧成时间将影响坯体整体的落灰量。对于火焰的层次而言,达到最高温以后的保温是最为关键的阶段。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进出风量和投柴量形成的氧化、还原窑内气氛,这些气氛改变会使已经熔融的木灰釉发生化学变化:第二种方式是更换不同的木料投掷,不同属性的木灰落在坯体上形成火焰层次:第三种方式是通过控制窑温的起伏变化,使得火焰在坯体上呈现出火痕和落灰的层次变化。

投柴时要不断地观察窑内火焰的颜色变化、跳动的节奏、器物表面的光泽强度。而每一次投柴需要去细心体会所有过程的细节,不断强化变成下一次投柴的基础。

当代柴烧发展方兴未艾,各种类型的柴烧作品层出不穷,柴烧的火痕元素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还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柴烧火痕的烧制过程中,需要通过对窑的认识和材料的研究,把对于传统柴烧技能的反思以及对当代材料工艺的发展体现在火痕上,在观念上不受原有柴烧的禁锢,用火焰表达思想,用流动的“时间”对话流动的“火痕”。

猜你喜欢

坯体火焰
缤纷的火焰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一种通过3D打印制备具有周期性孔结构的PZT铁电陶瓷的方法
蓝天白云下的新疆“火焰蓝”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添加剂种类对以稀土尾砂为原料制备的陶瓷坯体强度的影响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日用陶瓷自释釉的研究
火焰
莴苣与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