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发性小肝癌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与再次肝切除的疗效比较

2020-06-09谭增光冯树开冯淑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消融术复发性消融

谭增光 冯树开 王 军 冯淑娟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529900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每年约有500万人被确诊为肝癌。我国乙肝患者众多,肝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对于肝癌的治疗临床上推荐使用外科手术[1]。我国的肝癌患者90%以上都有过乙肝感染病史,同时合并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等情况,病灶多中心发生,容易早期转移,使得手术切除率低,非常容易复发,约有20%的患者能够进行手术切除。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肝癌早期的诊断率有所提高,射频消融具有安全、微创、有效的优势,应用后逐渐获得了临床医师的认可,尤其是对于早期小肝癌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与开腹手术接近[2]。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接诊的90例复发性小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了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接诊的90例复发性小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2.43±10.58)岁。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3.74±10.23)岁。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研究,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切除术,取平卧位,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用原切口进入,逐层分离组织开腹,探查肿瘤位置、有无扩散和其他脏器受累情况。根据手术需求切断肝周韧带以游离肝脏,分离胆道和血管,以便进行血管、胆管结扎等操作,行解剖性肝切除,必要时使用肝门阻断。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取仰卧位,在B超或CT的引导下选择穿刺点,使用0.5%利多卡因麻醉,若麻醉效果不理想,可使用咪唑安定针镇静或静脉全身麻醉。进针时要避免损伤肝内大血管和胆管,沿着肿瘤长径将电极针插入到病灶内,开始治疗。对于肿瘤直径≤3cm的患者,每次治疗12~16min,肿瘤直径>3cm的患者,第一靶区治疗12~16min,剩下靶区重叠消融12~16min,结束后将提高针尖温度值70~80℃拔掉,可以发挥止血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治疗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表格,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率对比 两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治疗1年后,研究组肿瘤直径≤3cm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肿瘤直径3~5cm患者的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小肝癌又可以称为早期肝癌、亚临床肝癌,是指肝细胞癌中单个结节最长直径低于3cm或是两个结节直径相加低于3cm的肝癌[3]。乙肝感染、过度劳累、水污染等是该病的常见诱因。目前临床上对于小肝癌多采用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化放疗等方式。肝移植不常用,且难以获得肝源。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手术一直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式,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4]。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传统单一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无法满足肝癌治疗的需要,治疗方式逐渐向多学科联合转变[5],在多种非手术治疗中射频消融以其适应证广、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被广泛用于肝癌的治疗中[6]。

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较为常用的方法,但是我国肝癌患者有着典型特点,绝大部分患者有乙肝病史,发展成为肝硬化,因此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较差,加上手术麻醉的影响,术后容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多为中心起源,但是术后容易出现肝内复发。若患者残留的肝功能不足,再次切除的手术率非常低。若肿瘤在肝脏周围比较容易进行手术切除,但是肿瘤病灶如果位于肝实质中央,其手术难度较大,容易牺牲较多正常肝脏组织,术后容易造成肝功能代偿不全[7]。本文中的患者为复发性小肝癌,均已经接受过治疗,患者肝功能储备明显不足,再次进行手术切除可能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慢,甚至导致预后不佳。因此,复发性小肝癌再次肝切除应注意[8-9]:(1)术前必须重点评估患者重要脏器(尤其是肝脏)功能储备及手术耐受情况;(2)术中依据探查所见决定肝脏切除范围,不应盲目追求瘤体周围的切缘宽度而过多切除正常肝组织,应行局部限量切除术,避免行规则性肝切除术而导致创伤过大,降低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另外,术中控制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护肝对症治疗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射频消融属于物理热消融技术,通过针型电极插入肿瘤病灶内,在由射频治疗仪发出交流电磁波,能够让粒子快速震动,产生摩擦热,当温度超过60℃时,肿瘤细胞会坏死,细胞内的蛋白质也会变性[10]。射频消融术最高可让局部产生100℃甚至更高的温度,进而让肿瘤细胞死亡。射频消融能够在电极的周围呈现清晰有边界的球形区域,这个区域内被覆盖的细胞都会被破坏,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孙倩等[11]的研究显示射频消融术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与手术切除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本文结果大致相同,说明射频消融术的治疗优势。Chen等[12]研究指出,对于直径<5cm的肝癌,射频消融可取得与手术切除相似的效果。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还可以凝固周围的血管,减少肿瘤转移,大部分小肝癌患者多有乙肝感染,进而合并肝硬化,所以患者的肝纤维组织增加,导热性能会下降,射频发出的热量不会散发,可以形成烤箱效应,可以让单次治疗实现一次完全毁损。本文中可以看到,研究组治疗后1年肿瘤直径≤3cm的复发率为8.89%、肿瘤直径3~5cm复发率为33.33%,对照组分别为31.11%、42.22%,肿瘤直径≤3cm的复发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对于肿瘤直径≤3cm的患者而言,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风险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对于有毗邻大血管或严重肝硬化的肝癌,相对于手术切除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肿瘤位于邻近的肝脏周边,使用射频消融术容易造成肿瘤破裂,伤及周围的正常组织,在手术中应注意[13]。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小肝癌的效果明确,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复发率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消融术复发性消融
消融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百味消融小釜中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探讨BA,EMAb及AC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口炎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