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2020-06-08曹燕肖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内容心理问题

曹燕肖

【摘要】随着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教育以及全面素质教育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要求也更加严厉,丰富的文化知识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他们还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以及强健的体魄,更要培养的就是有关于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问题,和青少年在校学习以及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关键词】心理问题 教育内容 教育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阶段

学生的心理成长在生活中受到一些困扰,尤其是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第一点是学业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屡屡受挫,考试焦虑,又出现了成绩不理想的状态,那么学生就要面临着休学的问题。第二点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太小,与老师和同学关系都处理的不是很好,这就发生了交际恐惧的现象,那么学生的心理就极其容易出现问题。第三点是青春期的问题,该阶段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心理问题,如性早熟和对一些其他问题的焦虑等。第四点是家庭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家庭经济方面是比较困难的,或者是父母离异的情况,那么学生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就会受到影响。第五点是个人身体缺陷问题,如果学生本身身体是缺陷的、是不完善的,那么在青少年的这个时期就极其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是确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1.人的整体素质

人的整体素质是由自然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社会素质三个部分所构成的,然而这三个素质中,在学生的生活方面,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学生整体和全面素质水平的关键。如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影响。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在身心方面的发展,社会素质更是需要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有很大的支持。高水平的社会素质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如果想培养成一个情感素养比较高和道德素质比较好的人,就需要获得高水平的知识技能,这些变化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2.德育范畴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无疑也是属于德育教育范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综合教育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包括素质和思想品德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等。心理素质与其他几种素质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区别。在过去几年的教育方式里,老师常常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是思想方面,或者是道德方面素质的问题,用非常单纯的思想教育来教育学生,却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素质的培养,给学生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效应。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三个素质的基础,而切也是三个素质教育方面的核心。抓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可以为其他几种素质的形成与学生心理发展奠定相当好的基础。同时,如果一个学生在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的素质以心理为基础形成之后,再将这几种素质转化为心理素质。这样,这几种素质的教育过程才会更加坚固稳定。

3.培养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当学生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的参与,在教师课堂中,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才会有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教学方法主要是注重学生在非智力方面培养,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良好的掌握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那么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就能够在学校得到良好培养。另外,心理活动也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方法与模式主要的注重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培养。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是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的,那么在各方面儿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策略

1.科学规划,健康教育

在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依据我国教育部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得到身心的发展,这个过程对于课程的实施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一方面,对于个体发展来说,每个学生都是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的,每个课程都在逐渐的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为了呼应教学心理的主要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能够实现,学生的心理品质也在逐渐形成,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然后在课堂上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老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健康状态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自我意识和统一性能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这个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以及考试方面的心理引导和人格教育,以及相应的消费心理等方面,都是需要老师逐一的对学生有一定的辅导。同时对于一些延续性的心理教育问题,如学生在学校中的实际情况以及的家庭经济情况的一些问题都是需要老师注意的问题。

2.开展相应的体验活动

在学校中开展体验式的就是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创设或者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共同创设的一个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体验活动。如在上课时是实验课、活动课、短剧或话剧等,让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我感受,这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地在学习过程中去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的认识自己和自己所看待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逐渐提升自己。还可以将基本问题设置一个相應的情境进行指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的去讨论与感受。要让学生逐渐的将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转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要让学生不断的亲身经历这种探究的新鲜感与创新性,要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下,使得学生不断的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3.合理利用沟通功能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使信息技术得到传达的唯一的渠道就是不断的进行沟通,沟通是信息技术在解决学生心里问题中无法比拟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保密。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够矫正学生由于网络游戏导致的不正规心理。

4.进行心理辅导

对于学生进行集体的心理辅导是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效果的一种方法。心理辅导分为个别心理辅导和集体心理辅导。另外,心理辅导还分为班级式和集体式的两种,班级式的,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可对学生进行一些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训练学生自我调控方面的能力。而分组的心理教育方法则是将学生心理问题相同的放在一起。此外,加强个别学生在心理辅导方面的问题,要将这种心理问题逐渐击破,使得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要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偏差,要遵守保密原则,不断理解、接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

参考文献:

[1]林晨旭.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J].学校教育学,2018.

[2]梁良,刘荣帮.健康教育在心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研究,2017.

[3]陈如月.心里健康发展在中学素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

猜你喜欢

教育内容心理问题
聚焦强军梦,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中职学校三结合教育中学校的作用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微课程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