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色天香 占尽春光

2020-06-11洛阳市文旅局

旅游 2020年4期
关键词:洛阳牡丹

洛阳市文旅局

光阴拂过你的指尖,亲吻了你的脸,轻轻时间展开你的过往,重现你的恋恋风尘,淡淡火之淬炼,流年考验,一眼千年,荣枯变换;情之升华,神韵积攒,千古一线,姻缘不变。

来,一起,在暗香浮动中,畅游春风摇曳的城,缓缓

来,一起,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醉心痴狂的人,慢慢

牡丹之源自“母丹”

天下之花,以牡丹为最;天下牡丹,以洛阳为甲。

人言,惟有读懂牡丹,方能读懂洛阳。其实,何止于此!读懂牡丹,您甚至可以明了中国人的风情。

那么,如何读懂牡丹?这还要从其源头说起。

相传,很久以前,洛阳邙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妇,他们中年得子,取名鹦哥。鹦哥10岁那年,村里流传怪病,其父不幸离世,其母奄奄一息。鹦哥决定登邙山顶,至仙人台,挖灵芝草,救母。

山路上,他偶遇一位白胡老叟,老叟给了他一方青石,并告诉他,若想救母,需将青石打磨成钥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鹦哥在小溪边不分昼夜地打磨,最终,青石化为一把金钥匙。老叟指点鹦哥用金钥匙打开王母的炼丹房,取一粒仙丹便可救他的母亲。

1春赏牡丹。

2亭亭玉立。

鹦哥推开炼丹房之门,从金丹葫芦里倒出一粒金丹,正欲转身,想到得病的众乡亲也需金丹救命,便把葫芦倒了个底朝天,结果被王母发现。鹦哥眼看被抓,便把仙丹全部撒下,以期捡到的村民能保性命。王母抓住鹦哥,欲将其处死。此时,此前出现的白胡老叟,化为南极仙翁,他向王母求情放了鹦哥,并告诉鹦哥,落在邙山上的仙丹已长出奇花,用它的根、皮熬药,便可救人。后来,鹦哥回到山下,果然见满山鲜花。乡亲们将花的根、皮取下熬成汤药,村里的病人均恢复健康。因为这花是王母的仙丹所化,所以大家叫它“母丹”,后来改为“牡丹”。

虽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自然造化,牡丹的存在和发展,恰与传说相符,而这又仰赖于人们对其药用价值的发现。《神农本草经》将牡丹列为“中品”,认为牡丹可“除症结淤血,安五脏”;《黄帝内经·素问》则载“清明次五日,牡丹华”,说明了其盛开之时令。凡此种种,皆可证牡丹早在数千年前,便孕育于我中华大地。

那牡丹又因何而兴呢?

如果说,牡丹在上古时代多作为柴火,或药植,那么,其成为庭院之花,则始于东晋。而这一论断来源自东晋知名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画中,洛水之滨,盛开簇簇牡丹,而其形态已有人工悉心照料的痕迹。由此,专家考证推断,牡丹的栽培观赏史距今已有1600多年。

皇家之宠数隋唐

时至隋代,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20箱牡丹”,牡丹正式进入规模化栽培时期,而这也奠定了此后洛阳牡丹始于隋、兴于唐、甲天下于宋的说法。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句出自欧阳修《洛阳牡丹图》中的名句,传诵千年。表面上看,其一语道破了洛阳土地的肥沃,适宜牡丹生长。但若深究起来,其言外之意是说,洛阳山水形胜,王气汇聚,托起了一个个的王朝,而正是洛阳这君临天下的帝都霸气,赋予了洛阳牡丹不同于他处牡丹及其他花卉的气质。

说到洛阳牡丹的王者之气,就不得不提到几位将她一步步推向巅峰的帝王。下面我们就穿越时空,与几位帝王相会,让他们讲讲自己恩宠牡丹的故事。

3洛阳牡丹甲天下。

西苑内,龙舟上,着金袍、悬玉带的隋炀帝立于船头,大声呼喊着“洛阳啊,世人皆咒骂于我,斥我为贪淫好色、骄奢淫逸的昏君。”隋炀帝灌了口时间的苦酒,感嘆到:“曾经,你的四周环绕花草,名园林立,但因连年战乱,无迹可寻,故我才建起这西苑。你看这方圆二百里的皇家园林,尽显皇家气派。这苑中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皆是我遣人从各地搜罗而来,尤其这姹紫嫣红的牡丹,更是我命人千挑万选专程运来,为的是让洛阳园林复繁茂,绽春蕾,得满园春色。因此,世人可以咒骂我,但你不能,因为我对你的爱发自真心。”说完,隋炀帝纵身跃入碧水之中。

上阳宫内,一位披龙袍、拄龙头拐的老人步履蹒跚,她望了望庭院内的焦枝牡丹心下怅然:“牡丹啊牡丹,于你顽强的生命力而言,我已风烛残年。世人说我是被权力冲淡了亲情与爱情的女人,他们编造出荒诞的故事,说我恨你、贬你、虐你,将我变成他们眼中的样子——一个滥用皇权的女人。多么可悲!可悲的不是我,而是他们!因为流言抵不过时间,后人一定会知晓我对你的爱,知晓我在洛城因见不到你的百般姿态,硬是将你从长安带来,伴我左右,悉心照料。多么可怜!可怜的不是我,而是你!我即将离开这个给了我荣耀又带给我伤痕和伤心的世界,可在我走后,你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亲吻过牡丹的脸庞,武皇的身影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观风殿的尽头。

4国际牡丹园。

1洁白无瑕。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日沉香亭前李太白醉酒赋诗,我抚琴奏乐,玉环赏花欢颜的场景。那是我一生中的幸福时刻。”唐玄宗李隆基充满感伤地说,而这也得益于那来自洛阳的花师宋单父,其植万株花,色各不同,实在令人称奇。

“为了与我的玉环再能见到繁花盛景,我赐金命宋单父回洛再育新花、名花,并昭告天下花师广育新花。可谁知道,未见盛景,我与爱妃竟阴阳两隔。花还在,且越发的奇绝惊艳,但在我眼里,看到的只有玉环与我诀别时伤心的眼神。”李隆基背转身,以袖掩面,啜泣连连。

牡丹得皇家恩宠,从“草根”成为王者,皇家垂范引导,王官贵胄竞相效仿,至宋“万花会”,牡丹已入寻常人家,士庶爱牡丹之风在洛盛行。

文人之好诗画中

花是自然的馈赠,花开花落,花荣花枯,总能触动文人心底那柔软的地方。而这其中,牡丹作为中国特有的植物,作为历史文化及民族意识中的印记和符号,更成为文人们竞相描绘和勾勒的对象。

洛阳牡丹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宋。从唐代到今天,无数名人为之写下诗篇。

2姹紫嫣红。

3清爽雅致。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写洛阳花开之景;“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富夜赏牡丹之趣;“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咏游子思乡之情;“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醉牡丹花之香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气高情便有余”绘含苞待放之姿……

据统计,唐宋两代有130多位诗人写过牡丹诗,留下诗篇600多首。宋代以降,又有近百名诗人(不包括写白话诗的诗人)留下270多首牡丹诗。但细究起来,还是唐代的诗人写的牡丹诗多,而这其中白居易便是那个写牡丹诗最多的诗人。

白居易虽非洛阳人,但出于对牡丹的喜爱、对香山的迷恋,其晚年久居洛阳,死后葬在洛阳。他与牡丹有着不解之缘,而这缘分直到如今还时常被我们提起。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出自白居易《牡丹芳》中的名句,是每年牡丹文化节及各种关于洛阳文化旅游推介的盛会、庆典、活动上的“常客”,之所以此句传颂度高,实是因为白居易一句话便勾勒出的花期、花会盛景,而这首47句长诗也着实写尽了牡丹的风姿神韵与活色生香。

其实,白乐天不仅写牡丹,他还买牡丹、种牡丹、唱牡丹。为了能排遣因仕途不顺的茫然心境,找寻生活的自在逍遥,他还组织了个牡丹诗社,将文人墨客聚在一起,赏花、饮酒、赋诗、抚琴。他写的《买花》为我们描绘了他买花所遇之景,也侧面展现出了暮春洛城花海人潮的景象:“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体会诗中景象,你会感叹他这独辟蹊径的选择之妙。

如果说,白居易这一外乡人,因迷恋牡丹而久居洛阳,写下了众多牡丹诗篇的话,那么,作为洛阳人的刘禹锡對牡丹的热爱就更加热烈,也更有一种发自肺腑的家乡自豪感。正因此,他将牡丹的格调在诗歌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赏牡丹》中他写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这是多么高的褒奖和赞扬,是多么真挚的爱和火热的情感。

4诗与花。

1百花之王。

唐代,栽植、培育、欣赏牡丹之风兴起,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中断后,至宋朝,洛阳牡丹不仅迎来了新的春天,而且更进一步名甲天下。这不仅要归功于出生、成长于洛阳,后平定纷乱、还民太平、兴建园林、为家乡栽植牡丹的宋太祖赵匡胤,更要归功于将洛阳牡丹推向天下牡丹之巅的欧阳修。他在《洛阳牡丹记》中这样写到:“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已下不能独立与洛阳敌。”他将中国各地的牡丹悉数对比,认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

此外,欧阳修的长诗《洛阳牡丹图》,不仅展尽了宋初洛阳牡丹的发展状况,更一语道破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原因——“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此后,梅尧臣、司马光、苏轼、杨万里等文人雅士也都留下了那个时代对牡丹的赞美。

正所谓诗画不分家,诗与画作为对美的两种重要表达方式,所描绘的意象往往有着惊人的相像,从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出现牡丹的身影,到唐寅的《题牡丹画图》,再到徐渭、郎世宁、李苦禅、张大千、齐白石,以及现在牡丹画的自成一派,牡丹的自然美质哺育了历代花鸟画家,丰富了花鸟画品类的描绘内容,也因此成为画家们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演绎的经典。

牡丹畫画法多样,写意牡丹的奔放豪爽,尽显牡丹霸气的王者之气;工笔牡丹气韵典雅,尤适展现花开时节的灿烂美好。

中国的国画牡丹深受国人的喜爱,不只因牡丹鲜艳美丽,人们想通过各种方式留住它的美好,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能讨个好寓意,取个好意头。因此,国画牡丹的不同寓意中,人们可感受不同的情景,拥有各自别样情怀。如把牡丹与白头翁画在—起,就叫作“富贵白头”;将牡丹与孔雀、百灵、喜鹊等众鸟画在一起,就叫作“一堂富贵”……

四月,当你徜徉在洛阳的街头、公园,相信你都会发现展开画板、描绘牡丹的人,相信你都会见到摊开宣纸、挥毫泼墨的画家、大师,你大可在他们身边驻足,观赏他们的创作,领略这只有在洛阳才能一见的画境美景。

匠人之情传绝艺

牡丹不是生来就是国色天香的。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牡丹及牡丹文化能发展到今天,与历代园丁们、工艺匠人们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唐代,有一个种牡丹高手叫宋单父。

2千姿百态。

3花开富贵。

柳宗元的《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孺,善吟诗,亦能种艺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上皇召至骊山,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有人感慨宋单父的绝活儿后继无人,也是,“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这样的技术要是流传至今,牡丹还不得更美更香?

牡丹跟人一样会得病。给牡丹治病,苏直是高手。宋代陶谷《清异录》曰:“苏直善治花,瘠者腴之,病者安之,时人竞称为‘花太医。”

宋单父和苏直,一个善种,一个善医,真是绝配,于是,清代王晫在《看花述异记》里将两个人凑在了一起。在书中,王晫说自己到沈氏园看牡丹,遇见一个仙女,被仙女领着去见“魏夫人”,中途“见有二司如官署,右曰‘太医院,左曰‘太师府”。仙女说,“太医院”里住着苏直,“太师府”里住着宋单父。

高手之绝在民间

如果说,古人想方设法让牡丹的姿色更艳,为的是延长花期,多赏几日。那么,他们当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今日洛城的牡丹匠人,在科技的帮助下,通过多年来不懈努力和坚守,不断地创新和实践,不仅可以让牡丹花开随时,还能让牡丹花开更艳,色彩更多。他们中有在我国最早研究通过温度控制牡丹代谢、延长牡丹花期的史国安;有基本上将国内牡丹种质资源摸清、为洛阳培育出70余个牡丹新品的李道清;有能准确辨认超过400个牡丹品种,为寻找野生牡丹跋山涉水,让牡丹开在青藏高原的刘改秀;有半路出家却潜心育种,能徒手测温的樊晓辉……在洛阳,像他们一样的牡丹匠人还有许多,他们经过无数次地实验失败,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凭借对牡丹的爱,不仅让牡丹品种的数量从几百种,增加到了如今的1200多种。留住了牡丹的美好,还让牡丹的价值发扬光大。

没有东西可以永恒,鲜花如此,牡丹产品亦是如此,洛阳牡丹匠人深知这个道理。但他们欣然接受的是植物宿败的命运,坚守的是对牡丹爱的信仰,创新的是牡丹与你我相伴永远的未来。

4洛阳国家牡丹园石碑。

5人间仙境。

1花红柳绿。

百姓之爱满城香

四月洛阳城,暖阳将空气中的花香从恬淡煨至香浓。

街道上、公园中,每一朵明艳的花前,都跳动着一颗颗欢喜的心,踟蹰着无数个欣悦的人。在他们的眼里、话语中,在他们的身上、镜头中,在他们的笔下、画卷中,牡丹的身姿随风摆动。人们颂扬着她的品格,人们赞美着她的容颜,人们学习着她的风骨,人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她炽热的爱恋。

2花开正艳。

国运昌时牡丹兴,赏花之人享太平。而生于乱世、长于末世的人,无心欣赏她的一身华容。在他们眼中是东晋的黑暗、南北朝的动荡、五代的更迭、十国的分裂、明末的落后,眼中的她是与这纷乱世界格格不入的艳俗容颜。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只赞竹菊,愿学梅兰,看上去秉持气节,处变不惊,实则也是无奈之举。

因此,牡丹与盛世总是相伴而行。

如果不是生逢盛世,怎会有平乐这“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的诞生;如果不是生逢盛世,怎会有老人细心呵护出绽放200余多美艳花朵的“牡丹树”?如果不是生逢盛世,怎会有牡丹文化节花海人潮的热闹场景?如果不是生逢盛世,怎会有牡丹香飘内外、远渡重洋的精彩?如果不是生逢盛世,怎会有牡丹姿态万千、品类繁盛的大家庭?

百姓喜愛牡丹,并非独爱它的容颜,更多是喜爱盛世的太平,喜爱牡丹背后蕴藏的生活之美。的确,生活需要安定,安居才能乐业,心安才能路明,才会学到看清的能力,掌握选择的本领;生活需要智慧,做事才能有度,知足才能常乐,才会领悟大智若愚的意义,才会懂得拒绝的魅力;生活需要仪式感,幸福才能保鲜,人生才有情趣,才会让缱绻在岁月中的日常琐碎,变成充满感动的细水长流,才会让淡如白水的每一日,都如鲜花怒放般的绚烂,充满激情。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带给人的欢乐,是所有百姓的欢乐。

TIPS

西苑公园:西苑公园地处隋炀帝西苑遗址内,故而得名。园内水域面积广阔,湖中建有瀛洲、牡丹二岛,岛上奇花、异木、亭阁相应,湖之西石山、瀑布飞流;东有平川,花木繁茂;南有牡丹园,国色天香;北有月季园、竹园,是融古今园林为一体的特色公园。

上阳宫文化园:上阳宫文化园,建立在昔日上阳宫遗址上,园内亭台楼阁,飞檐微翘,流水潺潺,绿草如茵,移步易景。在园内唐文化专题博物馆,您可能看到唐三彩镇墓兽、官定执壶、雕花胭脂盒、千年银杏木雕观音像等珍贵文物。

白园: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其在龙门修香山寺,一生对龙门山水眷恋喜爱,死后后人遵嘱将其藏于龙门山。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修建白园。园内明山秀水,花木树石,亭台楼阁,无不显现诗人性情,大唐风采。

平乐牡丹画村:平乐牡丹画村,地处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北靠邙岭,南接佛教圣地白马寺,交通便利。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浓厚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以及代代相传的绘画牡丹的风气,让平乐成了名扬海内外的“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3花非画。

4倾国倾城。

猜你喜欢

洛阳牡丹
牡丹
赏牡丹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呵,洛阳铲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绿牡丹
赏牡丹
何薇薇??《牡丹》
硬脖子的洛阳令
“洛阳不翻”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