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艺术

2020-06-08刘明艳

西部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展现出高超的战略艺术, 一系列顶层设计,以及为了更好地将这些顶层设计付诸实践,不断推进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建章立 制,展示了我们党在如何做到“两个永不”上的智慧与能力。党中央的这一系列创新,就是逐渐凝结升华为以“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主要内容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一种管根本、管长远的大谋划、大战略。 在治国理政这样的重大问题上,更加需要政治智慧和实践智慧,更加需要每一步都迈得坚定、稳健、具有精湛的 战略艺术。

关键词:“两个永不”;战略艺术;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7-0014-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

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展现出高超的战略艺术。从制 定实施“八项规定”为自身立规定制开始,积极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凝魂聚气,深入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 动、“两学一做”实践活动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在国内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 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牵引,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国际上以积极构建和倡导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亚洲新安全观、新型国际关系展现 大国新形象,“一带一路”倡导则将国内国外两个大局、 两个战略市场深深地结合在一起,而“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深浸润其间,使得从赢得人民、到赢得民心,从赢得国 内人民到赢得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普遍欢 迎,这样,在实践中构筑起通向中国梦的大战略格局,而 作为战略根基且渗透于治国理政一切思想与实践活动之中的自律之剑与永恒的价值追求的,则是以“两个永不”(即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为根基的中国共产党 人之精神和价值追求,并不断将之具体化为体制机制性 的物质力量见诸行动。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众口头有很多新词、新向往,如 “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五大发展 理念、强力反腐,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等等,尤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简直是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此旁及亚洲梦、欧洲梦,中国当 代政治核心竞争力等主题。曾记得,习近平主席在蒙古 共和国访谈中一句“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 搭便车也好”,我们一概欢迎,竟风靡全球 [1]。及至 G20 杭州共识再出发,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全球热论。再到 2019 年 6 月的三场密集外交,再次提出中国智慧、中国 方案也令国际社会瞩目。

然而,乐意谈论是一回事;如何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十三五”规划开局遭遇国内国际经济阴霾 情势下,国际国内均秉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理念,坚持 协同创新,在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 长”的进程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协同使用好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是另一回事;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则是又一回事。当下我们最急需的, 是深刻洞悉这“又一回事”与“另一回事”之间到底存 在怎样的紧密关系。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 论问题,更是一个战略策略问题,而任务与方法的关系问 题,则是这一问题的核心和突破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怎样认识二者的关系,就有怎样的理论方法和实际行动, 当然就会生成怎样的实践结果。

怎样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任务与方法之间的关系?这 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2]  治国理政的前提。 它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性特征和 战略性功能意义。如何破题,才会让我们深入理解到这 其中的奥妙?或许毛泽东同志关于“过河”与桥或船的 关系的深刻洞见,会给我们某种启示。

在第五次反围剿正酣之时,毛泽东同志讲:

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 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 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 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 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 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 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139

今天,我们一样面临这样的境遇,与 1934 年 1 月毛泽东同志提出过河与船或桥的关系问题的时代相比,我 们具有无比优越而宽松的环境,起码我们不再面临战争 的直接威胁。那个时刻,我党以及党领导下的人民军 队——中国工农红军,正处于国民党第五次堡垒战围剿 当中。红军是否能够打破围剿,实现北上抗日是个问题, 是个关系到我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历史和现 实都一再昭示:机遇总是青睐时刻准备着的人,具有远 见卓识的人,具有战略思维的人。毛泽东同志关于任务 与方法关系的深刻洞见,在某种意义上,不正预示了遵 义会议的大逆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 大逆转,就在于战略思维方法及其积极主动的事预谋则 立上?没有问题与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深刻洞見和高 瞻远瞩的哲学智慧,哪里会赢得“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 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 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 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 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4]  的长征的胜利,哪里会 进而赢得“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 利”,哪里会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5]  那一 全新起点?然而,仅有起点,是不是就会成就今天中华民 族无比接近世界舞台中心这一光辉梦想?说的通透些, 今天,是不是更加需要继承毛泽东等老一辈诸如过河与 船或桥这样深刻而睿智的实践的辩证的哲学智慧的基础 上开新,融合创新出更契合时代的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 方法?

回头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永不 动摇信念,永不脱离群众”这种特殊的施政誓词方式亮 相在全國人民眼前,意味深长。笔者以为,这是新一届党 中央打开他们的治国理政新局面非同寻常的一瞬间,他 们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未来之间恰如其分地切入,在适当 的位置上经营着独特的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深 谙任务和方法之间深刻的辩证关系:目标越高远,任务越 艰巨,越需要复杂性、系统性、战略性思维方法。今天我 们已经逐一见证了和正在见证着党中央对毛泽东同志这 一深邃辩证智慧的深刻理解、独到把握与创造性运用发 展;也见证着党中央以誓言这种特殊方式亮相在国人面 前所蕴含着的大智慧。

二、预备过河,务必以筹措创建精神之桥或船为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 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 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①时间愈久,我们愈能体味出这一施政誓言中蕴含着的深深忧虑及深邃的 远见卓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 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 展的显著特征。“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 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 必然性。”[6]

因此,从表面上看,新一届党中央刚一亮相,是在以 “两个永不”表施政誓言。当我们驻足回头十八大之后 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回瞻这一段历史进展中发生的和正 在发生、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时,或许我们更加 体会到这“两个永不”绝非仅仅为这一届党中央施政誓 词那么简单。这不仅铭刻着新一届党中央将在治国理政 中具备的勇气、智慧、品质、能力,也透露出他们对预备过 河、必先建桥造船之任务——工作方法问题的深度把捏、 治国理政的果敢,甚或某种决绝姿态的昭示。党的十八 大至今,一系列顶层设计,以及为了更好地将这些顶层设 计付诸实践,不断推进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建 章立制,向自己动刀子的示范韧劲,不但正好展示了我们 党在“如何”做到“两个永不”上的智慧与能力,将过 河与桥或船的战略解答,如抽丝剥茧般有条不紊地见诸 行动,极有战略性地亮出 - 推进 - 完善着。今天,我们已 经清晰地见得党中央这一系列创新,就是逐渐凝结 - 升 华为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为主要内容的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一种管根本、管 长远的大谋划、大战略。

第一步,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这八项规定, 看起来并非宏阔、高远,相反,还似显“琐碎”,却体现了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深邃实 践智慧:凡事抓根本,从根柢处做起,从自身做起,以上率 下,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用习近平同志直白、朴质的话说, 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团 队首次亮相发表的施政誓言内容之一。这誓言,是家国 情怀、道义担当,立誓要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 民族之心迹表白;更是将誓言者推向风口浪尖、没有回头 路之绝决境地之言辞。这一下,举国上下,全世界民众都 在看着:党中央及其全体党员干部,到底如何才能够做到 本身“硬”!毕竟,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信息时代全球共享的时代,的确给国人带来机遇、财富、 便捷;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昌行于经济领域内的市场理 念、市场原则、市场哲学确已被泛化、异化,已然随风潜入 夜般悄无声息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里了。市场 理念、市场原则、市场哲学的越界,甚而泛化,我们当下已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比如,为什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之最沉重、最棘手之羁绊,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打破 利益集团、突破利益藩篱?为什么某些腐败竟然已深入到 了高级领导阶层中,并且盘根错节,一旦爆出就是一窝?

在这种语境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首先要治理好 自己。只有党始终保持并时刻起到先进模范作用,以上 率下,方能为全社会高高竖起先进道德模范的标杆。习 近平同志深谙其中精髓,因此他甫一就任,在很多场合也 反复讲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 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 群众信任和拥护”。[7]  他深谙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之 间的深刻辩证关系若何及其症结何在。然而,共产党人 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中,精神懈怠者有、不求进取者有、 失节腐化者有。一些党员干部,道德沦丧、人伦底线失守 现象如黑夜鬼火般晃动;跑部钱进、钱权交易等歪风邪气 时有发生。同时,当前国内还存在实质差距拉大等社会 问题。据《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显示:近几年来,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确出现收窄的趋势,不过幅度不大; 而家庭财产基尼系数,1995 年为 0.45,2002 年上升为 0.55;2012 年迅速上扬至 0.73,当年 1% 的家庭占有全国 超 1/3 财产,而 25% 的家庭仅拥有 1%。[8]  当然,2015 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 0.462 ②,创 12 年来新低,在 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上算是个好兆头,这意味着差距在收 窄。另外,一些曾为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做出过重要贡 献的群体,如工人、农民以及诸多群体中流动能力较弱 者,如“农民工”,在比较视野中,他们存在实际的生存发 展困难。面对治国理政之千头万绪,面对以上积累性滞 阻性情势,总书记和他的团队,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本身 硬”,掷地有声地践行“两个永不”,万首瞩目、亿首期盼。 笔者以为,新一届党中央以颁布实施“八项规定”切入 现实,彪炳着从规范自身行为着手以立规定制,从而开启 了治国理政的新历程,具有昭示着中国国家治理方向新 标准和新范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二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正风 净气活动。什么时候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党和国家的事 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我党脱离群众,党和国家的事业 就会遭遇艰难险阻。这是自中共六大确立争取群众作为 总路线从而孕育并奠定党的群众路线以来,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一再证明为正确的带有规律性质的 实践真理。总书记通透中共党史、国史,深刻理解群众及 群众路线对党、对国家、对民族,进而对中华文明意味着 什么。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系列活动中,习 近平同志总是身先垂范,时时刻刻要求务必“以为民务 实清廉”为宗旨,坚决反对“四风”,从严治党管党,坚决从自身做起,从全体党员干部做起,在全社会树立起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先进道德模范群体,示范群众,纯化党 风、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以习 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党建党工作上做出这样的评 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 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 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饰党风,严厉惩治腐败,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 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 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 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因此,“新形势下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9] 换言之,在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 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 奋斗的作风”③。但是,在和平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仅有这两个主要出于道德自律和伦理规范的“务必”,依然不够;在强大的资本逻辑和趋利避害、贪图 享乐的人性劣根性的交互浸润和冲击面前,高级领导干 部已经需要政治德性和法律强制等多管齐下的规范和制 约了。习近平同志深谙这一点。因此,他的治国理政,就 以“八项规定”给自身立规定制,以此严格规范自身、范 导民众起航。

如果说“八项规定”使党风廉政建设、惩治腐败、纯 化风气、树立先进道德模范群体有据可依,那么,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则集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快了 党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步伐。而随 后进行的“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教 育实践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就 是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到千万个普通党员干部,再到一 般群众,都能够在实践中秉持做好本职工作为前提,密切 联系周围的群众,从而营构出党风、政风、民风,风风互浸; 党心、民心、人心、心心相通,党情、民情、人情,情情相切之 气象和氛围。

第三步,全面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活动。行来自于心,知来自于识;心的坚韧、博大、广 阔来自于信念、信仰的坚定、崇高,识来自于切己、持久、 刻骨铭心的生活实践砥砺。而信念、信仰在生活实践的 拷打砥砺中见证着信念、信仰者的品质,同时也验证着信 念是否坚定、信仰是否崇高。因此,如果说党的群众路线 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民众心目中树立起党员干部这一 先进道德模范群体是塑胎,那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活动,就是给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全体民众灌注精神信念和信仰,就是装胆。这样看来,全体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就是“八项规定”要过的河流之一,借助于这 桥连桥或这船连船之桥和船,党员干部就可以纯化肌肤, 洁净心灵;共产党员这一先进模范道德群体,就在全社会 树立起来;一旦党员干部党风纯、做派正,就会引导整个 社会大兴正气。

因此,我们看到,这三步,从立规建制、纯化党风民 风,到人人有理想信念、信仰主心骨,可以说我们党的顶 层设计别具匠心,其中蕴含着高超的战略思维和实践智 慧:抓根本、抵本质,从以身作则到范导他者、从表面行为 模仿到内心认同践行,从一个群体到全体社会成员均领 会践行。加之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 们党倡导深入发掘与开显华夏民族灿烂辉煌的五千年传 统文化价值及丰厚的道德遗产中所蕴含的当代价值;深 入发掘和开显中国红色文化价值资源的当代价值;同时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党员干部先进道德群体、个人典范或 传统文化典范,如焦裕禄及其精神、雷锋精神、义工志愿 者精神、鲁文化等。特别是开显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 着的丰厚道德理想人格价值、家国情怀、道义担当,转化 为涵养核心价值观,让中国人找到自尊、自信、自豪以及 文化中国自信之根柢、之源泉。这使我们理解了习总书 记在纪念建党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斩钉截铁地说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 厚的自信”[10]  了。

然而,是不是新一届党中央践行了、兑现了“两个永 不”的诺言,中国老百姓就满意了呢?其实不然,无论是 东方西方、古代现代,无论是谁执掌政权,其性质是什么, 拥有哪些权力、权力有多大,对老百姓而言,关键在于他 们是否得实惠,生活是否更加幸福祥和、体面、有尊严。 也就是说,民众,或者无论哪一个普通百姓,都既要精神 食粮,精神上不能贫瘠,又要生活上的幸福美满。这一点, 毛泽东同志认识得最深刻。就如在提出过河问题与桥或 船问题的那篇文章中,他还提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 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真正的铜墙铁壁是 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 的。”④任何时候,将群众之事无小事铭刻在心,那么群众 就定是力量之源。

这就意味着,“两个永不”,并非一个“党中央八项 规定”立规定制可支撑,一场深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可承载,甚 而可完全起到扛鼎作用。不!这是规矩、是方式方法、是 做法,是形式。相反,必须有更加实在但简单的东西可以集中体现出来、展示出来。这恐怕正是习近平同志所言,每个人都享有与祖国和人民一起人生出彩的平等机会, 以及每一个中国人都因他身为中国人而自豪。而新一届 党中央带领全体人民,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新中国建立70 年、中华文明 5000 年积淀基础上,更加奋力、更加呕 心沥血、更加清晰沉着、更加有条不紊地做着的,孜孜以 求的,正是这样的事业。而当下,欲做成这样的事,关键 在于将以上凝聚人心的精神性的东西,固化为某种有踪 可循、可检验、可矫正、可自动修复性的、可在党和国家、 可在人民生活中起到夯顶之基的物质性作用的,恐怕只能 是体制机制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在精神之桥或船大点好 的同时,还必须创制有迹可循的实在之桥或船。就一个国 家的执政党而言,这个实在之桥或船,当然就是制度性或 者体制机制性的物质形态了。

三、精神性的桥船预备得转化为有迹可循的物质形态 首先,得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狠功夫。党的十八大 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 府、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以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牢 牢抓住經济体制改革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简政 放权,在不放弃增量改革的前提下,重点做存量改革,全 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 设法治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文化强国;创建生态文 明体制机制,建设美丽中国;完善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体 制机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将更好地保障和改 善民生落细、落小、落实,让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更加公平

正义、更加规范透明的发展红利、民主权益、出彩人生。 例如,自 2014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国民养老一体化,在制 度上迈出了最艰难却是最关键的一步以来,半年后,终于 迎来关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改革 的艰难决定。[11]  这是我国平等国民待遇体现在养老上 的制度创造,为打破城乡居民不公平待遇、剔除如影随形 鬼魅般纠缠着无数人的身份符咒奠定了制度性根基。这 块全面深化改革中可谓很难啃的“硬骨头”,因这一决定, 一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是取得了具有新的 历史性特征的一场伟大战斗的阶段性胜利的标识。又如,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果说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发展及治国理政中的两大战略使命和两项着力点的话,那么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则是立足当下,去聚合与穿透这两大战略使命和两项着力点,型构共识,凝聚力量,指引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擎。而党的十八 届六中全会总结升华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议,保障 党的事业行进在正确的既定航向上,不断推进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进程。 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95 周年大 会上会从容而豪气地说,如果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 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12]  这是因 为这是根源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民族和人民创造了延 绵五千年,且在多样性文明与文化碰撞、交锋、交流、交接 空前语境中,而不断型构而成的更加绚丽多姿、蕴藏着智 慧与魅力的中华文化和文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的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根植这一自强不息、络绎纷繁、刚 健有力的文化和文明之中。

其次,得在外交体制机制上做大文章。十八大以来,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积极倡践统筹兼顾内外、传统非传 统安全及发展问题与共同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 构建新型大国外交,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一贯秉持开 放、合作、共赢精神,真诚通过亚信峰会、中拉论坛,中国 - 东盟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 论坛、中国 - 中东欧领导人会晤、中国 - 太平洋岛屿论坛、 G20 会议等平台机制,不断与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 度、意识形态、人情风俗的国家或地区平等交流磋商,管 控分歧,求同存异,在经贸、人文等诸多领域展开广泛深 入的多边双边合作,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 智慧”“中国方案”源源不断地传递到新兴市场国家、发 展中国家或经济回暖乏力的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过程中, 一方面形成了以亲、诚、惠、容为理念,以共同、综合、合作、 可持续为内涵的亚洲新安全观,并将这种地区安全观延伸 到金砖国家及拉美地区,在地区及国家社会安全治理中发 出更多中国声音、发挥更大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另一方面, 将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于亚洲的新安全观,拓展运用 于亚太地区、大南亚甚或至国际社会中去,积极构建新型 国际关系,特别是在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 义“三股势力”过程中,倡导走出一条“不冲突不对抗、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全球新型安全治理之路。

因此,我们惊喜地看到,十八大以来我们所秉持外交 上的战略理念、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在外交实践上硕果 累累:2014 年见证了中国外交年,2015 年成功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系列活动,2016 年,成功举办 G20 杭州峰会。经由以上诸多事件、节点、平台、窗口、机制,不仅赢得世界人 民的眼球,更重要的是中国外交理念、外交思想、外交布局等为核心支柱的和平外交观念深入人心,赢得许许多多的朋友,朋友圈越来越大。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乏力、 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缓慢,市场信心不足情势下,中国 信心、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极大地提振了全球 市场信心。而这里头,将东中西陆海贯通起来、联动起来, 使得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均享受到发展红利的“一带一 路”倡议功不可没。自 2013 年 9、10 月份习近平主席 在中亚四国会议及访问东盟期间倡建“一带一路”以来, 中国已与东盟、南盟、阿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与俄罗斯、 美国等毗邻及环太平国家或地区,与欧盟等建立强化全 面战略伙伴关系,与金砖国家合作磋商甚密。

千年丝路文化精神,因《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颁布而进入 全面推进阶段,重新焕发迷人风采与勃勃生机。其实历 史一再昭明:若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信心满满、信念坚 定、信仰坚贞,挺直了腰板做人,这就是一个大国。各国 政府和人民纷纷前来交流合作,这也是一个大国。而不 管这个国家的疆土实际上到底有多大。比如,雅斯贝尔 斯眼中的人类第一个轴心时代,古希腊的雅典、战国七雄 中的齐国,现代转型期崛起的第一个国家——荷兰等, 都曾成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中心、万国向往,是她的时代 的“大国”,但这些国家本身在当时并非是领土上的大 国。因此,一个大国,根在以文化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软实 力上。以丝路文化精神为标杆的千年中华帝国文化做底 蕴、根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让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这是我 们党“两个永不”落细、落小、落实,落地生根,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无比接近,我们“无往而不胜”的持久 滋养和不竭源泉。

回过头来看,无论桥连桥,还是船连船,来河过河,将 这些桥或船,以及要过的道道河紧紧地粘结起来,密合起 来,纹丝对缝的最得力之桥或船,则是柔桥或软船——永 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只要这座桥或这艘船,任何 时候既如上善若水般柔弱,又坚若磐石般刚强地紧紧地 拥抱在一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 以上系列创新逐渐凝结 - 升华为以“四个全面”战略思 想和战略布局为主要内容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的指引下,我们的事业定会无往而不胜。

时至今日,我们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治国 理政的战略艺术,看得更清了。良好的开头,的确是成 功的一半!在治国理政这样的重大问题上,更加需要政 治智慧和实践智慧,更加需要在每一步都迈得坚定、稳健、具有精湛的战略艺术,决不能在关键性问题上发生颠覆性失误,尤其在开头的那几步。此文正是立足于党的 十八大以来,近七年里本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在方方面面 所取得的伟大的实践效果基础上,来反观以习近平为党 中央的治国理政的战略艺术这一肇始性、根基性的重大 问题的。

注    釋:

①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体会上的讲话,wcwy.ahxf.gov. cn,2012 年 11 月 15 日(与发表在《求是》2013.1 上的讲 话内容稍有出入。——笔者注)。

②国家统计局,2016-1-19.

③毛泽东选集,1968,页 1328-1329.

④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页 137、139.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 [N]. 光明日 报 ,2014-08-23.

[2]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N]. 光明日报 ,2016-10-28.

[3] 毛泽东 .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M]// 毛泽东选集 ( 第一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

[4]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 ,2016-10-22.

[5]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 新华社 ,2014-09-03.

[6] 习近平 . 聚焦发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 [N]. 人民网 ,2016-01-18.

[7] 改进工作作 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 [N]. 人民日 报 ,2012-12-05.

[8] 基尼系数的警示 [N]. 光明日报 ,2014-07-31.

[9]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N]. 光明日报 ,2016-10-28.

[1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 ,2016-07-01.

[11]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决 定 [N]. 中国政府网 ,2015-01-14.

[12] 习 近平在 中国 共产 党建 党 95 周 年上的 讲话 [N]. 新 华 网 ,2016-07-01.

作者简介:刘明艳(1974—),女,陕西西乡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发 展研究所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及文本。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
中国梦视角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宗教篇如何布局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如何概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