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现状及其发展应对

2020-06-11李哲肖梦熊李黎杨乐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应对中医药发展现状

李哲 肖梦熊 李黎 杨乐

摘要:目的  分析目前中医养生保健的现状及服务需求状况,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办法,以期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事实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湖南、贵州三省市,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分析群众对中医养生保健的关注度及患者就医行为,对养生保健机构的人员组成、服务项目、满意度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⑴56.0%的人关注养生节目,30.0%的人做养生保健。养生保健的关注度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⑵调查的100家养生保健機构,均开展了中医药相关服务。养生保健机构从业人员均为大专及以下学历。⑶患者在基层对中医药服务有较大的需求,接受中医服务以中药、针刺、拔罐等项目为主。结论  要加快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中医药养生保健行业标准,以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养生保健;发展现状;应对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0)03-001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mand of health care service of TCM, to find problems,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behavior standard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and factual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o formulate practical policies and measures. Methods Beijing, Hunan Province and Guizhou Province were chosen. Random sampling surve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ublics attention to TCM health care and patients medical treatme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 was us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personnel composition, service items, satisfaction, etc. of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Results (1) Only 56.0% of people paid attention to health care programs and 30.0% did health care. There wa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health care. (2) The 100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surveyed all carried out TCM-related services. The employees of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were with junior college degree and below. (3) Patients had a greater demand for TCM servic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mainly accepted TCM services, such as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cupuncture, cupping and other projects.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sped up, and standards for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of TC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of TCM.

Key words: TCM; health care;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中医养生保健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精髓,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方法和手段,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养生保健素养逐步增强,中医“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实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养生热持续升温,并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中医养生保健发展参差不齐,在市场、人才及技术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此,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关注度,分析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服务与需求状况,了解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和存在的瓶颈问题,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事实依据。

1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问卷调查

1.1  调查方法

2018年6月,选取北京、湖南、贵州三省市,调研人员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入户区域、街道,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录入数据,并进行相关指标分析。9月份回收调查问卷。

养生保健机构调查以各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数据库》为数据源,在预检索与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选取养生、理疗、中医养生、艾灸、保健、按摩、刮痧、康体、拔罐、健康、健康管理、美容美发美体、足浴等13个关键词构建检索策略,统计分析机构的数量、区域分布、规模、成立注册及服务项目提供等情况。

1.2  问卷内容

问卷内容分3个部分。⑴《养生保健问卷调查表》,主要指宏观层面的养生保健分析,包括是否关注养生保健,是否有做养生保健,做养生保健的性别差异,经常做的保健项目等。⑵《养生保健机构问卷调查表》,调查社会养生保健机构是否开展中医药相关服务,社会养生保健机构从业人员情况,分析他们的学历、职称及执业类别。⑶《患者问卷调查表》,分析患者的就医行为,接受中医服务的技术种类,是否选择在基层就医及就医后的满意度。

2  結果

2.1  养生保健问卷调查表

发放《养生保健问卷调查表》800份,回收 500份,问卷回收率62.5%。

回收的500份《养生保健问卷调查表》中,经常关注养生节目的有280人,占到56.0%。经常做养生保健的有150人,占到30.0%;其中,经常做养生保健的女性有80人,男性有70人,性别差异不明显。从所做的中医养生保健项目来看,足疗项目最多。

2.2  养生保健机构问卷调查表

发放《养生保健机构问卷调查表》120份,回收100份,问卷回收率83.3%。

2.2.1  养生保健机构情况  100家养生保健机构均开展了中医药养生相关服务,达100%。

2.2.2  养生保健机构人员情况  在回收的100份调查表中,养生保健机构人员共有229名,全部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初级职称占89.1%,中级职称占8.7%,也存在高级职称,仅占2.2%。执业类别来看,大体均衡,中医略低于西医(见表1)。

2.2.3  开展的中医药服务项目情况  100家养生保健机构中,100%的养生保健机构开展推拿按摩和拔罐服务。开展足疗、灸法、刮痧、中药熏洗、药浴服务的分别有95、40、98、62、55家。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只有8家,92.0%的社会养生保健机构未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2.3  患者问卷调查表

发放《患者问卷调查表》80份,回收80份,问卷回收率100%。

2.3.1  患者就医行为分析  接受过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有78人,占比97.5%。而在选择中医药治疗的疾病中,治疗常见病40人,占比51.3%;治疗慢性病56人,占比71.8%;治疗急性病8人,占比10.3%;治疗传染性疾病0人;其他(皮肤科、眼科等)4人,占比5.1%。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治疗慢性病、常见病。这与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生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在接受过中医服务的患者中,接受中药服务  71人,占比91.0%;接受针刺47人,占比60.3%;接受灸法22人,占比28.2%;接受推拿17人,占比21.8%;接受刮痧9人,占比11.5%;接受拔罐37人,占比47.4%;接受针刀1人,占比1.3%;接受外治法2人,占比2.6%,接受其他疗法(如物理治疗)8人,占比10.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患者接受中医服务以中药、针刺、拔罐等项目为主。

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中医药服务首诊的患者有70人,占比87.5%。究其原因,卫生机构离患者家近51人,占比72.9%;服务项目全28人,占比40.0%;认为疗效好27人,占比38.6%;有名医出诊4人,占比5.7%。选择中医药服务不在基层首诊的原因当中,认为没有中医师出诊的有3人,认为疗效差的有3人,认为其他原因(中药苦、见效慢)的有4人。

2.3.2  患者对医疗供给满意度分析  认为本区中医药服务满足本人需求的患者有42人,占比52.5%;认为基本满足的有35人,占比43.8%;认为不能满足需求的有3人,占比3.7%。

对中医治疗效果满意有47人,占比58.8%;基本满意31人,占比38.7%;不满意2人,占比2.5%。

患者对中医治疗收费的评价:认为收费合适的59人,占比73.8%;认为收费太高的16人,占比20.0%;认为费用很便宜的5人,占比6.2%。

偶尔选择中医的16人,占比20.0%;选择中医次数较多的62人,占比77.5%;没看过中医的    2人,占比2.5%。结果表明,在基层对中医药服务有较大的需求。

3  分析与讨论

3.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1],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力争用30年时间构建起较完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2011年,《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药酒》《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穴位贴敷》《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术》《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艾灸》《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8种技术规范发布,提升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科学化、规范化[2]。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并把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先后发布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用稿)》[4]、《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5]和《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的暂行规定》[6]等文件,指导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2015年,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7],指出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8],进一步促进和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日渐受到国家重视,初步形成规模。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医养生保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国家“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3.2  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迅猛增加,产品和设备不断涌现

中医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延长生命时限,提高生活质量。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先后确定了173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65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23个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准入试点地区[9],探索建立以区域为单位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机制和模式。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中期评估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54.7%的中医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室,为群众提供服务1983万人次/年,引导中医医院逐步由“重治疗”向“防治并重”转变。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治未病学术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丰富。目前,仅重庆市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就达到4326家,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酒店、宾馆达到481家。江苏常州、泰州有近3000家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敷贴、香熏、热熨、药膳等成为时尚特色。通过“治未病”高峰论坛、“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等各种活动的高效推动,群众的健康理念逐步转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断提高,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达到8.55%。据调查,2016年底,全国46.3%的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了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干预服务,58.1%的0~36个月儿童接受了每年2次的中医调养服务,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中医养生保健服务[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会所、中医保健、中医按摩等机构随处可见。这些机构水平差别悬殊,良莠不齐,有些机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败坏了中医的声誉。因此,分析、研究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办法,对于促进中医健康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民群众追求生活质量和健康益寿,中医养生保健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以上调研结果表明,全国部分省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初步成形,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认可,运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中医养生保健队伍基本形成,通过开展传统中医药养生项目,使“未病先防”的理念深入人心,对提高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预见,随着中医的大力推广,人民群众对养生保健需求将不断增加,其作为健康服务的优势和重要内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养生保健增强了人民体质,减少了公共医疗资金的投入,带来了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要促进和加快中医药养生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加快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明确界定养生保健机构的经营范围和职责。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其次,建立中医药养生保健行业标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审核养生保健机构的资质,规范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评估结果。对于不合格的养生保健机构坚决予以取缔,保证服务质量。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教育,加大科普策划和社区组织的力度,揭露和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建立中医药养生保健示范基地,树立行业新形象。最后,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管理,强化行业自律,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执业行为,制定行业从业人员执业标准;建立人员培训、考核、考试体系,加强执业资格的审查、认证和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准入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08-08-22)[2019-03-24].http:// www.satcm.gov.cn/yizhengsi/gongzuodongtai/2018-03-25/6641.html.

[2] 冯磊.中医养生保健八种技术规范发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 19(1):70.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国际商报, 2013-10-18(B0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确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地区的通知[EB/OL].(2012-01-20)[2019-03-24].http:// www.satcm.gov.cn/yizhengsi/gongzuodongtai/2018-03-24/2932.html.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6-01-18)[2019-03-24].http://www. satcm.gov.cn/yizhengsi/gongzuodongtai/2018-03-24/2687.html.

[6] 國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师在养生保 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的暂行规定》的通知[EB/OL]. (2016-01-18)[2019-03-24].http://www.satcm.gov.cn/yizhengsi/ gongzuodongtai/2018-03-24/2686.html.

[7]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5-07)[2019-03-24].http:// www.satcm.gov.cn/yizhengsi/gongzuodongtai/2018-03-24/2686.html.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开征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EB/OL].(2018-06-15) [2019-03-24].http://yz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06-15/7249.html.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壮丽70年中医药发展成就巡礼·保健篇]“治未病”不再被误以为“治胃病”[EB/OL].(2019-09-12)[2019-09-20]. http://www.satcm.gov.cn/xinxifabu/shizhengyaowen/2019-09-12/ 10865.html.

(收稿日期:2019-10-08)

(修回日期:2019-12-02;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应对中医药发展现状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