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碎”为“整”:高中语文碎片阅读的优化策略

2020-06-08马应发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马应发

【摘要】在应试教育制度下,高中语文教学节奏紧凑,阅读教学占据时间较少,而学生为了满足自身阅读诉求,会使用“碎片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优化,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教师要结合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培养需求,适当优化学生碎片阅读习惯,化“碎”为“整”,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碎片阅读 化碎为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于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碎片阅读成为了高中生阅读的主要方式,这一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也导致学生形成了浮躁求快的阅读心理,他们很难在阅读中搜集对自身语文学习有益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明确碎片阅读优化的必要性。教师要秉持化“碎”为“整”原则,改变学生固化的碎片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碎片阅读的正确用法。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做好“化整”准备

当下正处于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在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碎片阅读时会遇到各种信息,有的信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浅薄、无意义的信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在贯彻化“碎”为“整”的阅读方式前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为高效的碎片阅读提供基础保障。

例如,在《短新闻两篇》的教学中,我会着力于培养学生在碎片阅读中的分辨能力。学生在碎片阅读中接触新闻较为频繁,但是他们在选择新闻时缺乏目的性,随意浏览,导致学生的碎片阅读效果不佳,更不要说达到化“碎”为“整”的效果。因此,我以本堂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两篇短新闻为例,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使用手机和电脑搜集和香港回归及奥斯维辛集中营有关的新闻,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在任务驱使下,学生会明确课后碎片阅读的主方向,我也引導他们把“香港回归”“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两个阅读主题,将其作为主线进行拓展式的碎片阅读。学生的碎片阅读变得具有目的性,会通过新闻标题、简介确定该短新闻是否符合要求,他们根据阅读主题不断搜集相关信息,对主线进行填充,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化“碎”为“整”的目标。随着碎片阅读的深入,学生也意识到了分辨能力形成的积极作用,每个人都主动锻炼自己的新闻挑选技巧,较好地提高了碎片阅读效果。

学生分辨能力的形成是优化碎片阅读方式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化“碎”为“整”的保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讲解分辨技巧,使得他们学会对信息取舍,保证每个人都能通过碎片阅读弥补语文综合能力上的不足。

二、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开展书籍碎片阅读

在学生传统认知中,普遍认为碎片阅读的主要媒介是手机、电脑等设备,忽视了书籍这一信息载体。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目光回归到书籍上,促使他们将线上碎片阅读转化为书籍碎片阅读,提高他们文学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消除急躁求快心理,保证化“碎”为“整”的有效性。

例如,在完成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后,我会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碎片阅读方式,全面开展书籍碎片阅读。通过课堂教学的铺垫,学生对《红楼梦》这本书充满了探究欲望,我会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这本书。但是考虑到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张这一情况,我鼓励他们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红楼梦》。在好奇心和任务的共同驱使下,学生将以往依托于手机、电脑的碎片阅读转变为以书籍为核心的碎片阅读,而他们为了提高阅读效率,会定下一个目标,如每天阅读一个章节,每天钻研一个人物等,成功地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了书籍本身。在化“碎”为“整”的要求下,我会再次提出要求:每个礼拜结束前,要整合好之前碎片阅读积累的素材,用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概括出来,明确近期阅读内容的主线。通过这一方式,有效锻炼了学生碎片阅读中的归纳整理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化“碎”为“整”的水平。

学习碎片阅读习惯的改变能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分析素材背后隐藏的信息,而不是停留于浅层次。同时基于书籍的碎片阅读也有利于化“碎”为“整”的视线,拓展了学生的文学事业,符合他们未来语文发展诉求。

三、阅读要分好阶段,做好化“碎”为“整”

学生碎片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条理性,导致碎片阅读事倍功半。因此,当下教师在贯彻化“碎”为“整”阅读模式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分阶段的好习惯,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阅读目标,促使他们带着任务进行碎片阅读,并且最后能把每个阶段串联起来,达到整合的预期效果。

以我自身教学为例,我十分重视学生在碎片阅读时分好阶段,逐步深入阅读,达成化“碎”为“整”目标。我要求学生把碎片阅读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阅读素材的收集,学生要充分利用现代资源,将符合阅读要求的信息从网络、书籍中截取出来,为之后碎片阅读提供素材。此阶段主要起准备作用,保证学生碎片阅读的顺利进行。第二阶段是阅读信息的积累,学生在碎片阅读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有用的信息,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使得他们养成记录的好习惯。此阶段主要为之后化“碎”为“整”提供保障,确保学生信息整合的有效性。第三阶段是碎片阅读信息整合,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碎片阅读任务后,我会带着学生整理所有积累的阅读信息,用思维导图、主线贯穿等方式将其归纳,使得学生能将这些素材运用到下阶段语文学习中,体现化“碎”为“整”的积极作用。

四、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化“碎”为“整”效果

评价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为了达成化“碎”为“整”的目标,教师要建立完成的评价机制,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分析学生碎片阅读中的优缺点,引导他们根据评价内容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防止类似问题在之后碎片阅读中继续出现。

以我自身教学为例,我会使用三种评价方式组成评价机制,加快化“碎”为“整”目标的达成。首先,使用师生评价。我先以朋友身份走进学生群体,仔细观察每个人的碎片阅读表现,并指出他们在碎片阅读中的优缺点,并且将化“碎”为“整”技巧融入其中,要求学生按照专业评价做出调整。师生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碎片阅读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有利于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优化。其次,使用生生评价。学生在碎片阅读中相互交流和沟通较多,比较了解对方的碎片阅读过程,同学评价主要针对细节性问题,他们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分享化“碎”为“整”技巧,共同发展。最后是自我评价,我要求学生每个月反思碎片阅读过程,考察化“碎”为“整”运用效果。自我评价主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考察的好习惯,促使他们主动调整碎片阅读方式。

在多种评价方式的共同作用下,高中生的碎片阅读方式会得到明显优化,每个人都能较好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但是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结合碎片阅读优化的不同要求,丰富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碎片阅读任务,展示化“碎”为“整”的积极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碎片阅读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作用,结合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诉求,对碎片阅读进行优化,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碎片阅读习惯,并且能通过化“碎”为“整”技巧的使用充实自身语文知识储备,有效体现学生的语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屈铭潇.高中生碎片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8,(1):30.

[2]白玉.碎片化阅读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7.

[3]储艳.数字化环境下专题阅读模式研究[J].中学语文,2017,(33):30.

[4]佚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