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2020-06-09罗丽敏丁一捷陈少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渐进性标准分维持性

李 君 罗丽敏 丁一捷 陈少博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 450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首选的肾脏替代疗法,高达80%的患者需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能够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质与多余水分,纠正代谢紊乱,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限[1]。然而长时间的透析治疗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生理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致使大多患者出现疲乏及睡眠障碍问题,严重影响透析效果,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因此,如何有效消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其疲乏与睡眠质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心理干预基础上联合采用渐进性放松训练,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选标准:符合终末期肾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文化层次在小学及以上;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有条件随访者;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禁忌证;病情危重,体征不稳定;合并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服用过安眠药物或抗焦虑药物;严重视听障碍。将120例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3.46±3.51)岁;透析时间6个月~6年,平均透析时间(2.16±1.34)年。干预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3.57±3.641)岁;透析时间7个月~6年,平均透析时间(2.34±1.27)年。二组对象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频率为2~3次/周,4~5h/次,详细记录透析前后的各项体征变化,加强对患者的内瘘维护,为患者营造温馨的透析室环境,嘱咐患者遵医嘱服药,晚餐要适量,不宜过饱,睡前可以通过温水泡足来促进睡眠。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仅给予常规心理干预,在透析治疗期间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耐心向患者解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目的与意义,向患者列举一些血液透析治疗有效病例,增强患者康复自信心,在交流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其心理障碍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对消极悲观者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回忆自己的“幸福时刻”,学会感恩,每晚睡觉前记录当天发生的愉悦事情,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动员家属多陪伴患者,增强患者精神支持,每周干预1次,30min/次,持续干预2个月。

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所有护理人员均接受系统化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培训,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嘱咐患者取平卧位,将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放置于身体两侧,并与躯体成45°角,掌心向上,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先收紧肌群10~15s,再放松肌群15~20s,逐一训练全身16组肌群,并将注意力集中于该肌群的收缩与放松感觉上,最初训练时由护理人员在旁监督、指导,每次持续训练1h左右,待患者完全掌握训练方法后,再向其发放训练手册与DVD视频,嘱咐患者在家自行训练,2次/周,30min/次,持续训练2个月,并填写好训练记录单位,透析当天将训练记录单回收核查,平时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对患者进行随访。

1.3 评价指标 (1)睡眠质量:评价工具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参与计分的有18个自评条目,并将其分为7个维度,每个维度计分0~3分,总分值为21分,睡眠质量与总分值呈负性相关,总分>5分表示存在睡眠障碍[3]。(因本研究将服用催眠类药物的患者排除在外,因此PSQI计分时均忽略“睡眠药物”维度的分值,总分为18分)。(2)心理状况:评价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二个量表均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1~4分,将20个条目分值之和乘以1.25,并取其整数部分作为标准分,标准分与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SAS标准分≥50示存在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2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4]。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变化比较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PSQI各个维度评分与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变化比较分)

2.2 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分)

3 讨论

血液透析并不能完全替代肾脏工作,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透析时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心率异常、血压上升、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降低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5]。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患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容易加重疲乏症状,产生睡眠障碍,因此,如何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是以交互抑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有意识地交替收紧、放松肌肉,使个体通过掌握主动松弛过程来达到解除身心疲乏,改善心理状态的作用,其作为传统心理疗法的补充和完善,在医学、心理学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3]。本文干预组联合采用渐进性放松训练与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干预后PSQI各个维度评分、PSQI总评分、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与危娜[6]研究相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在渐进性放松训练时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各个肌群的收缩、放松时产生的感觉中,促使身体进入较佳的松弛状态,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增强机体抵抗应激的能力,纠正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缓解机体疲乏状态,进而改善其睡眠质量。

总的来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心理干预基础上联合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渐进性标准分维持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分层教学下教学质量量化模型
高校师生对原始分制与标准分制的感知对比
职教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渐进性分析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微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