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V PAED CRRT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亚低温脑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06-09刘清红刘向红曾维兰周宇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温低温神经功能

刘清红 刘向红 曾维兰 周宇明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 341000

心搏骤停会造成心脏丧失射血功能及有效血液循环终止,致使全身组织器官出现缺氧、缺血、坏死,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丧失生命[1-2]。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搏骤停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与心率。但CPR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脑损伤,预后较差[3]。亚低温治疗可维持患者体温在一定的低温度范围内,使脑代谢减慢,减少脑氧耗和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抑制脑细胞凋亡,促进大脑神经元的恢复[4]。本研究选择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CPR成功ROSC患者,分析AV PAED CRRT在CPR成功ROSC患者的亚低温脑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抢救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CPR成功ROS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56.88±4.32)岁;心脏骤停至开始CPR时间1~10min,平均骤停时间(6.05±0.32)min;致病原因:车祸7例,呼吸衰竭16例,内科系统病变10例,溺水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6.91±4.29)岁;心脏骤停至开始CPR时间1~10 min,平均骤停时间(6.03±0.31)min;致病原因:车祸8例,呼吸衰竭15例,内科系统病变9例,溺水3例。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的成人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肝肾功能正常;从心脏骤停至实施CPR时间<45min。排除标准:未成年心肺复苏成功者;入院后24h内死亡;年龄>80岁;既往有严重肝病病史;严重创伤导致的心搏骤停;直肠温度<34℃;失血性休克。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冰毯亚低温治疗:入院后立即行冰帽、冰毯降温治疗,将肛温降至34℃后,维持24h。随后以0.25℃的速度复温,直至肛温为37.0℃,维持72h。观察组入院后立即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行AV PAED CRRT亚低温治疗:26℃室温下配制透析置换液,并置入-8℃冰箱中冷却30min至14℃,以2 000ml/h速度进行透析,逐渐降低血液温度,间隔使用14℃透析液,将肛温降至34℃后,维持24h。再以0.25℃的速度开始复温,直至肛温为37.0℃,维持72h。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复苏后7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为0~42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感觉、上肢运动等方面,分值高低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比。(3)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两组复苏后1d、3d、7d意识障碍程度,经言语反应、睁眼反应、运动反应3个维度评估。言语反应:清楚人物、地点、时间等定向问题为5分;无法准确回答有关人物、地点、时间等定向问题,对话混淆不清为4分;言语不流利,可分辨字意为3分;言语模糊不清,难以分辨字意为2分;刺激下无任何言语反应为1分。睁眼反应:自发性睁眼反应为4分,声音刺激有睁眼反应为3分,疼痛刺激有睁眼反应为2分,任何刺激下均无睁眼反应为1分。运动反应:可按指令动作为6分,能确定疼痛部位为5分,对疼痛刺激存在肢体退缩为4分;疼痛刺激时肢体过屈为3分,疼痛刺激是肢体过伸为2分,疼痛刺激时无任何反应为1分。总分为15分,分值高低与意识状态呈正比。

2 结果

2.1 两组目标体温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目标体温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7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对比分)

2.3 意识障碍程度 两组复苏后1d 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3d、7d 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心脏骤停是造成全球成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交通等重大人身伤害事故与人口老龄化的增多,其发生率明显上升。CPR是临床救治心脏骤停的唯一有效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致残、致死率较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重沉负担[5-6]。心脏骤停后应用物理方法快速降低体温至既定目标水平,并维持一段时间恒定温度后,缓慢恢复至基础体温,可防止体温反弹[7]。亚低温(32~34℃)是心脏骤停患者经过CPR恢复ROSC后进一步脑复苏治疗的最重要环节,以减轻患者神经系统损伤、改善预后[8-9]。常规冰毯亚低温是利用冰帽、冰毯进行体表降温,操作简单,但难以有效控制降温速率,降温效果较差[10]。

表3 两组GCS评分对比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AV PAED CRRT可有效缩短CPR成功ROSC患者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缺恢复,改善预后。AV PAED CRRT亚低温治疗是将冷却的透析置换液经股静脉穿刺置管实施透析,降低血液温度,可迅速降低脑组织局部温度和机体体温,降低细胞的代谢速度和耗氧量,进而减少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的生成和释放,减轻Ca2+内流,对细胞因子和炎性反应介质的产生形成抑制,拮抗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保护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AV PAED CRRT亚低温治疗所需设备相对简单,降温速度是体表降温速度的4倍,可快速达到亚体温状态,对脑细胞的活动形成暂时性抑制,减少脑细胞所需能量;调节脑血流量,使脑氧代谢率降低,增强脑缺氧耐受能力,保护大脑,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对CPR成功ROSC患者行AV PAED CRRT亚低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目标体温的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体温低温神经功能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