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探究

2020-06-12王霞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活动

王霞

一、前言

内部控制的有效应用,能够保障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同类型企业的不断增多,不同类型企业的多样化,增大了市场竞争压力[1]。此时,国有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并未重视内部控制,缺乏有效内部管理,给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带来较大风险,制约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此,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模式,对促进国有企业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和发展目标,对潜在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以此规避各项风险隐患,减少其带来的损失,推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稳定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在国有企业发展中,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实,能够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帮助,保障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2]。在战略方案制定后,风险管理全面发挥作用,由战略制定至最终盈利,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所有风险全面识别,并依照风险管理所得数据和信息科学规避风险,降低国有企业经济损失,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政府投资参与或控股的企业,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建设主要力量。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庞大,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多数国有企业为集团型企业,拥有诸多子公司、分公司,企业规模的庞大,经营管理非常复杂,增加了内部控制的困难度。然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国有企业为在国际市场实现更好发展,扩大企业规模,通过合并重组或在海外建立子公司等方式拓展国外业务,是国有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而在该前提下,内部控制难度再次增大。同时,若分公司遭遇风险,风险的扩散性,会直接威胁国有企业集团总公司,威胁整个国有企业的安全。对此,国有企业想要稳定发展,应依照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内部控制,以此降低各项风险,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保障总公司与各个子公司的健康运转,对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总体构造

(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互动机制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多是以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为主。换言之,风险管理是依托内部控制展开的管理活动,加强风险管理,保障国有企业运营中规避各项潜在风险,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水平[3]。虽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着重点不同,前者重视对风险的管理,后者重视规范管理带来的效果。因此,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应首先掌握经营管理中的潜在风险,构建风险管理部门,与内部控制相比,风险管理针对的是企业管理领域,具有推动风险管理向前发展的作用。而此是基于内部控制管理的衍生品,是内部控制活动的延伸。因此,在国有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构建内部控制模式时,应积极构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间的互动机制,以此发挥最佳内控效果。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模式

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的构建,是以风险管理作为基础建立的,并且按照企业实际经营发展情况,逐步完善内部控制模式。因此,在国有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模式时,应将风险管理融入其中,使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有效融合,以此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各项职能,发挥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如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融入,国有企业可通过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环节,对内部控制进行补充,发挥内部控制职能。如此,在国有企业遭遇风险时,内部控制相应人员应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素养,能够在遭遇风险时及时发挥内部控制职能,有效控制风险隐患,避免减少国有企业遭受的各项损失,推动国有企业良好发展。

五、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的措施

(一)建设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发展,国有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若企业仍采用传统管理理念,将无法满足新环境下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4]。对此,国有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模式时,应重视风险管理的引入。基于风险管理构建的内部控制,是一种新型内控理念,在内控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引进新内控理念,提高全体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为新内控模式构建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具体来讲,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应加以重视,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中,定期开展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宣讲,提高员工风险判断、风险识别能力,增强全体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绩效考核,以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参与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发挥风险管理的内控效果,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二)以风险为导向构建内部控制制度

在国有企业按照风险管理构建内部控制模式时,可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为新内控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5]。首先,国有企业应具备自我免疫机制,能够对自身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前判断,及时发现活动中的潜藏风险并解决。其次,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策略,构建风险长效控制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指标,以利益驱使提高员工风险管理意识。最后,加强企业过往经营投资的分析,及时发现其中风险、风险原因并归类,为后续其他项目风险预判提供信息支撑,发挥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全面规避各项风险,降低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

(三)基于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审计监督体系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中,内部审计机构有助于对企业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评价,为内部控制的落实与作用发挥提供信息数据支持。与国有企业其他部门相比,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特点,通过对企业所有部门、各项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保障国有企业健康稳定运转。通常,内部审计部门由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领导者需要具备成熟风险管理的经验、丰富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方能最大化发挥内部审计效果,全面监督企业各项活动项目,及时发现其中风险并解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内部审计应深入国有企业各项经营环境,实时监督风险动态管理与控制情况,及时向相应部门汇报,并委派专业人员解决,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协调运转。

六、总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型产业的重要环节,其稳定运行与长效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关系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地位。对此,国有企业想要稳定发展,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甚至不断超越,应基于风险管理构建内部控制,建设风险管理文化,调动全员风险管理意识,以风险为导向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于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审计监督体系,完善新的内部控制,发挥风险管理最佳效用,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国有企业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