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顶山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2020-06-12屈佳佳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平顶山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屈佳佳

一、平顶山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平顶山市1957年建市以来,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依托的工业型城市。第二产业是平顶山市的主导产业,随着该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并重点支持部分基础条件好、工作力度大、改革创新举措实、示范作用明显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目前,全国共设有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2017年确定了12座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9年9月1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公布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名单,支持平顶山市和洛阳市联合建设河南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我市成功获批成为国家第二批示范区。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从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判断出不同产业的层次结构,现将平顶山市三次产业比重进行汇总。

表1-1 平顶山市2000-2018年三次产业比重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0-2018年,平顶山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的格局。201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135.2亿元,比2017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160.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1016.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957.6亿元,增长7.8%。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8.6:48.8:42.6变化为7.5:47.6:44.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

就平顶山市来讲,平顶山市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第二产业的发展最快,平顶山市的总产值中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在50%左右,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的发展最慢。

根据结构变革调整理论和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平顶山市产业结构正在趋于合理。但从整体看,农业还有继续调整的空间,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偏低。平顶山市呈现出“农业小市、工业大市、服务业弱市”的特征。第三产业的资源消耗较低,污染低,吸收的就业人数多等特点,是平顶山市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可以从产业结构层面提高该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且,相较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来说,第三产业具有较平稳的增长波动,能减轻平顶山市整体的经济波动。因此,平顶山市的产业结构应通过优化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化。

二、平顶山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平顶山市农业产业规划指出,该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目标是提升平顶山市整体的竞争力,结合平顶山市的实际情况,农业所占的比例仍然偏高。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偏大。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过大,约80%,而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大豆、棉花、芝麻等的种植面积较小,没有规模优势。果园经济具有竞争优势,但发展不足。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50%,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畜牧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生猪规模饲养业比重太大,牛、羊、禽类养殖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奶牛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过小,三者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虽然农业内部的产业增幅比较快,但是产业结构并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二)第二产业“三高”问题依然突出

平顶山市第二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相当程度的环境透支。平顶山市第二产业主要以煤炭资源为基础,以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初加工为主,产品具有低科技含量与低附加值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与生态化的社会背景下,平顶山市依然走原材料与初等加工品的出售的道路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经济的发展,平顶山市的煤炭资源是有限的,不进行优化将会面临资源枯竭,资源枯竭会给平顶山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迫在眉睫。

(三)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通过平顶山市第三产业结构历年产值来看,近年来平顶山市第三产业虽有发展,但发展比较缓慢。第二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快,污染高等特点,第三产业的资源消耗较低,污染低,吸收的就业人数多等特点,是平顶山市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可以从产业结构层面提高该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且,相较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来说,第三产业具有较平稳的增长波动,能减轻平顶山市整体的经济波动。所以,在平顶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促进该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平顶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平顶山市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与畜牧业,林业的增长势头强劲,平顶山市的发展重点依次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渔业。平顶山市需要通过农业的科技创新使农林牧渔进行组合,延伸农业产业链,进而提升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升级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的比例,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农业产业的生态发展。具体的做法是将农林牧渔中两个产业或两个产业以上的产业进行联合,深入挖掘农林牧渔之间的相互带动及相互协调发展的潜力,从而使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的比例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促进平顶市农林牧渔协调发展。

(二)第二产业结构的转型

平顶山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依托资源开采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逐渐面临资源枯竭、城市衰退的危机,因此,促进平顶山市第二产业结构的转型势在必行。平顶山市应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延长该市煤炭产业链,推动煤炭产品转型,做大做强该市的“黑色经济”。资源型城市大多表现出对资源的过度依赖的特点,平顶山市在转型第二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应克服这种特点,依赖先进技术将传统的煤炭产业向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引导,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而将原先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推进传统能源的新型化,提高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效率,促进煤炭与电力行业的集约发展。加快自主创新,新产品研发的步伐,将高耗能的产业打造成绿色低耗能的产业,打造出品牌优势。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平顶山市因位于平顶山下而得名,其总土地面积7882km2,占全省的4.8%。该地区的地貌结构以岗丘为主,其地貌结构比例为:山地:平原:岗丘=1:2:5。全市辖11个县(市)、区,72个乡(镇),2158个行政村。平顶山市1957年建市,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平顶山市历史悠久,具有数量大、种类全、级别高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包括山水、水生态、寺庙文化、都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这些旅游资源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平顶山市的旅游资源基本形成了“南部山水,北部文化”的分布状态,非常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汝官窑遗址、石漫滩水库、废弃的矿井、香山寺等,开发潜力大,是发展旅游产业的理想胜地。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解决平顶山市人们的就业问题,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

猜你喜欢

平顶山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平顶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平顶山市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平顶山市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平顶山市煤矿工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