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6个子孙建造孝心房陪伴就是最大的孝顺

2020-06-09凤儿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侄子家训大叔

凤儿

56人四代同堂,他们之中有老师、有医生、有个体户……但回到家中,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就是“谭家人”;他们需要遵循共同的家训“孝为先、和为贵、勤为本、学为恒”。这条12字家训是只上了三年学的谭件生立下的,靠着这条家训,他的儿孙们个个品行优良,56人中无一人赌博,无一人抽烟,无一人犯法,还有20人考上了大学。从2016年开始,成家立业的儿女们共同集资百万建造孝心房,他们认为,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老人最需要的也是陪伴,很多父母为子女操持一辈子,随着子女们成家立业一个个离家而去,家里没了人气也就没了家的感觉,孤独终老成了宿命,他们要在这里陪着父亲慢慢老去,让父亲体会“有家”的感觉。

穷苦父亲立下十二字家训儿女将其代代相传

谭晶今年43岁,株洲市茶陵县人,现在城西小学做老师,是谭件生长子谭运保的女儿。关于爷爷,谭晶大部分是从父亲口中知道的,偶尔爷爷也会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种种。每当听到这些,谭晶都能从诉说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中,被拉回到爷爷曾经年轻的生命里。

谭件生1922年出生于农村,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因为家境贫寒,谭件生只读了三年书便辍学回家。虽然书读得不多,但谭件生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靠着自学,谭件生学会写毛笔字和打算盘。时至今日,家里的春联也都由他包揽。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洗衣做饭这样的生活技能,谭件生也像海绵般竭尽全力地汲取。慢慢地,学习成为谭件生流淌在骨子里的能力和赖以生存的本领。

谭件生成家后,接连生下八个孩子,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在农活之余,想方设法挣钱贴补家用。有段时间,谭件生和村里人会挑上一担盐去往广东售卖。从湖南到广东,一路步行,来回要走上一两个月,路途的波折和艰辛可想而知。

有一回,谭件生和朋友走散,独自落在了乡间小路。那個困苦的年代,乡野常有土匪打家劫舍。谭件生环顾四周,唯恐有人在暗处盯梢。他一刻也不敢停留,走累了停下,佯装同伴就在不远处,对着身后的密林大声喊:“哎,你快点,我在这歇歇,等你一会。”休息一会,谭件生爬起来再走上一段,又假装对同伴说:“哎,你先走,我马上就来。”靠着一路喊一路演,谭件生总算挪回了家。

贫穷教会了谭件生勤劳,在谭运保兄妹们的印象里,父亲要么佝偻着背在田地里,要么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走向远方,要么扛着锄头一点点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中……因为父亲,兄妹们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勤劳。

除了勤劳,与贫困紧密相连的还有节俭。入冬时,地里的庄稼活少,忙了一年的人们都躲在家中避寒。可谭件生却不闲着,他要去地里拾稻苗。枯黄的稻苗杆散落在地,谭件生一株株捡起来,不一会儿就能捡一大摞。他将这摞稻苗带回家,埋在果树下沤肥,来年果树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株稻草谭件生都会物尽其用,但是对父亲,他从不苛刻。谭运保记得很清楚,不论家里的日子多么潦倒,父亲总会给爷爷备下一点白糖。在物资奇缺的年月,白糖弥足珍贵。虽然那些白糖最后都被爷爷分给了孙子们,但是年幼的谭运保还是察觉到了爷爷地位的“不一般”。只有在爷爷面前,一向严厉的父亲才会变得柔软顺服。这点发现曾让谭运保欣喜不已,以至于之后只要自己犯了错,他准一溜烟儿躲到爷爷身后寻求庇护。每到这时,父亲再大的怒火也会因为爷爷按捺下去。长大后,谭运保才知道,这是父亲对爷爷孝顺的方式。而谭件生给予子女最大的奢侈就是让他们上学,不管男孩女孩,只要能学,谭件生便卯足了劲儿让孩子们学。在落后的农村,能让男孩上学的家庭已是稀少,而像谭件生这样对儿女一视同仁的,更是罕见。

父亲的以身作则和贫穷带来的早熟,让兄妹们对父亲立下的家训“孝为先、和为贵、勤为本、学为恒”十分信服。靠着这12个字,谭运保兄妹们各个上进努力,先前穷苦的家境也逐渐好转。于是,当他们各自成家立业后,这12字家训被他们传承下来。

代代相传的家训磨练出最珍贵的品质

谭运保作为长子,完全沿袭了父亲的作风。尤其是在读书上,父亲谭运保有着和父亲一样的坚持。

那是谭晶上中学的时候,村里有人当着谭晶的面劝解父亲,女孩读不读书无所谓,反正都要嫁人。谭晶在一边哑口无言,内心涌起一阵阵羞愧,好像自己真的给父亲增添了许多麻烦。但是想到退学,谭晶舍不得,她喜欢读书。谭运保却转过头看着女儿,很认真地说:“晶晶,你不用管别人说什么,只要你能读,爸爸一定会砸锅卖铁供你上学。想你爷爷那么困难都让我们八兄妹读书,我自然也能。”谭晶看着父亲,只觉得父亲说的每个字都带着力量砸进心里,让她惴惴不安的内心终于安定下来。那一刻,谭晶眼里的父亲有着山的脊梁,海的胸怀。她感激父亲,也感激爷爷。

谭运保这么说了,也确实这样做了。为了让三个孩子读书,作为乡村老师的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在课外也忙得和陀螺般一刻不停。谭晶此时眼里的父亲正如幼年时谭运保眼里的谭件生。慢慢地,他们也像曾经的父辈们一样,开始理解成人世界的辛苦,并试着分担生活的重担。

有一回,母亲杀完猪分拣出一个猪头和四只猪脚放进桶里,让谭晶拎去集市上卖。那时的谭晶十一二岁,正是最青春敏感的时候。到了集市,谭晶没和别人一样叫卖,只低着头,等人主动问价。刚坐定没一会,一件比预想更糟糕的事发生了。她看见了自己的老师。谭晶紧张极了,脑袋几乎垂到地面,一股灼热从耳后一直漫延到脸庞和脖子。谭晶默默在心里祈祷老师没看到自己,但又觉得集市不过这么大,这种可能性实在渺小。老师到底还是发现了谭晶,一看见,就不紧不慢地向学生走来。谭晶的脸像着火般烧起来,她支起胳膊挡住面对老师的一半脸,想做最后的挣扎。

“谭晶,你在卖肉呀,给老师来一个猪脚吧?”老师大大方方地指着一个猪脚。谭晶从喉咙里嗯了一声,朝老师难为情地笑了笑,手开始不听使唤的收拾猪脚。老师接过猪脚,没再说别的,微笑着走了。过了许久,谭晶发现自己的脸仍然灼烫。

12岁的谭晶在这天体会到了难堪。然而这并没有让谭晶拒绝此后同样的家务,因为只要想到父亲和爷爷,她小小自尊心上所受的打击会立刻烟消云散,同时被灌注最坚实的力量。

拥有正能量的大家庭用家训融化缺点与毛病

晚辈里像谭晶这样以家训为行为准则的不在少数。不过,难免也有个性鲜明的,谭晶的侄子就是其中之一。有次家庭聚会,表哥就抱怨侄子太懒,暑假在家什么都不做,而表嫂因为心疼孩子,也从不让侄子干家务。表哥的一番话立刻引起家族热议。谭家人一向勤劳上进,而侄子身上的懒惰和家训自然是格格不入。大家决定帮助侄子改掉毛病。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以电话、短信、组饭局等形式对侄子进行游说,建议他去做暑假工。侄子一开始还抵触,后来经不住大家轮番劝说才答应下来。于是,在家从不干家务的侄子,成了一家餐馆的洗碗工。两个月挥汗如雨的劳作,将侄子打磨得主动勤快。谭晶心想,只有经过汗水和身体酸痛的洗礼,勤劳的品质才能显得珍贵,侄子也才会珍惜身边亲人的付出。

偶尔,长辈们也有被教育的时候,例如抽烟打牌。有一回大家聚餐,小叔不知是不是一时忘情,顺手从口袋里抽出一支烟怡然自得地吸起来。烟雾萦绕扩散,一会绕到伯伯们面前,一会绕到叔叔们面前。大家寻味一看,很快找到了源头。“抽烟对身体不好,要戒掉。”“对,乱花钱还伤身体,不能再抽了。”“你一个人抽烟,那么多晚辈看着,不要起坏作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力劝小叔戒烟。小叔夹烟的手僵在半空,赶忙掐灭香烟,连连自我检讨:“不好意思啊,我不抽了,现在就戒。”在这之后,谭晶果真没再看到小叔抽烟。

谭晶觉得自己的大家庭像一个秩序严谨的小社会,每个人都是执法者,不管谁犯了错,大家都会把他拉回来。而对错的标准,自然是通过家训衡量。谭晶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感觉每个人都积极向上,每一天都充满正能量。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建筑了家训体系的爷爷。所以,不光父辈们对爷爷孝顺,谭晶这些晚辈对爷爷也是爱戴有加。

2014年初,谭晶的奶奶去世,为了更好地照顾爷爷,谭家人决定干一件大事。他们要为爷爷盖一栋房,一栋可以让爷爷居住舒适、满足所有小家庭陪伴爷爷的房子。

首先提出盖房的是谭晶的大叔谭三保。他提议由各家各户一起出资,经济條件好的多出一点,相对差一点的少出一点,量力而行。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保证质量,房子最好由大家一起动手建造。大叔的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支持,盖房计划就此提上日程。

决定盖房以后,大家都有了分工。谭晶是出纳,大叔谭三保是会计,其他叔叔负责采购、包工材料等,总之各司其职。每天他们会在家族群里公布一天的花销,每个礼拜举行一次家庭会议,总结前段工作的进展,计划下一阶段的任务。因为盖房,大家比以前聚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爷爷谭件生仿佛又变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谭晶的三叔是一名在职的公务员,工作很忙,建房时大多缺席。谭件生知道后,趁大家开会时说,不能因为三叔是公务员,工作忙,就可以少干家里的活,家里的事儿他也得一起做。三叔一听,连忙自我反省,和大家商量把盖房的事留在周末。大家笑了起来,都说没事儿。唯有爷爷不这么认为,他转过头对三叔说:“在外面,你是干部,关上门,你就是家里的一分子,不能例外,该干啥还得跟我们一样干。”三叔点头如捣蒜,大家也都觉得老爷子说得有理,于是,谁都不再着急房子的进度,不管什么事都等三叔回来一起做。

2016年底,房子终于建好,连同地下室一共五层,房间约摸二三十间,谭件生居住的一楼,洗手间就有六个,全部是坐式马桶。有叔叔一直定居在房子里陪伴爷爷,其他人节假日必定要回家团聚。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至今,大家相处得很是融洽。尤其是聚会的时候,谭家像是过年,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往家赶,叔叔婶婶、哥哥弟弟、孙子孙女满满当当五六十人,大家一起做饭、一起收拾家务、一起聊天,年幼的孩子们楼上楼下到处乱窜,嬉笑声响彻屋顶。谭件生端坐在椅子上看着周围满面笑容。年近百岁的他,一生仿佛一根烛火,为孩子为家庭倾其所有,而现在孩子们正在反哺回馈,他们因此紧密聚合。

前不久,谭家发生了一件趣事。五叔想把父亲以前一个破旧的台球桌扔掉,就让谭晶帮忙一起抬出去。大叔在门外看到了被丢弃的台球桌觉得可惜,趁着五叔不在,又拉着谭晶一起把桌子抬了回来。五叔回来看见后,忍不住抱怨:“这桌子那么破,桌腿都断了,还搬回来干嘛?”大叔反驳说:“这桌子修修还能用,搬回来放东西正合适。”五叔皱着眉,面露不悦:“这桌子那么旧,放家里太难看,还是扔掉。”“不扔,这还能用。”大叔按着桌子,不让动。

谭晶看了看摇摇欲坠的桌子,又看了看吹胡子瞪眼的两个叔叔,忍不住想笑。为了张破桌子,两个年过半百的人像孩子一样斗起来。正僵持着,五叔不知从哪拿来一把锤子,对着桌子咚咚敲了两下,原本就不堪一击的桌子立刻散了架。“这下可以扔了吧?”五叔说。大叔一愣,叹了口气,摇着脑袋走了。谭晶看着大叔无可奈何的背影,又心疼又好笑,她想大叔这样忍气,心里想的肯定是爷爷的家训“和为贵”……

猜你喜欢

侄子家训大叔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失眠的熊大叔
锻炼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
怎么不早点儿问
门口
认字
梨大叔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