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6-09黄会琴史文静杨益雯何媛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效能癌症量表

黄会琴 史文静 杨益雯 何媛媛 黄 怡 龙 建

1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2 广东康复乐园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8年公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全球新增1 810万癌症病例,死亡人数约960万,癌症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恶性肿瘤患者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以及治疗带来的种种心理压力:在刚被确诊时,患者受到极大的心理冲击,出现恐惧、绝望等消极情绪;在治疗过程中,也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甚至想通过自杀来减轻家人的负担;患者在病情稳定可控时也时常担忧肿瘤日后的复发与转移等。整个病程和康复中,患者可能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常常会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出现了手术、放疗、化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癌症患者的临床治愈和存活率明显提高,美国大约有1 500万癌症幸存者。带癌生存,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生、家属及患者共同的奋斗目标。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慢性病管理模式适用于癌症领域[2]。自我效能感是慢病管理模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人物或应付某种情境的主观判断,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心理与社会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作用于人体,特别是人的心态,从而影响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3]。因此,心理干预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查法来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促进综合心理干预在对肿瘤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实验组选取广东康复乐园2019年康复学习班的18名肿瘤患者学员,对照组选取广州肿瘤医院2019年1—6月住院患者26例。纳入标准:(1)诊断明确,均为恶性肿瘤患者,且在接受化疗、放疗、手术或者靶向治疗等,病程为5年以内;(2)年龄在18岁及以上,生活基本能自理,无认知和语言等精神障碍;(3)在实验前未接受过心理干预;(4)患者与家属在知情后自愿同意参加。排出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2)有精神病史或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3)行动不便或病情急剧恶化,无法全程参与心理干预活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付费方式、病种、疾病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 心理干预措施 实验组在临床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15d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参加三次肿瘤康复知识专题讲座,主题分别是肿瘤防治、音乐治疗、营养管理。(2)放松训练:学习郭林新气功。郭林新气功要求患者到空气新鲜、负氧离子多的地方习练,讲究“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自1971年应用于肿瘤患者康复期锻炼中,受益者超过200多万,极大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4-5]。(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曼陀罗绘画”和“正念冥想”形式开展,1次/周,积极鼓励患者直面自己的情绪,表达感受。(4)个体心理咨询:专家面对面咨询与康复指导。(5)社会支持交流活动:抗癌明星经验交流、才艺表演。对照组患者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和治疗。

1.3 测试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共计46例患者均填写调查量表,实验组在实施干预第1天和干预结束后填写2次,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生活质量问卷。由专人向患者说明填表方法,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1.4 研究工具 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中文版SUPPH量表由钱会娟改编,共28个条目,可提取为三个因子: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克隆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α)系数为0.970[6],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信性。该量表采取五级计分法,1表示“没有信心”、2表示“有一点信心”、3表示“有信心”、4表示“很有信心”、5表示“非常有信心”,满分为1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第3版中文版,临床试验证明该量表适用于中国癌症患者[7]。有30个条目,包含躯体功能(PF)、角色功能(R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SF)5个功能量表,疲乏(FA)、疼痛(PA)、恶心呕吐(NV)3个症状量表,6个单项测量项目呼吸困难(DY)、失眠(SL)、食欲丧失(AL)、便秘(CO)、腹泻(DI)、经济困难(FD)和一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GQL)[8]。功能领域量表得分和整体生活质量得分越高反映生活质量状态越好;症状量表和单项测量项目得分越高代表疾病严重,生活质量状况越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前、后实验组的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评分分别是(97.50±15.79)分,(109.56±19.89)分。实验组干预后的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综合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评分与SUPPH总分均高于从未接受过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肿瘤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UPPH量表得分比较分)

注:t1和t2分别为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前、后,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失眠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的生活量表评分比较,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倦、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等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疾病本身及其治疗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当前的医疗技术下,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延长,但在长期反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因病痛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并且会影响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导致不遵医嘱,治疗与康复效果不理想。目前,临床上不少患者由于缺乏心理护理,长期的消极心理导致患者病情恶化,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癌症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t1和t2分别为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本文是在癌症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应用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郭林新气功放松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个体心理咨询,社会支持交流活动,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SUPPH评分结果表明,接受过综合性心理干预的癌症患者的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的能力与状态明显优于普通患者(P<0.05),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也有显著性提高(P<0.05)。QLQ-C30评分结果表明,接受过综合性心理干预的癌症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倦、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等健康维度均比普通患者好(P<0.05),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失眠等亦有显著性改善(P<0.05)。 这些结果表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激起患者的生存欲望,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能够战胜癌症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效能癌症量表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