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雕中的“工”与“料”孰重孰轻

2020-06-15王金忠

上海工艺美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玉料玉雕玉石

王金忠

在中国8000年的玉器史上,有一个极有意义的突出现象,就是从春秋战国开始,便有了玉雕艺术中“料”和“工”谁更有价值的争辩,一直到当代这种争辩仍在继续,可说是中国特有的长达数千年的著名之辩。

数千年之论重在工艺

1.礼玉均工艺精湛

春秋战国前虽没有玉雕的“工”和“料”谁更有价值的文字记载,但是玉雕制作的实践已证明古人更注重玉雕的工艺。

以祭神、祭天等重大仪式来说,这是一件极为神圣庄严的活动,不能有丝毫马虎。尽管中国自古就有玉崇拜的信仰,但祭神、祭天绝不能只用玉料,而必须是经过精湛加工且有深刻象征意义的玉雕。

《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些玉雕,无论从工艺造型的角度,还是它深刻的含义和非常特殊的用途来看,都对后世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手工艺品难以比肩的。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专门用来祭祀天地和四方之神的玉雕,為表达文化象征意义,均有极精湛的工艺。以礼地的玉琮来说,是方圆和主体并用,蕴含史前宗教哲学思想,达到了高层次的造型创意。良渚玉琮王上的羽冠神工兽面纹,即良渚神徽,线刻技艺达到后世几乎难以企及的地步。

2.百家争鸣以工为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耳闻目睹的玉文化,诸子都有阐述。有意思的是,先秦诸子对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即玉雕“工”和“料”谁更有价值的问题,也都各抒己见,基本倾向是“玉不琢不成器”。

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争哉?”认为玉帛之所以有价值,并非是玉帛自身具有这种价值,而是它被注入了人类的情感,它反映了人类的理想与追求。孔子认为,玉帛的价值来源于人对自然的“人化”。孔子这里的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优秀的传统,就是在重物质的同时,更重视一种精神。在玉雕制作中,则更应重视精神文化。

苟子说的更明白:“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之宝。”,认为玉石只有经过玉匠的雕琢之后才能成为天子之宝。

先秦诸子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诗人戴复古诗句云:“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即为一例。

3当代玉坛”工”即艺术

经过数千年的争辩,特别是玉雕创作实践及不断总结,玉雕“工”和“料“孰轻孰重的问题,已越来越系统化、理性化。

有的玉雕艺术家从玉雕创作的过程和本质上来说明“工”和”料”的关系。认为:玉雕是用天然材料雕刻,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用玉雕工具由表及里的雕琢,去其槽粕,留其精华,使其成为有收藏价值、审美意义的艺术品,使设计理念和雕刻技艺在玉石上完美结合,使玉石有了灵魂。就是雄辩地说明,“工”即工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制作技艺,而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其附加值是难以估量的。

有人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明确指出,在玉雕艺术中,更有价值的是工艺、文化,中华民族让玉得以传承的是文化,无论玉雕市场氛围如何变化,都应该给工艺、艺术应有的肯定与尊重,牢记玩玉的初心是艺术无价。

辩论中的价值偏向

1.经济利益的考量

在玉料紧缺,高档玉料成为稀有之物的当下,玉雕市场出现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

王钰先生说:“一些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忽视了玉文化的本质,是‘工卖不过料的原因。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收藏玉雕产生了兴趣,中上等级玉石价值相当高,使不懂玉雕的人为争夺利润也收藏玉雕,他们只追求材质,忽略了创意和文化内涵。稀缺的材料在价格无限上涨后陷入了瓶颈,难以在价值空间上自由伸展,自然形成了病态现象。”作者指出的现象对玉雕艺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诚然,玉雕创作必须分析市场、适应市场,也必须要考虑经济利益,但绝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而影响玉雕艺术的发展,违背艺术发展的规律,更要保持玉雕艺术的尊严,玉雕艺术不需要迎合任何人,也不需要迎合市场。事实上只有正确处理“工”和“料”的关系,才能创作出市场欢迎的精品、绝品、藏品,才能获得真正的高价值。

2.片面放大料的价值

当今玉坛有种“唯料论”的观点,认为没有料,再好的工也无的放矢。玉雕行业流传一句话:“料差,你就是做得飞起来也不值钱。”这种观点,显然是偏颇的。

事实上,玉料之重要,谁都不否认。正因为玉石之珍贵,才有”工“和”料”谁轻谁重之辩。换种艺术,如书画艺术,就不存在“工”“料”轻重之争。也正是因为玉料珍贵,就更应重工,工会使玉石价值几何级上升。

如果你有缘遇上一块高档玉料,就必须将此“可遇”之材经过“可求”的艺术使之成为“不可求”的艺术珍品。文少雩先生说:“如果我们每一位玉雕艺术创作者,都能将每块玉石,经过我们创造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稀世珍品,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对得起‘天赋的每一块宝玉石!我们是称职的玉石美容师,是玉雕艺术的真正创造者。”此时的,“稀世珍品“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如果料差,那么在玉雕创作中,“化腐朽为神奇”的实例比比皆是。只要是玉料,就不可能是“废料”,废料,只是因为没有遇见对的人。

3.“大圭不雕”的误读

“大圭不雕”出自《礼记》,圭是六器之一,是重要的礼器。大圭,指好的玉石。

出于对“大圭不雕”的误读,许多人认为好的玉石,就像大自然的妙手雕琢一般,雕反而破坏完美效果,不雕,价值也很高。配上底座,即可传给子孙。当然可以这么做,但这是玩玉,而非玩玉雕,当然也谈不上“工”和“料”的关系。

玉料有价工无价。“大圭不雕”的真正含义是,对于一块高档玉料,在你没有掌握使这块玉料达到最高价值的相应工艺时,不要轻易动刀,以免损害了这块高档玉料。一旦你掌握了精湛技艺,便可果断出手,使这块高档玉雕成为绝世珍品。一件能流传后世的艺术品和一块高档玉料,其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玉美工精天人合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抱着以工为主,以料辅之的态度,使“工”和“料”达到高度和谐。用“工”让“料”更有魅力,更有质感。用好雕工、好设计、好创意,把美玉内蕴的价值完美地展现出来,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玉雕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1.工艺是解读时代的密码

每个时代的玉器工艺,反映出各个朝代的社会环境、政治思想和艺术风格,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每件玉器的器型、纹饰、材质、线条、色泽都昭示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历史,述说着动人的故事,是开启历史、时代之门一把把钥匙。从这个角度看,“工”的价值无与伦比,即使是再美再好的料,离开了工,是不可能做到的。

2008年5月12日,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为了真实反映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坚强的凝聚力和大爱无疆的高尚精神,于泾大师踏进了汶川地震的中心映秀镇,走进生活,走进民众,创作了震撼中国玉坛的玉雕作品《5.12》,鲜明地展示了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玉雕艺术家的高贵品质和民族气节,也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录,让人铭记心间。

我们知道,当一件事物总是和历史、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就一定是具有非凡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需要强调的是,一种艺术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这项形式的技艺,可见“工”的重要。

2.全程亲工是对艺术的致敬

亲工,就是一件作品从设计到制作,都是由大师本人亲自完成。

许多收藏家和客户都把亲工制作当做值得收藏的重要条件。当收藏家和客户一旦拥有一块高档玉料,一定会找技艺高超的大师制作,他们深知只有技艺精湛的大师才会使玉料取得最大附加值。这是收藏家和客户对玉雕大师品格和工艺的信任,绝不能辜负这种珍贵的信任。

一个有责任感的玉雕大师,面对一块玉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坚持亲工,充分运用自己的才华,尽最大可能提高价值,即使是一些细节,也倾注精力。我在花乌玉雕创作中总是会让两只小乌俏雕出的眼睛,相视一笑,便充满无限的柔情,并通过移情的手法让观赏者在小乌的眼睛中读出人間的感人故事。如《私语》等作品,很受客户欢迎,价值也就提高了。

有时一处创意也会使作品身价倍增,如《喜韵梅香》,在喜鹊的造型设计上,一改常见的动态,将上面一只喜鹊从俯视的角度雕出,使画面整体皆活,将这只俯冲而下的喜鹊急于和下面仰望而待的喜鹊相会心情表达得急迫感人。作品一出即受到欢迎。

3.回归本质创造意境

意境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人们把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当成艺术的最高成就,玉雕艺术更是如此。

对于玉雕艺术来说,“天”即“玉料”,是自然界天然的美质,“人”即“工”,是玉雕艺术家的“自由创造力”。

在创作《锦绣春色》时,我对此很有体会。原料是一块红、黑两种皮色的高档和田籽料。我依据籽料的形制、皮色进行设计,在美学意蕴上借鉴了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在造型上,追求院体花乌的形式完美和技术技巧。制作前,对玉料进行了谨慎、严谨的查看,有几种主要色泽,色与色之间的界限是清还是混,色块形成的部位是浮在表面还是内含于深层,并运用分色、剥料等技艺,使原料上只有红黑二色,分解增加到红、金红、黄、金黄、黑、玄黑等丰富色泽。因材施艺,因色造型,在润白莹洁的玉质上,这些高、低、深、浅层次不同的色泽,自然过度,相互映衬,取得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艺术效果。羽色亮丽、长尾飘逸的绶带乌,簇拥在乌儿周围,娇美、秀丽的月季,鲜艳欲滴,美轮美奂,营造出一片锦绣春色。

玉坛有人认为《锦绣春色》“在当代玉雕花乌类型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关键在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而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艺术意境,是对“工”和“料”关系的最好诠释。

上面我对玉雕中的“工”和“料”孰轻孰重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也希望玉坛内外的朋友各抒真知灼见,以期待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

猜你喜欢

玉料玉雕玉石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石之美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