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2020-06-09黄丽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冷凝水性肺炎管路

黄丽丽

广东省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重症监护室 5166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ICU最主要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占ICU所有HAP的85%左右。其主要是指机械通气48h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情况[1]。VAP的发生如护理不当将导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天数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并影响预后。本文旨在分析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特收集我院2017年1—12月10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TO机械通气标准[2],并排除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肝肾疾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5±6.8)岁,其中20例为脑出血患者,30例为外伤患者;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5±7.1)岁,其中19例为脑出血患者,31例为外伤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相似无较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落实床上擦浴,口腔护理,按需吸痰。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其具体措施如下:

1.2.1 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及专业知识:由科室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培训重点放在学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因素、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并将出席记录纳入考核标准,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术,规范护理流程。

1.2.2 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洗手,吸痰时戴无菌手套,遵守吸痰操作流程:将吸痰管经患者颊部置入咽喉约15cm,未开启吸力的状态下,趁患者吸气时平稳插入吸痰管,手动控制吸引力并旋转退管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宜>5s),反复吸痰直至痰液洗净,提出吸痰管后采取生理盐水对管腔进行吸引冲洗。使用过的吸痰管应弃于医用垃圾。插入吸引管至1∶5 000的呋喃西林溶液中,吸取少量溶液冲洗管腔。吸痰毕,将吸引器开关关闭,吸引器管头置于呋喃西林溶液瓶中保留[3]。

1.2.3 抬高床头:无禁忌证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保持头高脚低半卧位姿势,床头保持在30°~45°,防止因床头太低时产生呕吐及误吸。

1.2.4 冷凝水及时倾倒:将呼吸机管路集水杯放置于最低位置,避免冷凝水倒流,冷凝水应及时倾倒。

1.2.5 呼吸机管理: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次性呼吸机回路管路和雾化器,尽量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每7d更换。如污染,应立即更换。每日更换加温导管和细菌过滤器。模拟肺定时消毒。

1.2.6 口腔护理:每日使用洗必泰漱口液间隔6~8h进行1次口腔护理。

1.2.7 每日唤醒和评估能否脱机拔管,争取早日拔管。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4]观察记录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护理质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价,包括病区管理、基础护理、隔离消毒及文书书写4大项,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优,反之则越差。

2 结果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中1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2.0%(11/50),观察组中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0%(4/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质量对比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观察组病区管理、基础护理、隔离消毒及文书书写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复杂,多与患者年龄、抵抗力、基础疾病、肺部病灶、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及医护人员操作有关,如患者肺部本身存在感染病灶,气管插管、手术麻醉、气管切开等操作均会对患者呼吸道黏膜造成破坏,当患者采取呼吸机治疗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进而引起感染[5-7]。特别是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许多患者处于长期卧床昏迷状态、意识丧失,无法自主呼吸,必须借助呼吸机才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加之,由于病情影响,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道堵塞、肺不张等并发症,造成脱机困难,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10]。

随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不断升高,医院应也对机械通气患者治疗和护理引起高度重视[11-12]。集束化护理也常被称为集束化干预,属于衍生的循证医学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集束化护理以患者病情为依据,结合循证医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以减少患者气道黏膜损伤,避免误吸情况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情况[13-14]。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 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发现,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李铁军、冯向莉等[15-16]报道一致,表明集束化护理能显著加速患者康复。此外,观察组病区管理、基础护理、隔离消毒及文书书写均优于对照组(P<0.05),则提示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而在集束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口腔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恰当的清洗方法,吸痰、清洗用品选择一次性用具,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防止口腔护理液流入患者呼吸道,出现感染情况。随时检查呼吸机状态,特别是管路和接水瓶环路,定时倾倒冷凝水,以保证管路通畅[17-18]。

综上所述,在机械通气护理中,与常规护理相比,集束化护理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且护理质量更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冷凝水性肺炎管路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空调冷凝水回收与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饱和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小型洁净室干盘管及其冷凝水管道施工优化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凝结水回收装置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