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班级德育工作效果的探索

2020-06-09李晓磊

黑河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德育方法班风思想道德

李晓磊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既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成才,又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言行塑造灵魂。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既然德育工作这么重要,班主任就要给予高度重视,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学生,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将班级德育工作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思想道德;社会规范;班风;德育方法

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好学的班级,使其成为学生愉快生活、健康发展的园地是每个班主任的期望。为了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言行,需要班主任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班级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全面发展。

一、了解学生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前提

全面了解学生,对整个班级和学生个体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是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前提,也是班级教育过程中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不可少的环节。

作为班主任,如果是新组建的班级,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个性倾向等;学生的社会关系,如家长职业、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所在社区环境等;学生的学业和品德情况,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性向、智能发展水平等;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状况,如行为习惯、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方式、思想道德面貌等。

如果是接任一个班级,就要对班级有如下的了解:一是班级成员的基本构成,如生源状况、年龄层次、性别比例等;二是班级学生的学业情况,如学生以往的学习状况、思想状态等;三是班级的发展状况,如班级组织、班级规范、人际关系、班级舆论、班风、班级传统;四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如学习习惯、课堂内外纪律等。为了对学生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方法作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健全班级组织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基础

班级组织机构是班级的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统一体,它包括班委会、小组、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其中,班委会是核心,是由正副班長、学习、生活、文娱、体育委员等组成,为了便于管理和教育,还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班级活动。

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队干部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按照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则培养和选拔团结、得力的班干部,这些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对班干部进行合理分工,使他们既能明确各自职责,又能团结协作。对于班干部,班主任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要经常在班里表扬班干部的优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与此同时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育班干部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时。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且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将班级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

为了提高班级管理和教育的有效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班级组织机构可以灵活设置,以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此外,为了形成班级教育网络,还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班级微信群,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将行为规范、学习教育融入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多种途径,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

三、以情感人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关键

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班级德育工作的新方法。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榜样。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对学生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教育中,对待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常常对他们敲边鼓,以示警醒;对中等生要赏识和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对待后进生要多加关爱,尽力营造一种平等、友爱的氛围,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自己在班级的价值。

四、引导自我教育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

班级德育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德育过程,最终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等。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要指导他们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长处和不足;学会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控制和反思,提高自己的分辨力、自省力和自制力;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自觉调节自己的日常行为,乐于、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等。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具体内容:

一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班级工作的重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的振兴而奋发向上的思想。增强集体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有的方矢,按照德育的方法和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二要强化常规训练。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训练的内容可以是《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诸多方面。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和全面优化相结合的训练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形成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要建立班级互助小组。班级互助小组是以小组为基本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依托小组互助机制,建构“自主管理,互助学习”的教育平台。该模式的建构要从小组的建设、小组意识的培养、小组运作制度、评价与引导等方面着手,把互助小组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共同体,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帮助、合作学习、自主管理,实现小组成员张扬个性、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要开展好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班主任要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和丰富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不同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和心理素质教育。

五、科学的评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助推器

班级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督导、评估班级德育质量的重要机制,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加强班级德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和运用,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育首位,加强班集体建设。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总之,班级德育工作纷繁复杂,其内容又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勇于实践,才能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的德育工作水平不断迈上台阶。

参考文献:

[1]莫燕燕.中学德育工作目标及制定[J].文理导航,2017,(18).

[2]张小红.新时期班级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J].教学研究,2015,(12).

[3]吴红雨.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J].新校园,2017,(20).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德育方法班风思想道德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互联网时代高中德育方法的变革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