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的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
——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12刘锦江张江荣霍海龙

云南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院课程课堂

刘锦江,张江荣,霍海龙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小哨 650212)

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教育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学校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被居家学习和线上学习所取代,对线上教学形式的深化和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确保线上教学“实质等效”,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疫情下教学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疫情的影响为大规模线上教学的推进提供了契机,为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外在要求,有力推动教师深入学习并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全校性的大规模线上教学全面检验了学校教学信 息化的建设和使用水平,为学校补齐“短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学校今后开展类似的线上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学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抓住此次机遇,将化危为机,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如何让绝大多数老师迅速开展网络教学?如何正确为老师们定义“直播”教学?如何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如何做好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居家学习和返校学习的衔接?实体课程课表是否适合线上教学?如何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重构?如何保障学生的参与以及如何构建教学管理网格?这些都是目前面临的新挑战。

二、疫情下教学管理变革与转型

按照“延期开学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总体要求,构建了“一云、双线、三衔、四维”的教学模式,在推进在线教学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势互补,搭建“云上学院”,加强在线教学技术支持

疫情初期,各大教学平台因访问量暴增导致的网络崩溃和网络卡顿、学生线上学习条件差异、信息化素养等因素都对在线教学的效果和师生参与在线教学的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为确保在线教学“实质等效”,教学管理部门明确了线上教学及实习管理等相关要求,确保了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部署,教务处负责制定全校线上教学实施方案,统筹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安排,制定网络教学基本要求,提出按周灵活推进教学内容的总体思路;各教学单位负责对本部门开设课程和任课老师进行管理,并配合学院督导部门开展教学巡查;任课教师需要选择学院推荐的、并且适合自身教学情况的线上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开展线上课程建设并完善课程资源,按要求开展教学。除少数不具备开展教学的整周实训实验课外,所有课程均实施在线教学。

典型做法包括:

1.开放多平台资源,分流访问。借助战略合作伙伴超星、雨课堂、腾讯乐享、智慧树等教学平台打造“云上学院”,充分发挥各平台优势开展教学,累计开放50门在线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合作开放所有慕课资源,作为课程建设资源储备,保障教学资源质量。

2.提炼平台功能、化繁为简。进一步发挥“快速建课+示范课程包”“雨课堂PPT”等快速入门操作优势,帮助信息化教学基础薄弱的老师迅速搭建了课程平台,同时倡导老师组建教学团队,实现课程共建,充分提升建课效率。实现“六步”建课、建班功能,创设教学空间,降低师生实施在线教学的工作量,最大限度保证师生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和“学”上来。

3.开辟直播通道,拉近距离。为保证直播质量与教学信息通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打造“有温度的教学”。教务处利用腾讯微信校园卡及腾讯乐享开设“云农职直播大课堂”校级专门通道,每天遴选2位教师向全校学生开设课程直播讲座和互动空间。自3月2日至4月6日,共进行直播42场,总观看量达194 615人次,打造了高效“数智化”教学范式。

4.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支持。学校下发培训通知,组建在线教学支持团队,采取专家直播授课等方式为全体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提供有力支撑。针对常用教学平台,组建微信和QQ群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随时进行平台使用方法的线上答疑和指导。同时为满足教师网络教学需求,教务处整合网络资源,制定了教师线上自主提升实施方案。针对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普遍面临的平台使用和技术问题,在开学前后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5场线上专题培训,共有443名教师参与,教师平均在线培训时长达209分钟,同时辅以教程、视频、推文、工作手册等形式及时为教师答疑解惑,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二)引企入教,构建“双线课堂”,协同推进在线课程建设

融合、开放、多元的线上教学形态要求专业课程要打破传统章节式的课程体系,以多种形式将课堂教学与真实工作场景相融合。为此,学校积极搭建“灵活互融”的柔性课程体系,打造线上的“职业教育—产业”生态系统,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产业动态。针对此次疫情,在推进在线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课程还根据不同课程模块需要,校企共建课程标准和模块内容,利用云平台“主讲”“辅讲”功能,校、企教师互为助教“共上一堂课”,共同推进在线教学的课程建设。

同时学校构建起了以慕课建设为主,直播教学为辅的“两线课堂”。对于网上教学资源相对丰富的课程,我们鼓励通过慕课方式进行快速建课,并根据学情和教学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完善。对于线上教学资料不足,无法完全支持学生线上自学的课程,主要采用“线上自学+课堂直播”混合方式开展教学,课堂直播包括视频直播,也可以是“PPT+语音讲解”的方式直播,同时支持直播内容回看,充分照顾网络不便的同学。

(三)一课一策,做好“三个衔接”,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在推进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充分分析学情,实现“一课一对策”“一生一方案”,确保每名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

1.做好“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衔接。自3月2日至4月3日,教务处充分利用云农职直播大课堂,通过直播课程将课程思政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充分融入知识技能教育,同时将生命教育、防疫科普、心理教育、劳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每门课程的重要任务。基于专业知识的“小课堂”与社会背景的“大课堂”有机衔接,打通了课内与课外,有效实现课程思政。

2.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根据在线教学和课程本身的特点,指导教师合理调整课程教学设计,对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有效重构组合。以模块化、可自选、理论知识优先作为线上教学的基本原则,突破传统线下教学的思维定式,重点规划课程线上和线下讲授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通过理论讲解适度提前,实际操作适当推后到学生返校后线下进行,合理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为线下教学衔接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做“减”法,在教学交互上做“加”法。更加强调师生、生生交互的重要性,不断设计精细丰富的教学方案和交互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时和有效积累学生学习成效的数据,为不断推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准确调整提供支撑。

3.做好“居家教学”与“返校教学”的衔接。考虑到学生居家教学受时空分离、学生个体网络学习环境差异、学习能力、自控力等因素影响,线上考核的效度无法保证,学校在组织教师编制学期授课计划过程中,在明确线上考核的同时,强化返校后线下学习的考核内容统一设计。不断深化网络课堂表现、在线活跃度、习题完成度、视音频等非实物作品和过程评价,结合方案设计、远程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让线上教学更加强调获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非传授知识本身。努力达到疫情条件下线上教学“实质等效”的要求。同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各二级学院制订了在开学后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量身补课的措施,确保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四)加强联动,构建“四维网格”,完善在线课程教学治理

为保障在线教学的有效推进,学校利用在抗疫过程中形成的高效率治理网格,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大主体的相互关系和其在线上教学中的职能,建立四维立体化网格:

1.学生层面。学生导学工作保证了人人入群,“一个也不能少”。首先,以任课教师为主导,组建课程QQ群、微信群,搭建有效沟通渠道;同时为落实学生的在线教学引导,学校开展新学期导学第一课直播,给予同学们在学习信心、学习方法、学习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相关指导,新学期导学课共有8.1万人次观看并实时互动;此外,不断强化对学生的关心帮扶和心理健康辅导,确保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务部门以常规问卷和随机问卷相结合的形式,收集同学学习情况,学习委员按周收集学情信息并上报,形成“学生-班级-课程”学情信息联动通道。根据学情调查与分析,在组合使用线上教学工具时,尽可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情况。

2.教师层面。以课程为基础,各平台学情数据为每位教师进行实时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任课教师根据学情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实时更新调整教学资源,及时进行教学互动;教研室主任负责审核本课程组的全部教学在线教学方案,每周反馈在线教学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各教学部门教学院长(主管教学负责人)负责审核各专业不同课程组的在线教学方案,并对本学院每周在线教学总体推进情况进行监管。形成“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的教情信息联动,不断推动观念更新和教师角色转换,采取更为实质等效的教学方式。

3.学院层面。教学院长负责收集学生学情信息,分类核实并反馈至教学质控办;教学质控办负责组织全校在线教学质量监管,形成学院在线教学质量周报;学院分管教学领导负责全院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审核学院在线教学质量周报,形成“教学院长-教学督导室-学院”质量信息监控体系。另外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院挖掘和推荐了相关优秀教学案例作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教学经验在全校范围推广,同时还加强了对平台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为教学质量保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鼓励教师采用多工具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留痕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稳定可控。引导教师深入挖掘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功能,促进教学模式迭代更新。

4.企业层面。作为切实承担起校企合作的一方主体,在疫情期间也承担了平台支撑、技术支持、协同教学、技能培训、就业吸纳等多重任务,是确保在线教学实施的有力保障。依托网格化管理,学校与企业一起实现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治理模式,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结 语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自3月2日线上开学以来,经过全院师生共同努力,在线教学历经“平稳保障”“提质升级”“引领示范”三个阶段,切实做到了“在线学习不缩水,教学质量不降低”。学校以“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乐享”“智慧树”等教学平台作为授课主要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自开学以来,共有332名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占全校本学期具有授课任务教师总数的93%,通过“学习通”学生身份认证并进行学习的学生总数共计7906名,占全校本学期有学习任务学生总数的100%。

仅在超星教学平台,开学前四周,学校访问总数达7450 万次(云南省各校平均访问量约1200万次),共运行课程2100 余门(云南省各校平均运行课程约716 门),上传资源7万余个(云南省各校平均上传资源数约为8665 个)。学生平均到课率为93.7%,在线教学整体运行良好,平稳有序,授课教师积极投入,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热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学院多措并举,逆向前行,变危机为契机,积极探索并实施“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与创新大潮中,为确保疫情期间的教学和育人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学院课程课堂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