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培养小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20-06-08张加奇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合作能力课堂效率数学

张加奇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属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更能促进发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作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兴的教学模式,广大教育者也在探索中挖掘合作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可使学生形成并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在交流中倾听别人的意见,渐渐形成合作意识,并能学会将自己所思的抽象化内容通过语言描述给别人听。

【关键词】合作能力 数学 课堂效率

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激烈的竞争,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合作已成为一个人立足社会必备的能力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属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讨论小组合作能力对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意义,并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意义

《易经》有云:“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由此可见,合作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合作才能让同学们团结起来,发散思维,勇于创新,敢于交流,冲破束缚,积极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发展意义,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合作意识,小学数学重在逻辑和思维,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冲破课本知识的限制,在交流碰撞中出现不一样的观点,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兴的教学模式,广大教育者也在探索中挖掘合作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可使学生形成并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在交流中倾听别人的思想,渐渐形成合作意识,并能学会将自己所思的抽象化内容通过语言描述给他们听。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里的地位都是“全家小宝贝”的存在,难免形成骄傲自大的性格,合作交流的形式恰恰可以增加学生与他人相处的机会,从而锻炼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能力的主要策略

1.科学分组和有效管理

小组学习的关键是将班级的几十名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但是分小组并不是简单的人员划分,唯有科学的分组才能体现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价值。每个小组中的人员配置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组内需要有一个交际、组织能力强且责任心特别突出的学生,组长性质的存在,需要有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以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还需要性格比较外向的同学,一个团体的凝聚力需要活泼的氛围,性格外向的同学更容易带动组内的氛围,更利于团结。如此科学配置,可以避免小组内气氛比较尴尬,或是优等生的“一言堂”,或是讨论没有重点各说各话等等浪费时间且无效的小组合作。

但是,并不是科学分组就万事大吉了,分组才是第一步,接下来小组管理也非常重要。小组学习并不只是一节数学课后就解散了,而是要持续进行并贯穿于整个学年的学习形式,所以必须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教师可以让学习进行自主管理,组内选举出“组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气势委员”等职务,分工明确,职责分配,但是这种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隔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由此促进全组同学的全面发展。每组可通过制定本组的规则,确定学习目标等形式确保小组的长远发展,如此一来,可以保证在数学课堂上小组讨论问题时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减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教师的角色转变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行使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学生使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堂课中的地位一般是绝对权威般的存在,不言自威,学生往往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在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角色,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只负责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认识平面图形》时,以前教师总是把所有的平面图形和相关特征都给学生列出来,然后让学生去记忆,现在教师不妨转变思维,让每个小组根据课本基础知识将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列举出来,每个图形的定义、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由老师进行修改、纠正和全班交流,这种角色转变可有效利用小组学习方式,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记忆。

3.评价方式促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更能促进发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作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才能更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激励学生,评价方式不能局限在简单的口头表扬上,也不能只对个人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要注重合作过程和结果,评价方式需要多样性。例如,评价对象可以分为个人和集体,个人评价时不能简单的“优秀”,这样会让没有得奖的同学以为自己不优秀,可设立“最奇思妙想奖”“最勇敢回答问题奖”等针对某一方面的奖项,这样可有效鼓励学生努力奋进,集体奖可设立“最佳速度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团结奖”“最佳纪律奖”等奖项。评价内容更加多样化,可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有学习成绩、回答问题、学习动力、问题解决、创新思维、交流沟通、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通过展板的形式在班级展出,教师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时的给予学生肯定积极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自我肯定,课堂参与性高,课堂学习效率自然能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发挥巨大的能量,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帮助,更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交际、实践、思维等能力,是新课改道路上的一项重大探索。小组内进行科学分组与有效管理,教师转变角色,以及有效的评价方式都能促进小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但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更有效的策略,让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陈琴.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都市家教,2014,(7).

猜你喜欢

合作能力课堂效率数学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以“养植”活动为契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