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郫都区:人力资源“硬核”举措为企业复工跑出“加速度”

2020-06-12张玉芳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郫都区社局硬核

文/张玉芳

4月的成都市郫都区成都现代工业港,整齐排列在道路两边的企业陆续有满载货物的运输车辆和带着口罩的员工出入。与前几个月的“门庭冷落”相比,如今的工业港充满了活力。“每次我们来这里就像是在照看希望的稻田一样,看着复工复产企业逐步增多,我们的心也踏实多了。”自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郫都区就业局副局长蔡昌林和区人社服务专员在无数次企业走访中,见证了郫都区“希望的稻田”逐渐恢复往日生机。

自开启全面复工复产以来,郫都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回归生产经营状态,但与此同时,用工难、资金短缺等问题不断涌现,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为“加速度”助力企业复工,今年以来,郫都区人社局按照“战略发展到哪里,人力资源就匹配在哪里;产业布局在哪里,人才引进就超前布局到哪里”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工作思路,加强人社服务意识,及时掌握企业需求;积极协调对接多方资源,努力搭桥牵线构建信息平台,为用人、应聘双方畅通交流渠道;加快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服务精准匹配,着力解决人才和企业发展痛点,第一时间为企业纾解“用工荒”,抢出了“加速度”。目前,郫都辖区内一、二产业重点规上企业复工率达到80%。

郫都区人社局人社服务专员走访企业了解困难

专员服务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前面路口左转就是四川艾宇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他们公司目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还有一定需求,我们在帮他们招揽人员的同时要加强沟通,随时掌握他们的用工需求变化。”“通北三路211号的老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工需求问题现在已基本解决,但是后面还要持续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诉求。”……4月23日,在郫都区成都现代工业港,蔡昌林再次给开展走访企业的人社服务专班人员“划重点”,以确保每家走访企业的问题诉求都能被掌握并及时反馈办理。这也是自疫情暴发以来,郫都区人社局开展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雍夫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人员支援成都康惠净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防疫物资

“71名人社服务专员分成11个组,走访了辖区内的482家重点企业,保证每家企业都匹配有1名人社服务专员,同时对区上确定的14家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确保企业顺利复工、扩产。”蔡昌林说,人社服务专员们除了实地走访企业外,还与企业建立了线上联系沟通渠道,不论何时企业都能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找到他们解决问题。

位于郫都区红光镇的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郫都区重点企业之一。疫情发生后,郫都区就业局办公室主任廖纳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到该公司负责人,询问企业复工计划、用工需求等。了解到详细情况后,廖纳及时更新台账记录,并留下了人社服务专员的联系方式。在廖纳的电脑里,这样的企业台账有序地分布在不同名称的文件夹里。廖纳说自2月2日起至今,郫都区内企业台账每天都会根据人社服务专员在走访中收集到的企业复工、员工返岗以及复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等情况及时上报更新。同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诉求,人社服务专员能够现场协调的,立即现场联系对接、帮助协调、答复企业。不能及时解决的,则由郫都区人社局办公室按照职责分工,转有关科室部门及时办理。不属于人社职能范围的,由走访服务工作组、人社服务专员及时对接园区、街道(镇)或区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

“我们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及时统计更新企业相关情况台账,尤其是企业复工后的用工需求台账。”在蔡昌林看来,人社专员深入一线专班服务企业,能紧盯企业实际困难和需要,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把企业困难实实在在解决在端前,同时也能为人社部门在岗位信息发布、精准岗位匹配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牵线”区内优势资源 当好企业人力资源“红娘”

成都康惠净科技有限公司是郫都区内一家生产口罩、防护衣等防疫物资的企业。疫情期间,公司生产防疫物资时间紧、任务重,急需复工、扩产。然而,部分员工难以及时到岗,短时间内招聘不到具备缝纫技能的一线员工和(PLC)自动化生产设备维修人员,这让企业经理王渊心里十分着急。了解到企业需求,企业的“专属”人社服务专员立即与成都市人社局申请协调(PLC)自动化生产设备维修人员,同时对接郫都区内的优势资源——“雍夫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题“牵线搭桥”。

陈阳通过成都公共招聘网找到了一份调试内镜设备的工作

“雍夫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是郫都区人社局与郫都区友爱镇党委及村党总支结合当地群众就近就业意愿、技能水平等实际情况,所搭建的以服装加工为主要项目的居家灵活就业平台。针对基地队伍中很多技能基础为零的新进劳动者,郫都区人社局充分发挥区内人力资源校企合作暨高技能人才培训联盟作用,“牵线”区内高校及企业,一方面邀请成都纺高专服装学院专业老师对基地新进学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分批次将学员送到大型服装加工厂跟班学习,通过“以产带训”提升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员在短时间内达到独立完成服装加工工序水平。

“从2018年3月至今,居家灵活就业基地邀请学校专业老师开展各类缝纫技能培训累积19次,许多队员都有到大型服装加工厂跟班学习的经历,技能水平都是过硬的。”郫都区友爱镇隆福村党员、“雍夫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负责人余群英在接到区人社局、友爱镇政府的动员后,立即组织带领23名缝纫技能过硬的队员前往康惠净公司支援防疫物质生产。2月1日,“雍夫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的技能人员已准时到位投入生产。

同时,在成都市人社局协调下,成都市技师学院2名专业教师也于2月1日到岗进行(PLC)自动化生产设备维修,帮助企业恢复生产。企业急需的技术人员快速到位,让王渊心里松了一口气,他说:“人员到岗后,帮助企业从原有的2条生产线增加到3至4条生产线,有力保障了口罩、防护服等重要防疫物资的正常生产。”

在37天的应急支援中,“雍夫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队伍的队员们圆满完成三万多件防护服的生产任务,人均收入万余元。而让队员们最为难忘的则是这段不同寻常的支援经历,余群英说:“平时我们在基地学技术、练技能,现在我们为抗击疫情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雍夫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队伍的支援任务已经结束,以“产业发展在哪里,人力资源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核心的郫都人社工作还在继续。“现在看来,居家灵活就业基地是很好的技能培训载体,群众可以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运用技能增加收入,这样的模式正形成良性循环。”蔡昌林说,根据这次经验,下一步,郫都区将结合友爱镇花卉苗木产业,设立适合居家灵活就业的地方特色项目,调动当地群众的就业积极性,同时及时掌握企业临时用工、季节性用工需求,帮助居家灵活就业队伍与相关产业大型用工企业对接,推动群众与企业实现“双赢”。

“官方”线上搭“桥” 畅通岗位信息渠道

疫情期间,为防止人员聚集,全省线下招聘活动被紧急叫停。扩展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岗位信息渠道成为了当务之急。为此,郫都区人社局积极通过“官方”人力资源信息网站发布岗位信息,积极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岗位信息沟通平台,通过线上搭“桥”,畅通双方交流渠道。

陈娟在“郫都校企慧”招聘平台上找到了一份为新生产的医疗设备安装物联网模块的工作

郫都区在区体育馆田径场开展 “助力中小微 就业大作为”专项招聘活动

“公司很重视防疫,工作氛围也很好,在这里上班我也更加安心。”今年28岁的陈娟刚刚入职2个月。今年年前,陈娟凭借对电脑技术的熟练掌握,在一家网吧担任店长。疫情发生后,网吧难以正常复工,于是陈娟开始寻找新的工作。很快,她就通过“郫都校企慧”网站找到了老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物联网岗位,陈娟说:“如果不是这个‘靠谱网站’,我肯定没那么快找到心仪的工作。”

陈娟口中的“靠谱网站”是几年前郫都区为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人才资源发展支撑所建立的网络招聘平台“郫都校企慧”。“线下招聘会暂停以后,线上渠道成为岗位信息发布的唯一通道。”蔡昌林介绍,“郫都校企慧”平台经过前几年的推广、应用,在郫都区有了一定的知晓度,当疫情发生后,“郫都校企慧”平台迅速成为郫都区最新岗位信息发布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郫都区内线上平台,成都就业公共招聘网、成都人才网等网络平台也深受求职者的青睐。“之前我还担心工作不好找,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家住郫都区的陈阳,现在已经正式入职老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主要负责医疗器具的调试工作。今年2月,在成都就业公共招聘网看到老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后,陈阳就立即投递了简历。“疫情期间,招聘网上发布了很多岗位信息,让我很容易就找到了新工作。”在陈阳看来,这类政府网站发布的岗位信息,既全面丰富又有保障。

这种通过互联网搭建平台,畅通供求双方信息渠道的招聘方式,也让复工企业纷纷点赞。老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医疗器械设备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在疫情发生后,接到了大量的订单。“公司为确保扩增的15条生产线顺利运行,对普工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人员最紧张的时候,有300多人的缺口。”公司人事行政总监周晓琴说,他们找到郫都区人社局帮忙,在区人社局的协调下,通过网上招聘平台,公司很快就招到了新员工,今年2月份就有290多人入职。“如今,公司已恢复了正常生产。”

“疫情期间,区内劳动力有就业需求,企业也有用工需求,要实现双方精准匹配,信息渠道畅通是必要条件。”蔡昌林说,为畅通招聘渠道,郫都区建立了“区-镇街-村社”三级用工信息发布微信群,在全区范围发布网络招聘海报,引导区内群众、企业通过线上模式满足就业、招聘需求。目前,郫都区依托“郫都校企慧”、成都就业公共招聘网等网络平台,累计举办54场线上招聘活动,线上点击量达56万次,为企业解决7000余个用工缺口,促进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5000余人。

徐小英被定向岗位录用从事插片工作

3月26日,郫都区组织召开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工作对接会

开发定向岗位 为困难群众托底

为破解疫情下企业用工难和部分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郫都区人社局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开发适合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并向企业定向输送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群体求职者。“我们支持并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设置适合困难群体就业的定向岗位,对这些企业我们会有一定的政策扶持。”蔡昌林介绍说,人社服务专员走访中在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引导企业把操作简单、便于上手的岗位设置为适合就业困难群体的定向岗位。同时,区人社局还对用人单位为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所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补充)和失业保险单位缴纳部分给予全额补贴;享受社保补贴满12个月后,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如今,郫都区许多困难群体通过定向岗位实现就业,今年44岁的徐小英就是其中之一。

3月26日,徐小英在邻居的陪伴下,参加了在郫都区体育馆田径场举行的“助力中小微 就业大作为”专项招聘活动,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由于徐小英属于语言二级残疾且左手无力,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在现场了解情况后,蔡昌林立即把徐小英带到了四川艾宇光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点,向徐小英推荐了该企业的定向岗位。经过企业招聘人员的面试,徐小英当场就被四川艾宇光科技有限公司录用了。

如今,经过短期培训,徐小英已经正式上岗,成为了一名熟练的“插片工”。“公司主要从事手机摄像头镜片、智能穿戴镜片等产品研发、生产等,在机械操作的生产流程中,还有一部分需要人为辅助完成的简单工作‘插片’,这类工作就很适合作为定向岗位。同时根据情况,公司还会为他们提供住宿。”四川艾宇光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管宁说,经过与区人社局服务专员沟通对接,公司就决定把“插片工”等简单工作设定为定向岗位,目前,全公司已为2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疫情下,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能满足岗位工作要求的‘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郫都区通过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就地就近收集岗位、发布就业援助岗位信息等多项措施,兜底安置失业人员、困难群体。”蔡昌林表示,郫都区目前已安置失业人员、“4050”困难群体及残疾人330余人,其中,向企业定向输送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群体求职者52人。

加强人力资源协同 促进产业人才发展

“只有加强人力资源协同,才能更有保障地满足区内企业发展的人员需求。”这是郫都区人社局在帮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人力资源问题时,对区内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深刻认识。蔡昌林表示,加强人力资源协同可以在为企业复工满产、发展壮大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为郫都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我们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那么和企业相配合的人力资源就是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公司对于行业高端技术人员十分重视……”3月26日,郫都区组织召开了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工作对接会,58同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人与老肯医疗、华讯天谷等企业负责人就疫情对人力资源带来的危机和机遇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对接会上,郫都区人民政府以及工业港、影视城等4个产业功能区同中国成都人力资源产业园,就人力资源协同示范基地建设及发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华讯天谷、川润液压等4家企业分别同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4家人力资源机构签订人力资源服务协议,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这次活动是郫都区搭建人才引育平台,实现人才资源供给端和需求端精准对接的重要举措。”蔡昌林说,郫都区与产业园现场签订了共建人力资源协同示范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优势互补,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等方面共同为郫都区的产业升级,为区域发展赋能。

“郫都区自带人才优势和创新基因,在合作中,我们将结合产业园的先进服务理念、资源和技术优势,协同郫都区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园运营总经理王之川表示,双方将在人才协同引进、人才协同培育、人才协同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四大特色功能区提供定制化跨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为郫都区高质量的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除了加强跨区合作以外,郫都区还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今年4月初,在郫都区人社局的牵线下,四川艾宇光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工业学院进行了初步对接,双方就学生实训、课程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意向性交流。“近几年,公司发展速度较快,对于专业技术人才也有了比较迫切的需求。”四川艾宇光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管宁说,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公司储备更多的后备力量,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接下来,公司还会与学校加强沟通,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

“毕业生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蔡昌林表示,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但也给郫都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下一步,郫都区将推动实施“圆梦郫都·引智留才计划”,为产业发展集聚更多青年人才,目前已储备了200余人。同时蔡昌林还表示,为全力做好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保障,帮助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郫都区人社局还将继续积极拓宽招聘渠道,大力促进校企合作,及时满足企业用工和发展需求。

后记:

自疫情发生以来,郫都区人社局从活用资源,解决企业复工应急难题,到畅通供给双方渠道,助力区内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再到结合实际,为区内企业聚集人才,助力产业发展,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郫都区人社局结合当地实际,一直在不断调整工作重心,以期激发人力资源优势,助力企业加速复工复产。

“这次疫情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我们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新契机。”正如郫都区就业局副局长蔡昌林说的那样,对郫都区人社部门而言,这场疫情的到来,为他们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大量人社服务经验,创新探索了多种服务方式,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协同让他们对企业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有了更通畅的问题诉求渠道。

这样的“收获”或者叫“双赢”,成为郫都区产业功能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郫都区社局硬核
在工作岗位上晕倒,能不能认定为工伤
成都市郫都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路径探究
成都市郫都区: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贡献人社力量
郫都区北京现代汽车领动购车意向研究
郫都区:工伤预防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临翔区总工会: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
呈贡区总工会:入户走访关怀 做实做细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