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能源:一村一策 精准帮扶

2020-06-10徐天宝通讯员姜玉泰张红芳

山东国资 2020年4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生姜贫困户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姜玉泰 张红芳

三月的沂蒙山区,草长莺飞,花红柳绿。

“第一书记工作组来到我们村以后,我们的道路变宽了,夜晚变亮了,房屋变新了,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在“国家级古村落”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村民们谈起这几年发生的变化,一致点赞山东能源集团的省派第一书记们。

2012 年以来,山东能源集团先后选派第一书记26人次,帮扶临沂、泰安、枣庄等地的22 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0 余万元,落实各类扶持资金5700余万元。建设、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落实产业项目,在全省农村帮扶工作中创出“村企互惠”帮扶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国企帮扶乡村、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帮扶之路。

第一书记驻村脱贫

夏蔚镇位于沂水县城西30 公里,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中共山东省委分局旧址所在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在这里成立,《大众日报》在这里创刊,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2017年,全省吹响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山东能源集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派出省派第三轮3 名第一书记工作组,进驻夏蔚镇3 个贫困村(甄家疃村、晏婴店子村、王庄村)。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党的领导是老百姓的灯塔航标,不论任何时候,党的建设永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国企的政治优势和成功经验。驻村后,主宝皆、安宝川、尹占山3 名第一书记积极探索脱贫模式。工作组首先规范完善3 个村的村级管理制度,通过完善“三会一课”、“三重一大”、村务公开、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党员议事等10 项管理制度,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向村民晒账单、亮措施,促进村级事务的规范高效运行。其次,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支部主题活动日,重点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商讨党务村务,研究讨论脱贫措施;按照党员分布,以争做合格党员为目标,开展包环境卫生、包政策宣传、包治安调解、联系服务群众等具体活动,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其中,在王庄村,第一书记帮扶驻村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召开两委会32 次、党员大会17 次,学习先进典型5 个,培训两委干部、党员239 人次,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作用明显加强。村民感触最深的就是村两委能干事了,干的什么都知道了,大家伙的心里敞亮了、意见少了、干劲足了。

两年时间,第一书记们帮助甄家疃、晏婴店子、王庄建设党群服务中心2 处,增加服务办公面积2012 平方米,落实光伏发电、恒温库、生姜储存库、洗姜厂、电子厂、农资超市、农家乐、樱桃交易市场、集贸市场等产业项目11 个,提供就业岗位124 个,增加工资性收入400 万元,集体增收40 万元,脱贫624 人。同时,发挥王庄村是沂蒙精神发源地的优势,落实相关单位扶持资金600 万元,建设沂蒙精神教育基地,设立沂蒙大讲堂、民俗民事体验区、文化长廊,围绕乡村旅游和红色教育品牌搭建运作平台,带动经济发展,村子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王庄村被评为“国家级古村落”,《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国脱贫动态》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发挥企业优势助力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全力助推脱贫工作,充分利用政府扶贫政策,发挥省属企业特长,组织开展因地制宜的脱贫行动,得到了帮扶村庄群众的一致好评,树立了“山东能源”品牌形象。

“一个村子要想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一个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链。”这是第一书记尹占山的深切体会。在夏蔚镇,山东能源第一书记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根据3 个村的实际,形成了“一村一策”的精准帮扶思路。

甄家疃村种植生姜和花生,他们就帮助投资170 万元建成了50 吨的生姜储存窖1 处、洗姜厂2 处、花生油加工厂1 处,形成了特色产业链。王庄村、晏婴店子村种植大樱桃,他们争取扶持资金380 万元建设樱桃交易市场,配套建设农副产品超市2 个,投资80 万元建设600 吨恒温库,形成了集樱桃种植、采摘、销售、储存、农资流转于一体的经营模式。针对村里劳动力闲置的实际,工作组争取帮扶资金109万元,在晏婴店子村和王庄村建设脱贫车间2处,引进服装、电子零件加工厂,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近300 万元,厂房租赁费用70%用作贫困户分红,30%作为集体收入。工作组还积极争取国家光伏脱贫政策1845 万元,入股全镇6MW 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人均年增收900 元。

为进一步搞活村内经济,第一书记们还在3 个村注册成立了4 个村民合作社,投资240 万元建设沂蒙农家乐2 处、电子商务网点3 个,吸纳贫困户参与,在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为村民生产生活和农副产品网络购销带来了便利。

其他权属企业在脱贫攻坚中,针对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发挥企业优势创造性脱贫。其中,新矿集团新巨龙公司在塌陷地治理过程中,创新“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聘用搬迁村民为产业工人,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200 余个,带动了5000 户周边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建成“精准脱贫示范园区”。

枣矿集团将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精准脱贫政策相融合,投入资金52 万元,建立滕州富源生物质电厂秸秆收储运体系,收储秸秆2000 吨,促进当地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近万元。重装集团机关部室则与帮扶的困难户进行结对子,组织捐款38 万余元,设立专项脱贫基金,为村民购买驴苗,委托专业养殖公司养殖,一个养殖周期内每户增加收入3900 元。

变输血为造血效果显著

第一书记帮助沂水县磨峪村新上数字化石磨生产线(摄影/张红芳)

2018 年3 月,在省委组织部对第一书记进行第一年度考核时,有的村民误认为安宝川要走了,忍不住在考核现场哭了起来,致使考核会议中断。主持人解释说是年度考核、安宝川书记还要在村里再干一年后,他们才破涕为笑。在任职期满考核会议上,安宝川10 分钟的述职报告,3 次被村民的哭泣声打断。许多村民跟考核组说,让安书记再干两年吧,我们舍不得他走啊。

第一书记帮助沂水县五口村进行乡村整治(摄影/张红芳)

“扎根农村、心系群众,集中精力破难题、办实事,千方百计谋发展、促增收。”先后担任山东能源集团选派的第二轮、第三轮省直第一书记,2019 年4 月报名参加了省直第四轮第一书记,继续在沂水县崔家峪镇磨峪村“扎根帮扶”的安宝川,这样描述自己的“驻村心得”。

在第一书记们的努力下,变输血为造血,各帮扶村庄由被动帮扶转变为主动脱贫致富。安宝川担任第二轮第一书记的田家峪村,主要作物是生姜和苹果,他帮助筹措资金建设了山体生姜储存恒温库,年直接经营收益3 万元,由贫困户按股分红,贫困户还可根据生姜的价格波动择机出售,间接收益每年在50 万元以上,由此带动起全村生姜产业的发展。他整合社会资金200 余万元,建设储存能力1000 吨恒温库,基本解决了本村苹果的储存难题,每年又可以有15 万元租金收入。同两委班子一起多次专题研究贫困户的产业脱贫问题,确定田家峪村在苹果和生姜上做文章,形成了“果树更新换代”“苹果、生姜的存、储、运、销”“生姜小拱棚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建设旱涝保收田”等产业脱贫计划并已付诸实施,全村苹果树更换优质新品种50 余亩,推广生姜小拱棚种植110 亩,产量提高20%。同时,在贫困户中组织进行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4 年共培训48 人次,通过他们带动了全村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寻找致富门路。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村子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两年来,山东能源集团派驻的第一书记,帮助甄家疃、晏婴店子、王庄投入资金230万元,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资金820万元,为3 个村的主要道路和6000 余平方米公共场所进行美化亮化,硬化道路10 公里,建设水利项目5 个,铺设供水管道20公里,种植苗木10000余株,沿街改貌162户,建设文化广场3 处4000 余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29 盏。为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3 个村成立了3 支文艺志愿服务队,在村里义务演出6 场,到派出单位“地企共建心连心”交流演出2 场,得到了单位领导和村民的一致认可。

在其他权属企业的帮扶中,新矿集团选派的驻新泰市放城镇郗家峪村第一书记,落实40 万元资金和企业帮扶水泥600 吨,帮助修建大棚、拦河坝,硬化村内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吃水难问题,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每年集体收入增加2 万元。

临矿集团选派的驻沂水县四十里镇洪沟村第一书记,落实修路专项资金80 万元,新建穿村道路2000 米,安装排水管道700 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8 盏,改造厕所90余户,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美化墙面600平方米。

肥矿集团选派的驻肥城市王庄镇小辛村第一书记,落实34 万元资金为村内打机井、建设蔬菜大棚,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和村容村貌,帮助村里建设了年可创收20 万元的软化水再生项目。

这些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让父老乡亲心更热了、手更勤了、村风更好了、信心更足了,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欲问秋果何累累,自有春风雨潇潇。

脱贫攻坚在路上。山东能源人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和扎实作风,诠释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记者了解到,在派出的第一书记之外,山东能源集团按照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要求,2018 年8 月选派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成乡村振兴服务队到青州市开展工作,去年又选派一名中层干部到滕州市东郭镇参加乡村振兴服务队,继续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担当作为。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生姜贫困户
夏吃生姜益健康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地龙生姜平喘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