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20-06-13供稿国家统计局

建筑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专东北地区比重

供稿 / 国家统计局

为准确反映全国农民工规模、流向、分布等情况,国家统计局2008 年建立农民工监测调查制度,在农民工输出地开展监测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87 个调查县(区)抽选了8490 个村和22.6 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入户访问调查的形式,按季度进行调查。

一、农民工规模、分布及流向

(一)农民工规模继续扩大,省内流动继续增加

2019 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 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 万人,比上年增加82 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 万人,比上年增加159 万人,增长0.9%。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500 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图1 农民工规模及增速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9917 万人,比上年增加245 万人,增长2.5%;跨省流动农民工7508 万人,比上年减少86 万人,下降1.1%。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56.9%,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9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除东北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4 个百分点以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1、1.4 和1.2 个百分点。

表1 2019 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单位:万人、%)

(二)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人数增加最多,增量占到新增量一半以上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输出农民工10416 万人,比上年增加6 万人,增长0.1%,占农民工总量的35.8%;中部地区输出农民工9619 万人,比上年增加81 万人,增长0.8%,占农民工总量的33.1%;西部地区输出农民工8051 万人,比上年增加133 万人,增长1.7%,占农民工总量的27.7%;东北地区输出农民工991 万人,比上年增加21 万人,增长2.2%,占农民工总量的3.4%。

表2 农民工地区分布(单位:万人、%)

(三)东部、东北地区吸纳就业的农民工减少,中西部地区吸纳就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

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700 万人,比上年减少108 万人,下降0.7%,占农民工总量的54%。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2208 万人,比上年增加20 万人,增长0.9%;在江浙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5391万人,比上年减少61 万人,下降1.1%;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4418 万人,比上年减少118 万人,下降2.6%。在中部地区就业农民工6223 万人,比上年增加172 万人,增长2.8%,占农民工总量的21.4%。在西部地区就业农民工6173 万人,比上年增加180 万人,增长3.0%,占农民工总量的21.2%。在东北地区就业农民工895 万人,比上年减少10 万人,下降1.1%,占农民工总量的3.1%。

二、农民工基本特征

(一)女性和有配偶的农民工占比均提高

在全部农民工中,男性占64.9%,女性占35.1%。女性占比比上年提高0.3 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中女性占30.7%,比上年下降0.1 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女性占39.4%,提高0.8 个百分点。

在全部农民工中,未婚的占16.7%,有配偶的占80.2%,丧偶或离婚的占3.1%;有配偶的占比比上年提高0.5 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有配偶的占68.8%,比上年提高0.7 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有配偶的占91.3%,提高0.5 个百分点。

(二)50 岁以上农民工占比继续提高

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 岁,比上年提高0.6 岁。从年龄结构看,40 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0.6%,比上年下降1.5 个百分点;50 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4.6%,比上年提高2.2 个百分点,近五年来占比逐年提高。从农民工的就业地看,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45.5 岁,其中40 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33.9%,50 岁以上所占比重为35.9%;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6 岁,其中40 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67.8%,50 岁以上所占比重为13%。

(三)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略有提高

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5.3%,初中文化程度占56%,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占11.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在外出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8%,比上年提高1 个百分点;在本地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6%,下降0.5 个百分点。

表3 农民工年龄构成(单位:%)

三、农民工就业状况

(一)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继续提高

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均为6.9%,分别比上年提高0.3 和0.2 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8.6%,比上年下降0.5 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7.4%,比上年下降0.5 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7%,比上年提高0.1 个百分点。

表4 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单位:%、百分点)

(二)农民工月均收入平稳增长

农民工月均收入3962 元,比上年增加241 元,增长6.5%,农民工集中就业的六大行业月均收入均稳定增长。其中,从事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958 元,比上年增加226 元,增长6.1%;从事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567 元,比上年增加358 元,增长8.5%;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472 元,比上年增加209 元,增长6.4%;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667 元,比上年增加322 元,增长7.4%;从事住宿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289 元,比上年增加141 元,增长4.5%;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民工月均收入3337 元,比上年增加135 元,增长4.2%。

表5 分行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速(单位:元、%)

(三)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4427 元,比上年增加320 元,增长7.8%;本地农民工月均收入3500 元,比上年增加160 元,增长4.8%。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比本地农民工多927 元,增速比本地务工农民工高3 个百分点。

(四)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加快

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4222元,比上年增加267 元,增长6.8%,增速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794 元,比上年增加226 元,增长6.3%,增速比上年回落0.8 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723 元,比上年增加201元,增长5.7%,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469 元,比上年增加171 元,增长5.2%,增速比上年提高3.8 个百分点。

四、进城农民工居住状况

(一)人均居住面积继续提高

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20.4 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2 平方米。其中,在500 万人以上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增加较多,由上年的15.9 平方米提高到16.5 平方米;在300~500 万人口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19.7 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3 平方米。

图2 按城市规模分的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

(二)居住设施不断改善

进城农民工户中,住房中有取暖设施的占52.2%,比上年提高1.5 个百分点;有洗澡设施的占83.7%,提高1.6个百分点;能上网的占94.8%,提高2.7 个百分点;拥有电冰箱、洗衣机、汽车(包括经营用车)的比重分别为65.7%、66.1%和28.2%,分别提高2.0、3.1 和3.4 个百分点。

五、进城农民工随迁儿童教育情况

(一)3~5 岁随迁儿童入园率继续提高

3~5 岁随迁儿童入园率(含学前班)为85.8%,比上年提高2.3 个百分点。入园儿童中,25.2%在公办幼儿园,比上年下降0.8 个百分点;35.7%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高0.5 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在校率进一步提高

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的在校率为99.5%,比上年提高0.6 个百分点。从就读的学校类型看,小学年龄段随迁儿童83.4%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1.2 个百分点;11.9%在有政府资助的民办学校就读,提高0.3 个百分点。初中年龄段随迁儿童85.2%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1.1 个百分点;8.8%在有政府资助的民办学校就读,下降1.2 个百分点。

(三)随迁儿童上学升学难、费用高问题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更加突出

50.9%的农民工反映随迁子女在城市上学面临一些问题。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儿童,回答本地升学难、费用高的农民工所占比重较高,分别为34.2%和28.9%,分别比上年提高7.5 和1.7 个百分点;回答随迁子女无法在本地参加高考的农民工所占比重增加明显,比上年提高4.3 个百分点至14.3%。东部地区农民工反映随迁子女存在升学难、费用高、无法在本地参加高考问题,所占比重分别为44.9%、30.1%和21.3%,分别比上年提高14.1、3.6和7.8 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规模越大,升学、费用和高考问题越突出,在500 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这些问题更加显著。

六、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情况

(一)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提高

在进城农民工中,40%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2 个百分点。从进城农民工对本地生活的适应情况看,80.6%表示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和比较适应,其中,20.8%表示非常适应,比上年提高1.2 个百分点;仅有1.1%表示不太适应和非常不适应。进城农民工在不同城市规模生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较上年均有提高。但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越弱,对城市生活的适应难度越大。

(二)进城农民工参加各类组织活动更加积极

在进城农民工中,27.6%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活动,比上年提高1.1 个百分点,其中,3.9%经常参加,23.7%偶尔参加。加入工会组织的进城农民工占已就业进城农民工的比重为13.4%,比上年提高3.6 个百分点。在已加入工会的农民工中,参加过工会活动的占84.2%,比上年提高1.9 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大专东北地区比重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人大专询民生事 审计问题改好没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