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浏阳玉米产量形成与抗倒伏性状的互作效应

2020-06-14吴旺嫔孙君玥唐玉凤易镇邪

作物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穗位株数氮量

吴旺嫔,孙君玥,王 赛,唐玉凤,葛 帅,李 茜,易镇邪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 410128)

玉米(Zeamays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氮素是玉米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是限制产量的重要因素[1,2],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玉米的器官发育及干物质积累[3]。在生产上,不合理施用氮肥会导致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或产量下降[4],过量施用氮肥使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素增加,从而污染水资源与大气生态环境[5,6]。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对植物及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且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有显著的影响[7,8]。因此,合理利用氮肥是玉米种植推广、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有研究发现,氮肥以1/3基施+1/3大喇叭口期追施+1/3抽雄期追施时利用效率最高[9];适当时期追施氮肥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10]。玉米施用缓释氮肥较施等量普通氮肥具有明显增产效果,其中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以45%∶55%配比处理的综合表现最好[11]。在玉米生产上,确定合理的氮肥基追比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节约生产成本,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及合理资源利用。

近年来,湖南各地玉米生产发展较为迅速,但多缺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指导。本研究以湖南省浏阳市推广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登海605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例对浏阳玉米产量和抗倒伏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当地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例,为浏阳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地点

供试玉米品种为登海605。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钙镁磷肥(含P2O56%),钾肥为硫酸钾(含K 52%)。试验地点为湖南农业大学浏阳河东农场实习基地。土壤地力中等,排灌方便。

1.2 试验设计

开展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双因素试验。设2个氮肥(N)用量水平:273 kg/hm2(A1)和205 kg/hm2(A2,减氮25%),3个氮肥基追比例:5∶5(B1)、6∶4(B2)和7∶3(B3);同时,设1个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各处理磷肥(P2O5)、钾肥(K2O)用量均为150 kg/hm2。氮肥分基肥+1次追肥(10叶展期)施用,磷肥和钾肥均作基肥施用。

试验共设2×3+1=7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19.8 m2(宽3.3 m,长6 m),等行距种植,每小区种植5行,行距66 cm,株距20 cm,密度75 000株/hm2。小区之间开排水沟。4月10日播种,7月17日收获。2~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叶面积动态。在玉米6叶展、12叶展、吐丝后20 d和成熟期,每小区取代表性植株3株,带回室内,用长宽系数法测定叶面积(LA),全展叶系数定为 0.75,最上面一片非全展叶系数定为 0.5,其他非全展叶系数按出叶先后顺序(即由下至上) 在 0.75~0.5之间等额递减。根据 LA 计算叶面积指数(LAI)。

抗倒伏性状。株高与穗位高:在玉米成熟期,每个小区选择连续的10株,测量株高和穗位高;茎粗:在玉米成熟期,每个小区选择连续的10株,测量地上部第3节扁平面的直径;基部节间长度:成熟期,每个小区选择连续的10株,测量基部第1~5节间的总长度;倒伏率与倒折率:在玉米收获前,调查每小区倒伏与倒折株数,倒伏率(%)=倒伏株数/总株数×100,倒折率(%)=倒折株数/总株数×100。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于成熟期考察实际密度、空秆率、双穗率、产量和产量构成等。在收获前,调查小区中间2行,记录总株数、空秆株数、双穗株数,然后,记录实收穗数,称鲜重,按大小穗比例和平均鲜穗重取10穗带回室内考种,考察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计算理论产量;根据10穗籽粒质量与含水量折算实际产量(14%水分)。空秆率(%)=空秆株数/总株数×100,双穗率(%)=双穗株数/总株数×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Origin9.0制图,DPS进行Ducan’s新复极差法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叶面积的互作效应

由图1可见,6叶展期,各施氮处理叶面积指数与CK均无显著性差异,但A1B3较A1B2显著降低。12叶展期,各施氮处理叶面积指数较CK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在40%~86%之间;各施氮处理表现A1B3>A1B2>A2B1>A1B1>A2B2>A2B3,且A1B3显著高于后3个处理。吐丝后20 d,各施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施氮处理间表现与前一时期不同,呈现A1B1>A1B2>A1B3>A2B1>A2B2>A2B3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各施氮处理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A1B2>A1B3>A2B1>A2B2>A1B1>A2B3,前3个处理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后2个处理。综合来看,总施氮量与追肥比例较高的处理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较大。

图1 玉米4个时期叶面积指数

2.2 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抗倒伏性状的互作效应

由表1可见,各施氮处理株高均显著高于CK,但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以A2B2和A1B2处理株高较矮。各施氮处理穗位高均显著高于CK(A2B2除外),但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以A2B2和A1B2处理穗位高较矮。各施氮处理茎粗均显著高于CK,施氮处理中以A1B1处理最大,A2B2和A2B3处理相对较小。各施氮量处理基部节间长度无显著差异,A1B2、A2B1、A2B3处理基部节间长度显著长于CK。整体来看,氮肥用量对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总长度无显著影响,但施氮量较大有利于提高茎粗;氮肥基追比例对株高、穗位高有明显影响,以B2处理(基追肥比例6∶4)株高、穗位高较低,倒伏风险相对较低。

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玉米的倒伏率影响较小,各处理均没有倒伏现象发生。玉米倒折率有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的趋势,各基追比例处理中以B2处理倒折率相对较小,其中A1B2处理显著低于A1B1处理(表2)。可见,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玉米倒折率有显著影响,基追肥比例6∶4处理有利于降低倒折率。

表1 各处理成熟期株高、穗位高、茎粗及基部节间总长度比较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表2 各处理倒伏率和倒折率比较

2.3 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互作效应

2.3.1 双穗率、空秆率和有效穗数

由表3可见,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玉米空秆率影响较小,对双穗率影响相对较大。A2B1和A2B3处理的双穗率较A2B2分别减少了62.5%和75%,差异显著;各处理的有效穗数无显著差异。

表3 各处理空秆率、双穗率和有效穗数比较

2.3.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4可见,各施氮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高于CK,且多达显著差异。各施氮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CK,各施氮处理产量表现为A1B2>A1B1>A2B2>A2B1>A1B3>A2B3,其中A1B2与A1B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A1B2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后4个处理,A1B1、A2B2显著高于A2B3处理。比较各施氮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发现各施氮处理穗行数差异不显著,行粒数以A1B2处理最高,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百粒重一般表现为B1>B2>B3的趋势。

可见,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且以基追比例B2处理(基追肥比例6∶4)产量最高。本试验中最佳组合为A1B2处理。

表4 各处理产量及构成因素比较

3 讨论

施用氮肥可提高作物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及光合效率,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刘剑钊等[12]研究发现,合理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叶片净光合速率。王帅等[13]研究证明,施氮240 kg/hm2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本试验发现,A1施氮量处理下,玉米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随基施氮肥增加而增大;但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以追肥比例较大的处理较高。整体来看,总施氮量较大、追肥比例较高的处理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较大,从而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氮肥施用与玉米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叶德练等[14]研究表明,氮肥通过提高基部节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从而提高玉米植株基部节间抗折断力。本试验发现,施氮量增大有利于提高茎粗,但施氮量对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总长度无显著影响;氮肥基追比例对株高、穗位高有显著影响,B2处理(基追肥比例6∶4)株高、穗位高较低,抗倒伏能力提高。本研究还发现,氮肥用量与基追比例对玉米倒折率有显著影响,其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基追肥比例6∶4处理有利于降低倒折率。

氮肥施用的时期和方式能够显著影响玉米产量,进而影响经济效益[15,16]。李伟等[17]试验表明,氮肥基追比例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的灌浆启动速度及灌浆活跃期,玉米产量随氮素基追比例增大表现先增后降趋势。本试验发现,A1施氮量条件下,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和产量均以A1B2处理最大;A2施氮量条件下,A2B2产量最高。可见基追比例B2处理(基追肥比例6∶4)最有利于玉米产量提高。此结果与韩小伟等[18]、张伟纳等[19]和胡迎春等[20]的研究一致。张杰等[21]认为玉米施氮量以240~280 kg/hm2为宜,可以实现较好的产量水平,且氮素利用率较高。

4 结论

氮肥用量对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总长度无显著影响,但施氮量较大有利于提高茎粗;氮肥基追比例对玉米抗倒伏性状有一定影响,基追比例为6∶4时,玉米株高、穗位高、倒折率最低;施氮量较高、追肥比例较大有利于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为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以基追比例6∶4处理产量最高。因此,综合产量与抗倒伏性状,浏阳玉米适宜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例分别为273 kg/hm2与6∶4。考虑到本研究仅设了两个施氮水平,且没有考察其氮素利用效率,因此,浏阳玉米适宜施氮量与基追比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猜你喜欢

穗位株数氮量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