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作家具与海派家具

2020-06-15许家千

上海工艺美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西洋海派技艺

许家千

苏作家具技艺,形成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其外观造型及由内而外的制作技艺,通过口授手教而代代相传;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本地区特有的、地域性极强的规范制作法则。其精湛的手工技艺和优美的外观造型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下,在明代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被后人誉为明式家具。它发展到清代中期又形成了与清式家具有所不同的典型风格,被称为苏式家具。到了近代它受到海派文化的影响又形成了海派苏作家具;它代表了苏州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家具上的制作技艺和典型风格。

一、苏作家具的形成与发展

江南苏州,有一种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它通过文人、有闲阶层及工匠们不断地总结经验,于明代形成了规范的制作法则。它经历了各时期制作技艺的渐变,彰显了不同时代的各种风格特征,后人称之为苏作家具技艺,它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家具的外观造型及内部榫卯制作,两者完美的结合,形成了苏作家具各时期不同的典型特征。

唐宋时期出现了苏作家具制作技艺的雏型。特别是南宋迁都临安后,中国经济的重心由黄河流域转到了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商业的繁荣及大批北方文人、墨客迁徙江南:南北两地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有学者认为:“此后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以南宋文化为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形成了更加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化。”在此情景下,蘇州受到京都的经济、文化辐射,建筑业、造园艺术迅速发展,据园林史料记载:“城厢内外名园第宅,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而南北文化的交融,为苏作家具的文人风格奠定了基础。

苏作家具的发展最主要原因,与苏州造园艺术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联,苏州园林发展史中记载:“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五代,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这和苏作家具的发展相吻合。造园艺术的发展推动了苏作家具制作技艺的形成:而家具在园林中的陈设又使厅堂楼阁有了内涵。所以:“没有苏州园林,就没有苏作家具的诞生,反之,没有苏作家具在园林中的点缀,园林将失去其内涵”。

苏作家具技艺的成熟,有六个原因:(1)源于苏州众多私家园林的建造,为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2)园林建筑的结构原理,启发了家具造型结构体系形态的形成:(3)文人、画家、有闲阶层为园林建造及家具制作的构思设计,是形成其文人风格的关键:(4)宋代冶炼钢铁工艺的研制成功,使制作家具的工具得到了根本性改变:(5)在家具制作过程中,文人参与制作与工匠的共同探讨,使家具的造型、结构、尺度、比例更加精准{现在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明式家具是文人参与设计,但明式家具的制作,文人不仅仅是参与了设计,更是在工匠制作家具时文人自始至终的参与,才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作为一名传统家具的设计创作师,四十多年的经验积累,证实了家具制作光有参与设计是远远不够的);(6)江浙地区大量生长的榉木,为苏作家具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从以上六点分析,苏作家具这一概念已经不能等同于当时民间大量日常使用的普通家庭用具,它成为了渗透着文人味、承载了地域文化精髓、具有江南文化内涵的工艺家具。天时、地利、人和的相交,才使苏作家具有了别样的典范。它的制作技艺成为了传承、创新、发展数百年来的一根主脉,不管各时期在外观造型上变化多大,其制作技艺自明代一直延续至今。

苏作家具它以外观造型为载体,以榫卯结构为根本,从而各个时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由于明代有了规范的制作法则,使明式家具在外观型态上有了造型简练美观、形态端庄合度、线条刚柔流畅的风格。在选材用料上选料严谨精细、用料反复推敲、比例精确合度。在木工技艺上榫卯连接科学、结构组合坚固、理线打磨光洁。在雕刻技法上雕饰刀法细腻、表现手法多样、形态精致秀丽。在髹漆工艺上油漆细腻滋润、色泽柔和典雅,保留纹理美观。其做工精致细腻,造型刚中有柔,寓意深刻吉祥是苏作家具的丰富内涵。而规范、系统的制作技艺是它的根本法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研究我国传统家具的教授艾克先生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评价:“苏州的手艺工匠在实用细木工中显示出对木材特性的重视和掌握线条、曲度和立体比例的能力,从中可发现中国制造家具的法则,这些法则在18世纪初叶已成为英国乌木工的准则,他们向中国学习和吸取经验”。这是艾克教授对苏州地区家具制作技艺的肯定,也是苏作家具能够成为我国古典家具典范的内在因素。

总结苏作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它在明代达到了制作技艺辉煌的顶点,形成了规范的制作技艺法则,被后人誉为明式家具:到了清代又形成了与清式家具有所不同的风格,被称为苏作家具到了民国时期它受到海派家具文化的影响,又形成了与明清家具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将它称之为海派苏作家具。二、海派家具的形成与发展

洁代晚期,江南苏州地区的传统家具发展道路坎坷,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的社会在动荡中前行。此时帝国主义用大炮、洋枪打开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之门,外国列强的入侵、租界的划分,使我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随之而来的西洋文化、西洋建筑、西洋家具进入了我国的上海、广州、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由于上海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成为了经济、文化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随着人们对西洋文化的逐步认可与追随,在我们传统家具制作领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催生了摩登、时尚、新潮的家具流派。它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家具造型的概念。研究我国古家具的学者,将其称之为民国家具。它虽然存在于华夏大地的时间很短,仅有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但在我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浓彩,成为了一朵奇葩。

民国家具以前由于多种原因少有受人关注,研究的人也不是太多。究其原因有二:(1)在造型上完全脱离了我国古典家具上的传承,与传统相比有点不伦不类:(2)特定的历史原因,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方式不是建立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而是以国外列强入侵,我国被迫接受而使国人感到羞耻。故而觉得民国家具有着浓重的殖民地因素而遭到很多人的排斥。但是应该承认,西方文化的进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人固有的传统理念和生活习惯。民国时期在我国家具制造行业内,是否还有广作、京作、苏作、晋作等流派?在此暂且不议,但在这一时期,紧邻苏州的上海地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家具风格,它形成于民国时期:传承、发展到当代,它所延续的风格流派,从近代走向当代,我们将其典型风格称之为海派家具。

海派家具风格特征,源于苏作家具制作技艺。它的外观造型有明显的西洋欧化特征,而制作技艺是纯碎的苏作技艺,故我将它称之为海派苏作家具。它的形成有着其特殊的原因,据记载:上世纪初,在上海南市、松江一带,有大批苏州籍传统家具制作艺人,为了生存而纷纷到上海谋生,使南市、松江为聚集地的家具制作业得到了充分扩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当时统计有大小红木作坊近百家:形成了一个很大规模的家具制作、销售的产业链,制作的家具造型与明清时期完全不同,融合了西式风格,造型新奇、洋式、使用过程中舒适度较好:由于此家具风格形成于上海,故人们将其称为海派家具。当时人们以追逐崇洋、时尚为荣,全进口的西洋家具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始模仿生产西洋造型家具,从而催生了海派家具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从严格意义上讲海派家具它不是完全的西洋家具,也不是纯粹的传统家具;它是东西方家具文化交融的产物,是我国古家具向現代家具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的重要环节,它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海派家具从时间段上来定位,形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成熟于三十年代末,属于我国近代形成的时尚家具流派,从地域家具文化及制作技艺来讲,与苏作家具制作技艺融为一体而相互影响。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地区的家具制作以海派家具居多:这从目前的苏、浙、沪地区民间大量留存的红木老家具中可见一斑。海派家具“造型上取西洋家具之形,在制作技艺上以苏作家具为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到上海谋生的苏州工匠,由于战乱而无法继续留在上海做活,回到苏州后为了维持生计,继续从事家具制作,将海派家具风格带回了苏州,波及辐射到周边地区的家具制造业。据《吴县专刊》记载:“当时在苏州有红木作坊80余家,从业人员近千,分布于本市各处,以景德路、王天井巷为较集中区域,全年总产量达四十万元左右。大件家具以内销为主,红木小件有部分外销。”这批工匠从上海带回了时尚的家具造型,受到了追求新潮人士的喜爱,故我将苏州地区此一时期制作的海派风格家具称之为海派苏作家具。

三、海派苏作家具特征

苏州紧邻上海,地域环境的辐射,使苏作家具的外观造型上,受西洋文化渗透的海派家具影响;为迎合当时人们的时尚观念而紧跟潮流;这一时期在苏州地区的家具制作行业出现了两种趋势:(1)原汁原味地仿制明清家具:(2)西式造型传统做工的海派家具。这一情况的出现,改变了江南地域家具风格的走向:颠覆了我国传统家具文化理念,人们在追随新型潮流的生活方式下,具有西方文化理念的家具也慢慢随之接受,从而催生了运用传统制作技艺生产的海派苏作家具。它在造型上融中西风格为一体,具有鲜明的西洋特征:在使用功能上以贴近生活为目的,更加符合人们的实用性和生活需求。出现了比明清家具更多的系列家具,比如会客出现了“沙发”、书房出现了“办公桌”、卧房出现了“高低片子床、镜台、夜壶箱”、休闲出现了“百灵台”,多种家具造型应运而生。

海派苏作家具在造型上有一点拿来的味道,但深究之还是有其本质的东西,在拿来以后接受海派家具造型的前提下,将其再次中西合壁后本土化。其一是家具使用的材料上,注入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理念:以明清时期流行的红木等材质为主,而对于正宗西洋家具的用材,如核桃木、柚木不屑。其二是制作技艺上的归宗:取消西洋家具上部件以螺丝、金属件连接的组合,保持了部件以榫卯结构组合为主的方法。其三是制作技艺上的改进:为适合批量生产提高效率而使用机器加工部件,对榫卯进行适度的精确改良,如面框榫卯结构出现了平肩榫。其四是在同一件家具的用材上,使用了不同材质镶拼:外面用红酸枝,上海、苏州称老红木,内部用香樟木、杉木等,其制作工艺外观上镶拼得天衣无缝,不仔细看不出,其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此技艺如何形成此文暂不深议,我觉得其原因是:由于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使基本的家具材料无法保障,手艺人为了生存而不得已为之。但是,这一内外材质不同的做法,降低了红木家具的价格,而大受消费者青睐。应该讲,这也是海派苏作家具的最大特征之一。其五是在家具的舒适度上:座、靠以软体形式表现,更加人性化设计;特别是椅子的凳面有的做成可翻转的软硬面,增加了舒适度。

综上,本人认为:海派家具是江南地域在近代家具制作史上的代表,而海派苏作家具是在此基础上家具制作技艺上的发展。希望喜欢传统家具的学者、研究者再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西洋海派技艺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西洋菜煲陈肾汤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对西洋弦乐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为“海派”正名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